中國古代行軍打仗在行軍打仗之前,最重要的準備便是“糧草”,其實這是分開的兩個字,一為“糧”,乃是戰士們的食物,二為“草”,這是給戰馬的食物。
而如今,我們也可以把他看做是行軍打仗前期物資的準備。
在長征時期,我黨為了完成這項偉大的任務,突破各種艱難險阻籌措糧食,有一支隊伍,為了完成籌糧這一特殊的任務,歷盡艱險,有60多名女戰士壯烈犧牲。
長征中的籌糧
自從蔣介石把槍頭徹底對轉中共之後,我們便開始了數次的“反圍剿”大戰。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後,我黨的主力紅軍被迫實行戰略性的轉移,從中央根據地轉到陝甘革命根據地。
關於糧食,其實在長征之前紅軍就做了一定的準備。
1934年春天國民黨軍隊逼近蘇維埃國家銀行所在的石城時,博古等人便採取了非常措施,把蘇維埃政府埋在瑞金附近山洞裡的金銀財寶都挖了出來。
並且把這些財寶分給各個軍團,以便離開蘇區後能夠有錢採購物資。
後來,當時負責後勤和軍工生產的陳雲就籌集了60萬擔的糧食。
即使是這樣,準備還是不夠充分,所以紅軍依然難以擺脫部隊糧食供給隨時存在不足的問題。
因為每一名紅軍能夠帶的糧食是有限的,當時每名戰士只能攜帶四五十斤重的東西,籌措再多糧食也沒有辦法全都帶走。
而且按照每人每天大約吃1.5斤的糧食來算,不到兩個月紅軍所攜帶的糧食就會耗光。
所以怎麼保持糧食補給,怎麼籌措糧食,是紅軍長征中十分關鍵且重要的一個問題。
除了要考慮從怎樣的途徑用怎樣的方法籌措糧食之外,紅軍還要面對一個困難,那就是國民政府對我們實行的堅壁清野政策。
1935年,蔣介石命令各省地方政府和國民黨軍隊做“堅固壁壘,使不可攻,肅清原野,使無可掠”的工作。
就是讓地方政府和國民黨軍隊組織民眾,訓練民眾,到處修築防禦工事,將地方上一切可供軍用的物資,尤其是民間的糧食、牲畜一律運往碉堡圍寨或縣城裡面,同時集中壯丁堅守營壘或據點。
以此迫使紅軍無法就地補給,從而達到“餓死”和“困死”紅軍的目的。
國民黨將糧食集中起來,第一是想要憑藉糧食守住據點;第二則是斷絕紅軍的糧食來源,使紅軍為了補充糧食不得不四處流竄,無法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穩固後方。
當時國民黨堅壁清野的方法是:
為防止紅軍獲取糧食,國民政府訓令各縣縣長,如果“防區”內有堅固碉堡或圍寨,各縣富裕人家將穀物等糧食運存寨堡,每人只留不超過十天的口糧;
沒有堅固寨堡的地區,糧食分別存放於各佃戶,或寄存於親友之家,或藏於偏僻山洞與險要巖穴之中;靠近縣城的地區,民眾需要將糧食運存縣城內。
倘若紅軍“逼近”,糧食來不及搬運時,富裕人家須將所存糧食借給附近的貧苦人家,或用火焚燒,以免資助紅軍。
正是因為國民黨的嚴防死守,加上紅軍長征時期途徑的大多都是少數民族地區,對外來的紅軍不太瞭解,找糧食更是難上加難。
但哪怕是有千難萬險,我們的同志們都咬牙挺住了,哪怕獻出生命都在所不惜,就像是那六十多個為了籌措糧食英勇就義的女戰士。
英勇就義的女戰士
在長征過程中,紅軍每到一個地方,除了在此處進行必要的政治宣傳和安頓傷員的工作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籌措糧食,一方面是讓經過長途跋涉的紅軍戰士得到必要的補給,另一方面則是保證在到達下一個目的地之前我們能有足夠的糧食消耗。
由於女性的性格較為溫和,為人也更柔軟,容易與當地的百姓溝通和交流,取得百姓的信任,所以在長征途中,籌集糧食的工作大多都由女紅軍承擔。
統率紅軍籌糧工作的是後來的開國少將餘洪遠。
1907年餘洪遠生於陝西省西鄉縣高川鄉,25歲時,陝西大旱,農民們顆粒無收,但官府的土豪劣紳依然不斷壓榨百姓,加之土匪肆虐,百姓民不聊生。
餘洪遠是個進步青年,為了改變家鄉的面貌,他毅然決然地投奔了紅軍。
到1935年3月,他開始跟隨紅軍長征,擔負起收容掉隊戰士和傷病員等紛繁複雜的後勤事務。
三個月後,餘洪遠和紅四方面軍轉戰到了川西北,他們一方面在那建立蘇維埃各級政權,一方面準備禦寒物資迎接中央紅軍的到來。
6月初的某天,正在中壩地區做籌糧掃尾工作的餘洪遠接到了一個緊急電令。
接到訊息後餘洪遠火速趕往北川縣紅四方面軍總部接受任務,他冒著瓢潑大雨一路策馬狂奔到了指揮部。
總指揮徐向前一面安排炊事員準備午飯,一面把自己的乾衣服拿了一套出來給餘洪遠換上,免得感冒,因為之後有一個大任務必須讓他來完成。
餘洪遠剛換好衣服坐下來,徐向前便開口布置任務,“叫你來,是要你火速趕往懋功,為中央紅軍準備物資,主要是籌措糧食。”
一口氣說完一大段之後,徐向前停頓了一下,思考一會兒後繼續說道:“要給同志們講清楚,寧可自己餓一些,也要把糧食送給一方面軍的戰友們。”
說完這些徐向前又覺得還不夠,特別強調好的糧食和好的房子都要留下來,給即將到來的中央紅軍,
餘洪遠知道,中央紅軍一路上吃了不少苦,有許多戰士甚至都沒有機會活著走到這一步,所以面對徐向前的囑託,他格外放在心上。
從徐向前那回去之後,餘洪遠以最快的速度組建了迎接中央紅軍籌糧隊,這個籌糧隊主要是由婦女獨立團兩個營和總部後勤單位的人組成。
這次籌糧的地區是茂縣、汶川、理潘(今理縣)及懋功(今小金縣)。
早在紅四方面軍甘孜會師之後,總政治部就對糧食的購買借貸作出了規定,最主要的就是向富有者借貸,樂捐或購買,一般群眾實行公買公賣,決不能強制。
而且還要求要求紅軍“在少數民族區域,不論主人是百姓或地主軍閥與頭人,在家或跑了,我們都不能隨便去拿糧食,取東西”。
我黨籌措糧食的過程給予百姓們最大的尊重,絕不損傷他們的利益,就連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我軍“對人民毫無騷擾,有因餓取食土中蘿蔔者,每取一頭,必置銅元一枚於土中”。
當時少數民族地區的百姓看到紅軍來基本都會避讓,因為之前接受過大量的國民黨反共宣傳,他們對我黨難免有一些敵意。
甚至有一些少數民族頭領,在紅軍到來之前會將大批牛羊趕往安全的處所,為了不讓我們籌措糧食,甚至還會朝著紅軍放“冷槍”。
以至於紅軍有時為了找糧食,都不得不“打幾仗才能搞到”,當然,這裡說的打幾仗並不是像對待敵人那樣。
這次的籌糧也不例外,由於國民黨的反動宣傳,當地的藏民和羌民們早早就像受驚的野生動物一樣躲到了山裡。
於是餘洪遠便招來了幾個當地的翻譯,幫我黨向躲藏在山裡的少數民族群眾喊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給他們宣傳我黨的革命道理和紅軍宗旨。
經過了幾天的苦苦勸說,山上的藏民和羌民雖然將信將疑,但好歹是願意回到家中。
第一步打消了他們的顧慮之後,餘洪遠也沒有停下爭取百姓支援的腳步,把籌糧隊編成兩百多個組,挨家挨戶地到當地居民的家中宣傳,向他們表達我黨堅定的,向著人民,為了人民的理想信念。
在接受了宣傳之後,藏民和羌民們把他們之前藏在山洞和地窖裡的糧食都挖了出來。
但是籌糧隊並沒有白拿百姓的東西,要麼拿錢買,要麼用布匹和鹽巴和他們換。
紅軍在茂縣收購糧食時,大概每四十斤的玉米會付給老鄉銀元四到五元,有時候一天可以籌集四五千斤的玉米。
而餘洪遠他們籌糧的地區環境則惡劣許多,在高原雪山地區籌糧,要翻越雪山,雪山地區方圓百里都沒有幾戶人家,全是白茫茫的晶瑩剔透的雪,不是熟練的人在裡面呆久了難免會覺得頭暈噁心,甚至還會換上雪盲症。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從小生長在平原丘陵地區的戰士爬上高原之後,高原反應特別強烈,一路走得十分艱難。
經過這次翻雪山的經歷,餘洪遠總結出了一套經驗,之後在翻雪山的時候就順利了許多。
但是在卓木碉藏區,餘洪遠的籌糧隊卻遇到了和紅軍對抗的反動土司家族綽斯甲。
綽斯甲土司家族是當地一霸,不僅對百姓們極盡欺壓,還和國民黨狼狽為奸,極為仇視進步的共產黨。
這個家族就相當於一個手握重權的大地主,當地的人都不敢惹他們,而這個家族“資產”也特別豐富,牛羊都是數以萬計的。
有那麼多財富,當然需要重兵把守,所以他們一直都有豢養家丁的習慣,除了少數民族的土槍之外,由於和國民黨的勾結,他們手裡還有一千多支的步槍可以使用,這個反動團隊危險係數非常高。
他們不僅自己仇視紅軍,還脅迫當地的百姓也不許靠近紅軍,更不用說給我們當嚮導、賣糧食給我黨了。
除了這些陰險的行為之外,他們經常做一些毒辣的小動作,看到紅軍大部隊過來時,他們欺軟怕硬不敢出來,跑上山躲起來。
一旦我們隊伍裡有人落了單,或者只是小分隊出來活動,他們便會一擁而上把我們的同志團團圍住,虐殺至死。
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三營的六十多名女戰士剛好在茅草坪和卓木碉附近籌糧。
被綽斯甲土司家族的人遇到了,第一天他們先是不斷騷擾我們籌措糧食的隊伍,將我們已經籌措好的糧食搶走。
那六十多名女戰士奮起反抗,堅決捍衛我們付出了真金白銀買來的糧食。
綽斯甲看到我們如此堅決,醜惡的嘴臉顯露無疑,他糾集了一隊持槍的隊員,在兩天之內把我們六十多名女戰士全部慘無人道地殺害。
綽斯甲對我軍同志肆無忌憚的傷害讓人實在忍無可忍。
一是為了打掉這個為壞一方欺壓百姓的和國民黨反動派勾結的禍害組織,二是為了紅軍籌糧工作的順利進行,三是為了那些被他們殘殺的同志報仇。
綽斯甲土司家族不可不除。
於是,籌糧隊及紅軍其他部隊連夜部署,兵分三路,經過一日激戰,將駐紮在喇嘛廟裡的綽斯甲土司家族隊伍全數清除。
而且還繳獲了不少武器和糧食,把被綽斯甲關押的無辜百姓全數釋放,一時之間,藏民們對我軍隊伍的信任度大大提升,讓籌糧工作越發順利。
終於,這次艱難的籌糧任務在6月12日全數完成,共籌集了四百多萬斤糧食和兩萬斤的鹽巴、辣椒、肉乾等食品。
任務的順利完成,安慰了捨生忘死為籌糧付出生命的六十多位女紅軍戰士。
紅軍不怕遠征難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七律·長征》
從前我們對於長征的印象最多的也許就是爬雪山、過草地,很少人會了解到在這兩萬五千里長徵中,這一支龐大的隊伍靠什麼補給,怎麼樣補給,為了籌措糧食,我黨和我軍又付出了怎樣的艱辛。
那六十多個為籌措糧食而犧牲的女紅軍戰士只是一個縮影,而透過她們,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長征側面,我們更體會到了,為了長征,我黨在各個方面堅定不移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