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答(?—1307),世祖忽必烈三子忙哥剌之子,統轄唐兀之地(今寧夏、甘肅、陝西等地)。至元十七年(1280),先後繼承了忙哥剌的安西王(賜魑紐金印)和秦王(賜獸紐金印)爵位,稱得上是元朝政壇上最為顯赫的人物之一。
成宗去世後,他與懷寧王海山(1281—1311,即元武宗)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帝位爭奪戰,但以失敗告終。值得注意的是,他還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參與皇位爭奪戰的穆斯林。
那麼問題來了,在篤信佛教的元朝宗室子弟中,為什麼阿難答“離經叛道”信仰伊斯蘭教?“皈依”的背後是否暗藏玄機?我查了一些資料,接下來跟大家簡單聊聊。
拓展閱讀:
- 千里佛國的倒掉:西域地區的伊斯蘭化,是純屬偶然嗎?
- 讀書筆記:西域人民為什麼大多信仰伊斯蘭教?
- 讀書筆記:中亞諸國為什麼信仰伊斯蘭教?
一
坦誠說,阿難答的確是一位如假包換的穆斯林,這與其早年的生長環境有著一定的關聯。
由於忙哥剌的子女大多早夭,因此在阿難在答出生後不久,就被託付給了穆斯林蔑黑帖兒·哈散·阿黑塔赤來撫養,阿黑塔赤的妻子祖來哈同時承擔了阿難答乳母的角色。《史集》記錄道:
“因此(阿難答)木速蠻(即“穆斯林”)的信仰在他的心中已經鞏固起來,不可動搖,他背誦過《古蘭經》,並且用大食文(阿拉伯文)書寫得很好。他經常把【自己的】時間消磨於旅行戒律和祈禱上”。
因此,阿難答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伊斯蘭教信仰。在統轄西北期間,他在轄境內施行回回曆,廣建清真寺,“(阿難答)經常在教堂中,從事於祈禱和唸誦《古蘭經》,(還)給大多數蒙古兒童施行了割禮,並且使大部分蒙古軍隊皈依了伊斯蘭教”。要知道,他麾下的蒙古大軍有十五萬之眾。
那麼問題來了,阿難答真的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實際上,他之所以大力尊崇伊斯蘭教,背後有著非常強的目的性。
一言概之,就是藉助自己的宗教信仰,拉攏和利用“基本盤”的伊斯蘭政治力量,擴充自己的政治和軍事勢力,“為自己撐腰”。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源於其“與生俱來”的政治野心;另一方面,也與朝廷的削藩政策存在很大的關聯。
至元九年(1272),忙哥剌被封為安西王,統轄河西、吐蕃、四川等地,擔負著鎮守西北,經營秦蜀,南下攻宋,西御察合臺、窩闊臺系諸王的重任。至元十年(1273),“詔安西王益封秦王,賜獸紐金印”。
忙哥剌一藩二印,兩府並立,集轄地內的軍、政、財權於一身,甚至可以在特殊情況下頒發“教令”,具有聖旨般的權威,安西王王相府進入了興旺發達之季。
至元十六年(1279),南宋殘餘勢力在崖山全軍覆沒,南宋宣告滅亡。伴隨著國家局勢的日趨穩定,權力過大且集中的安西王勢力,無疑成為了中央亟需解決的“眼中釘”。
至元十七年(1280),忙哥剌去世,阿難答承襲爵位。與此同時,(中央)“罷王相府,復立陝西四川行省於京兆(西安)”,“以(前安西王之相)李德輝為安西行省左丞”,進一步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直接控制。一言概之,阿難答的權力遠不及父親忙哥剌。
不過,元朝的削藩舉措遠未結束。大概在至元二十年(1283)左右,朝廷任命治書侍御史杜思敬(1235—1320)“出為安西路總管,僉陝西行省事”,將阿難答轄區內的各級官員的任命權盡數收回。至元三十一年(1294)七月,“以陝西道廉訪司沒入贓罰錢舊給安西王者,令行省別貯之”,大幅度限制了阿難答的財政收入。
成宗即位後,中央對阿難答的“打壓”有增無減。據《史集》記載,阿難答的領地有“合罕朝臣及必闍赤擔任課稅長官,他們按照朝廷命令,供應安西王之需”。也就是說,阿難答轄區的賦稅徵收權,也已被陝西行省所掌控。
面對朝廷的一系列削藩舉措,阿難答並未束手待斃,而是積極與之尋求較量,並一再試圖恢復過往曾經擁有的特權。顯而易見,一場激烈的鬥爭便不可避免。
元貞元年(1295)二月,“安西王相鐵赤等請復立王相府”,但被中央嚴詞拒絕。次年正月,“安西王傅鐵赤、脫鐵木而等復請立王相府”,對此成宗駁斥道:“去歲阿難答已嘗面陳,朕以世祖定製諭之。今復奏請,豈欲以四川、京兆悉為彼有耶?賦稅、軍站,皆朝廷所司,今姑從汝請,置王相府,惟行王傅事。”
成宗的觀點非常清晰——賦稅、軍站的管轄權力已經屬於朝廷,王相府只需“行王傅之事”即可,不要“想太多”。
儘管碰了一鼻子灰,但阿難答並未死心。同年五月,他以“賑災”為由,遣使向朝廷“要錢”。對於阿難答的小九九,成宗可謂心知肚明。
他對來使說道:“世祖以分賚之難,嘗有聖訓,阿難答亦知之矣。若言貧乏,豈獨汝耶? 去歲賜鈔二十萬錠,又給以糧。今與,則諸王以為不均。不與,則汝言人多飢死。其給糧萬石,擇貧者賑之。”簡言之,成宗只是進行了象徵性的賑濟,並沒有滿足阿難答的全部要求。
二
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阿難答開始在宗教信仰上大做文章。不過話說回來,對真主安拉的“虔誠”,固然有與生俱來的信仰所在,但更多是源於政治利益的驅動。
我們都知道,按照傳統的伊斯蘭教規,穆斯林是不允許有“其他信仰”的。但是,阿難答在信仰穆罕默德的同時,對佛教和道教也表現出了極為濃厚的興趣。不客氣地說,他的信仰著實難言“虔誠”。
以佛教為例,他曾請求成宗允許自己在六盤山興隆池園建佛寺一座,“用資兩聖(指忽必烈和察必皇后)冥福,以永帝之億萬惟年”。大德八年(1304),該寺建成,他命姚燧(1238—1313,元朝文學家)為該寺起名並撰寫碑文,姚燧為該寺起名為“延釐”,並撰《延釐寺碑》。在今天看來,阿難答興建佛寺的舉措,不僅能博得孝順祖父的美名,更投了崇尚佛教的成宗之好。
在元朝,高麗僧人是一股不容小覷的政治勢力。因此在大德九年(1305),他請求成宗允許自己派遣使臣。招攬高麗高僧。在得到成宗的授權後,高麗僧人海圓“應其命入覲,仍從安西王(阿難答)於朔方”,進而與高麗僧人集團也產生了連線。
拓展閱讀:讀書筆記:為什麼元朝後宮中,有那麼多的高麗妃子?
除了佛教,他與道教的關係也是如此。早在至元十九年(1282),他就以秦王的名義頒發了一道保護當地道觀財產的令旨,令安西府修真觀、華陽穀東嶽廟等道觀,由提點牟志通、提領章道奇、提舉昝知堅和趙道從為首的道士為主持。
由此可見,阿難答並非是一位信仰純真的穆斯林。那麼,他不遺餘力地倡導伊斯蘭教,到底有陣什麼樣的目的?透過分析,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1)透過伊斯蘭教信仰,牢牢控制轄區軍民
前面提到,阿難答的基本盤主要位於今陝甘寧一帶, 境內的伊斯蘭教信仰已具備一定基礎。《多桑蒙古史》記錄道:
“今在此種東方地域之中,已有回教人民不少之移植,或為河中與呼羅珊之俘虜,挈至其地為匠人與牧人者,或因僉發而遷徙者。其自西方赴其地經商求財,留居其地,建築館舍,而在偶像祠宇之側設定禮拜堂與修道院者,為數亦甚多焉。此外偶像教徒之兒童淪為回教徒奴婢,曾在其教中養育成人者;偶像教徒之自願改從回教者;複次有成吉思汗繫有數王,曾改信吾人之宗教,而為其臣民士卒所效法者,皆其類焉。”
阿難答之所以在轄區內大力倡導伊斯蘭教,就是想抬高自己的身價,擴大自己在轄區內的政治影響,進而牢牢控制住當地軍民,穩固自己與元廷抗爭的後方基地。顯然。他的努力顯然取得了成效。《史集》記載,阿難答本人在領地“頗得人心”。
2)爭取朝廷中色目勢力的支援
世祖和成宗時期,信仰伊斯蘭教的色目人頗受信任和器重,在朝廷內握有很大的權力。如色目人賽典赤·伯顏察兒,早在至元三十年(1293),他就被任命為位在眾平章之上的“中書平章政事”,並賜以伯顏平章。
到了成宗時期,他與漢臣梁德執掌政事長達11年之久,史稱“賽梁秉政”。他任用色目人阿合馬餘黨阿里等人,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拓展閱讀:讀書筆記:為什麼元朝的“回回人”越來越吃香?
在阿難答與海山的汗位爭奪戰中,伯顏察兒一直是阿難答的“堅定”支持者之一。以至於在海山即位後,一度對色目官員有著明顯的排斥傾向,並採取了明顯的壓制政策。
伯顏察兒(約1257年---1328),官至太保、中書平章政事、佩金虎符,諡忠憲
3)爭取親伊斯蘭教的蒙古貴族的支援
在《多桑蒙古史》中,就有關於多位蒙古宗王改信了伊斯蘭教的記載。到了賽梁秉政時期,伴隨著色目人勢力的日趨膨脹,不少蒙古宗王也和色目人“站在了一起”。
因此,阿難答選擇皈依伊斯蘭教,不乏有取悅這些親色目人的蒙古貴族之嫌。比如他就曾透過麾下的一些穆斯林“接近鐵穆耳合罕(元成宗)的母親,致力於鞏固伊斯蘭教”。
4)聯合察合臺、窩闊臺兩汗國
眾所周知,兩大汗國境內的大部分居民都信奉伊斯蘭教。阿難答積極推行伊斯蘭化政策,不乏有進一步促進與兩大汗國的外交關係之嫌。
要知道,早在世祖時期,兩大汗國就一直與元朝“不對付”。對於政治野心極大的阿難答而言,既然色目人甚至是高麗人都能“為我所用”,同為“黃金家族”後裔且有著共同利益(反對元朝)的兄弟,當然可以進行“深度合作”。
大德六年(1302),阿難答與察合臺汗篤哇(?—1306)開始有了實質性接觸。值得玩味的是,篤哇暗中派出與元朝約和的使臣,首先通知的就是阿難答。儘管兩大汗國基本喪失了與元朝相抗衡的能力,但不排除二者的勾結有“暗中搞事情”的嫌疑。
拓展閱讀:
- 叛逆的大侄子:為什麼海都終其一生也要反對元朝?
- 察合臺汗國與元朝,到底有什麼淵源?
三
對於阿難答的一系列“騷操作”,引發了元成宗的強烈不滿。在他得知阿難答為蒙古兒童施行割禮,並要求大部分蒙古官兵皈依伊斯蘭教後,雙方展開了一場大辯論。《史集》記錄道:
合罕(元成宗)對他甚為生氣,並派遣了鷹夫長只兒哈朗和赤兒塔合兄弟倆,要他們去阻止他履行祈禱和戒律,不讓木速蠻去見他,並促使【他】向寺廟中的偶像磕頭燒香。阿難答拒絕了,沒有聽從......合罕由此動了怒,便下令把他囚禁起來,而他卻對伊斯蘭教和真正的信仰仍然那樣的固執和堅定......
合罕召了他去問道:“如果你做過什麼夢,或者上天給予了你什麼啟示,或者有誰指引了你走上木速蠻教的道路, 就講出來吧,讓他也給我指示一條道路”。阿難答答道:“偉大的上帝給我指出了一條認識他的道路” 。合罕說道:“這條道路是魔鬼指給你的?” 他回答道:“如果是魔鬼給我指的道路,那麼,是誰把【這條】道路指給我的兄長合贊(汗)的呢?”
拓展閱讀:“中興之主”合贊汗,是如何拯救伊爾汗國的?
對於阿難答“拿合贊汗做擋箭牌”的反饋,想必讓元成宗一時語塞。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原因讓阿難答如此有恃無恐?成宗的母親伯藍也怯赤太后,一語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史集》中這樣寫道:
(伯藍也怯赤對成宗說)你登位已經兩年了,而【你的】國家卻還沒有鞏固。阿難答有很多軍隊,並且唐兀惕地區的所有那些軍隊和居民都是木速蠻並對此執【迷不悟】。本地就有叛亂者。不要讓他們【軍隊和居民】變心,那可真不得了,【你】不宜強迫他,讓他自己選擇自己的信仰和宗教吧。
一言概之,阿難答手握重兵,在領地內“頗得人心”,所以“錮之恐致民怨”。為防止激起叛亂,成宗不得不聽從母親的意見,暫時忍氣吞聲,不但釋放了阿難答,還加以安撫。
但是,這對堂兄弟之間的隔閡真的消解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今天看來,這更像是火山爆發前的短暫平靜罷了。
成宗後期,身體狀況一直不容樂觀,因此一度由皇后卜魯罕代為攝政。大德九年(1305)六月,成宗在病中冊立卜魯罕所生的德壽為皇太子。可惜的是,就在同年十二月,德壽先於成宗病逝,之後成宗再未立皇太子。
在阿難答看來,這無疑是一個天賜良機——他要爭的不再是王位,而是皇位。大德十一年(1307)春正月,成宗駕崩,皇位爭奪戰正式拉開了帷幕。
成宗死前的三天,卜魯罕密招阿難答悄悄抵達大都,妄圖藉助其強大的軍事實力“臨朝稱制”;阿難答更想借助手中的重兵,以世祖嫡孫的身份,直接奪取皇位。為了共同對付鎮守漠北的海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兄弟,二人結為聯盟。
不過,這場皇位之爭,並沒有如卜魯罕和阿難答所願。在以右丞相哈剌哈孫(1257—1308)為首的官僚中樞的支援下,率先返回大都奔喪的答己和愛育黎拔力八達母子二人,提前一天率先發難,將卜魯罕等人一網打盡。至於阿難答本人,則在海山即位前被處死,王爵和家族的部分封地也被剝奪。
拓展閱讀:一文概述:為什麼“黃金家族”這麼喜歡“窩裡鬥”?
結語
阿難答的皇帝夢最終破滅了,但不管怎麼說,就他利用伊斯蘭教為其政治目的服務而言,應該說是比較成功的(即便沒有達到最終目的)。
不過話說回來,倘若他真的在奪嫡之戰中取得了成功,不排除元朝會“演變”為具有“政教合一”性質的“宗教國家”——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或許是我們無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