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蒙古國兩位牧民結伴而行。在途經杭愛山南麓時。偶然在一處斷崖處發現了一塊造型奇怪的“石刻”,飽經歲月和風霜的洗禮,字跡已經有些模糊不清,不過從相關的痕跡來看,很像是古代遺蹟,而上面刻畫的文字他們也認不出,於是就緊急通報了相關的文物組織機構。國外發現260字中國古漢語,請來專家翻譯:中國曾在這裡大開殺戒。
經過考古專家們的仔細研究和甄別,確定石刻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是中國的古漢字,可是經過他們長達20年的研究,卻始終不明就裡。石刻上共有260個古漢字,能勉強看懂的只有寥寥幾個,詞不練達,句不通意,無奈之下,蒙古國只好在2014年時,將這裡的情況報到國內。並盛情邀約內蒙古的齊木德道爾吉教授,對杭愛山發現的古漢字石刻進行實地考察。
得知訊息後,齊木德道爾吉教授欣然動身前往,與蒙古國的成吉思汗大學組成聯合考察隊,對石刻展開長達3年的研究和考察,最終,將這處古漢字石刻盡數翻譯,而翻譯的結果,不僅讓蒙古國震驚,也讓我國感到激動。原來,這處石刻名為“封燕然山銘”,乃是漢朝名臣班固所作,實際意義就是為了紀念漢朝遠征軍在此立下的赫赫功勳。
公元88年,匈奴內亂不休,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迫於北匈奴威勢,向東漢朝廷投誠,並請重兵,前後夾擊北匈奴,時任車騎大將軍的竇憲率部出征,後兩軍交匯於稽落山,東漢大軍破敵無數,盡縛匈奴部眾二十萬人,斬溫禺以釁鼓,血屍逐以染鍔,三軍將士士氣衝雲霄,盡顯東漢將士作戰的沖天豪氣。
之後,北匈奴一路潰逃至燕然山,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杭愛山,東漢將士在此大開殺戒,畢其功於一役,一戰徹底湮滅匈奴犯邊的不利影響。此戰後,東漢名臣班固手提《封燕然山銘》,刻於燕然山斷崖,永傳後世。
齊木德道爾吉教授說,《封燕然山銘》的歷史意義很重要,不僅是在為東漢強軍表功,也為匈奴西遷提供了有力論證,正是因這一戰,北匈奴元氣大傷,出逃漠北高原,一路西逃至亞歐交界,從此,禍害我邊境的匈奴之禍,徹底煙消雲散。
之後,被漢朝追逃至歐洲大陸的北匈奴,經過百年休養生息,重新在多瑙河發展壯大,以南俄羅斯大草原為基地,橫推整個歐洲,沒有漢朝的強兵壓迫。北匈奴甚至將羅馬帝國被逐漸蠶食,而這一點,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古代的科技、軍事實力,到底有多麼強勢,非常值得我們今人驕傲。國外發現260字中國古漢語,請來專家翻譯:中國曾在這裡大開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