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概股ESG第一股”和“3C二手電商第一股”雙重諢號的萬物新生( 愛回收,NYSE:RERE ),上市不足半年,股價已經畫出了一個又一個“L”。
當初上市的時候大家看到的ESG風口概念,線上下貨源+TOB&TOC的模式閉環,還有豪華的股東陣容以及大股東京東加持,似乎都不太好使。
萬物新生怎麼了?我來講一些市場未曾說過的邏輯。
圖: 萬物新生股價,來源: Wind
迴歸商業模式的本質,二手貨與一手貨差異最大的地方在於:價格彈性大很多,價差是現階段二手電商生意的核心。
賣價有兩條紅線,一是二手貨的心理折價,二是二手貨的瑕疵折價,沒法無限制的往上提。而回收價,往下壓的空間很大。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閒置是0,賣二手是1,0和1之間的差距可以無窮大。且閒置物品還佔地兒——受制於人均32平米的住房套內面積,少一點雜物就多一點空間。
以手機回收為例,傳統渠道的加價率可以高達60%-80%,就是說2000元收的手機,能夠3500元賣出去。相對來說iPhone會低一點。
那麼像萬物新生 (旗下愛回收/拍拍) 、轉轉等二手電商對行業的改造有多大呢?我們直接來看資料。根據廣發證券對主要品牌二手手機銷售情況的研究:
愛回收/拍拍的加價率中位數為52%,刨掉近兩代iPhone後為55%。轉轉的加價率中位數為48%,刨掉近兩代iPhone後為51%。
圖:手機加價率,來源:廣發證券
審視二手電商與傳統渠道的資料,萬物回收的加價率相對要低一些,但並不是效率有多大提高,而是背後有資本加持,2021年二季度它能虧損5個億,調整後季度虧損為5966萬元。而一般做二手生意的商家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
圖: 萬物新生的虧損,來源: Wind
想要實現盈利有很多條路,但最簡單的那條還是把加價率提上去。而壓低迴收價又是提升加價率最簡單的那條路。前面手機加價率的那張圖,你可以對比一下萬物新生旗下愛回收/拍拍和轉轉的回收價,在絕大多數品牌中愛回收/拍拍給的價格都要更低。
有一組資料可以佐證愛回收整體加價率的變化:
2020年Q2,萬物新生產品銷售GMV為11億元,商品成本8.9億元,加價率為24%。2021年Q2,萬物新生產品銷售GMV為19億元,商品成本14億元,加價率為36%,提高了12個pct。
從古至今,雙贏是最好的商業策略,透過與個人賣家博弈來降低成本是很傷口碑。你去黑貓投訴上搜索“愛回收”,整個十月份能看到很多關於壓價的投訴。
舉個例子,有一位網友賣自己的iPhone11,他拿去線下回收手機的地方評估2500元,去愛回收網上評估價2550元,於是該網友選擇把手機賣給愛回收。愛回收收到手機後,表示螢幕發黃和攝像頭有問題 (其實不存在) ,把價格改成了1950元。最終一頓扯皮,以2400元成交。從網友評價看,他心很累,已無法再愛…… (看圖片,我就不復述了) 。
圖: 網友關於回收手機壓價的投訴,來源: 黑貓投訴
轉轉的黑貓投訴,也是罵聲一片,但大部分都是各種全品類二手產品銷售帶來的雜七雜八問題,倒是沒怎麼看到回收手機壓價的問題。而轉轉收購的找靚機,問題也是不少,不過都是購買二手產品的消費者的投訴,看起來品控以及風控的問題更大。
萬物新生和轉型3C的轉轉,各有各的問題,大鍋不說二鍋。
萬物新生登陸二級市場,給人以絕對龍頭的感覺。8.7%的市佔率大幅領先,大於其它四家公司 (轉轉、回收寶、同城幫、小白有品) 之和。
圖: 市佔率對比(一),來源: 中信證券
但實質上,如果你拆分一下會發現萬物新生領先在B端,C端其實沒有多大的優勢。2020年萬物新生C端5.7%市佔率略高於轉轉5.5%的市佔率。而C端是更賺錢的:B端商家之間的交易只需要一個平臺,而C端是可以把服務拉滿,推“代賣重模式”——提供質檢定級、代運營等更多的服務,獲得更多的服務費。
圖: 市佔率對比(二),來源: 中信證券
轉轉去年5月開始全面承接微騰訊的手機回收業務,並且與找靚機戰略合併。合併後的新轉轉更加聚焦二手3C市場,2020年的B2C支付訂單量同比增長267.2%。
根據多家券商和網際網路大資料提供商的報告顯示,轉轉已在二手手機線上使用者交易、B2C和二手回收領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再從流量層面看,幾十萬月活使用者的愛回收,跟千萬級使用者的轉轉和幾百萬級使用者的找靚機是沒法比。
圖: 二手電商月活躍使用者對比,來源: 比達研究
愛回收的流量不行,不怪大股東京東不給力,畢竟京東5億多年度買家也不是開玩笑的。感覺京東還也沒想好怎麼做二手市場:到底是全力在3C方面發力,大力支援萬物回收;還是堅定從3C轉全品類,在二手領域與阿里放手一搏,今年九月初京東上限“鯨置”,目前還沒弄出太大的動靜。
萬物新生當前面臨的問題是:
繼續提高加價率會反噬口碑;
不提高加價率短期內盈利情況難有根本改變;
外部有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而自身線下鋪點的商業模式又比較重。
尤其是最後一點讓愛回收處於現金流持續緊張,利潤稀薄的狀態。也許很多人認為萬物新生和大股東京東早期的情況很像,但不同之處在於,物流基礎設施為京東帶來較好的口碑,而純電商與具備線下包袱的蘇寧們競爭,價格戰打的驚險,但其實沒有太大的壓力。
圖: 萬物新生股價,來源: Wind
思考一個問題,即使萬物新生沒有口碑和競爭問題,二級市場投資者願意像等京東一樣等它嗎?你要知道京東的股價走勢,2014年-2019年都基本上趴窩不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