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是一位沒有同共產黨打過仗的國民黨軍人,他被人們稱為‘和平將軍’。”
張治中長女張素我曾無數次在接受採訪時這樣描述父親,在她的眼裡、心裡,父親一直是個英雄。她最自豪的關於父親的經歷便是:他雖是國民黨高階將領,卻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代表國民黨同共產黨進行了多次談判。
張素我覺得:父親的多次談判,都可以被算作他的革命的一部分,這些都是他為“國家統一”做出的努力。
身為張治中的長女,張素我自認為對父親最瞭解,她陪伴父親的時間最長,和父親溝通也最多。她和父親一樣信奉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且堅定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政策。
張素我一生受父親影響極深,她幼年時曾立志像父親一樣做一個“為國為民奉獻一生的人”。
張素我與父親張治中、母親洪希厚合影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年,張素我年已22歲,她正在英國西南大學。當聽說父親要上戰場時,她的第一反應竟不是擔心父親的安危,而是替父親高興。
很快,張素我在父親的召喚下回國,並積極參加抗戰。
張治中在抗戰時被蔣介石委任為了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兼左翼軍總司令,他參加了淞滬會戰,後來又擔任了湖南省主席。
父親任湖南省主席的這段經歷,張素我最清楚不過了。父親曾告訴她,那時候因逼蔣抗日被軟禁的張學良正被囚禁在湖南鳳凰山。張學良是張治中的知己好友,他自然要抽空去探望他。
那次相聚,兩人感慨萬千,他們還分析了戰爭局勢。可就在他們分析完後不久,戰火燒到了長沙,張學良被迫提前轉移,而張治中則因“抗戰不力”被蔣介石罷免了職務。
父親的這次被“革職留任”,一直讓張素我耿耿於懷,她和張學良一樣,覺得父親是做了蔣介石的“替罪羊”了。張素我為父親捏了一把汗,她發現,後來的父親比以前更加沉默寡言了。
張治中被處分後,社會各界議論紛紛,張素我看到報紙上各種對父親的“責難”心痛不已。她能想象父親此時的“有苦難說”,在父親最難的時候,周恩來總理來到長沙給了他熱情的幫助和鼓勵。
周總理還為父親在報紙上發表的文告字斟句酌地做修改和補充,這段往事讓張素我深刻理解了“患難見真情”的含義。
在周恩來等等革命同志的開導下,張治中的臉上終於不再總是被陰雲籠罩著了。
但國家在戰亂中一日,張治中和所有的愛國志士便不會心安,所以,張素我在抗戰期間極少看到父親臉上顯露輕鬆神色。更多的時候,張治中總一個人在地圖前沉思,看著一片片的國土被日軍佔領,他的心無比絞痛。
張素我找到真愛並結婚的訊息,也絲毫沒能緩解他的沉重心情。婚後的張素我到了湖南工作,這片土地曾是父親率將士奮戰的地方,每每想到此,她的心裡就熱血沸騰。她工作非常認真,她想做一些實事,她得對得起“張治中長女”的身份。
在湖南工作時,張素我當過訓練班副主任,也做過外語班教員,在被父親稱作“第一線”的地方,她一直努力宣傳、幫助抗日。
到重慶後,她跟著宋慶齡做了很多利於抗日的事。
抗日戰爭結束後,張治中嗅到了內戰爆發的氣息。張治中決定努力去爭取和平,1945年8月,張治中到延安親迎毛澤東主席赴重慶談判,並達成《雙十協定》。張素我還驚喜地看到:當年底,父親和周恩來、馬歇爾組成了軍事三人小組,進行和平談判。
從延安返回重慶後,張治中便趕赴新疆處理“伊寧事件”。為了促成和平,張治中在百忙中廢寢忘食地寫下了“反戰萬言書”,並遞交給了蔣介石,萬言書裡,他的主張依舊是:力主對“中共問題採取政治方式解決”。
張治中很快發現:他無法阻止內戰的爆發。這個結果讓他感受到了巨大的挫敗感。張素我理解父親的沮喪,她曾在父親死後嘆道:
“先父半生戎馬,始終寄民族復興之希望於國共合作,因此對反共戰爭感到十分痛心。哎,可惜……”
張素我沒有把“可惜”背後的具體說出來,但世人都知道這“可惜”背後的故事。
1949年4月,國民黨敗局已定,張治中這位從未對共產黨“開一槍一炮”的將軍再次為統一奔走。不過,這次,他到的不是延安,而是北京。
最後一次國共談判中,張治中和雙方都盡了很大努力,他們達成了“國共和平協定”。在國共和談代表進行的第二次會議後,張治中發表了感想,他說:
“我祝願國共兩黨過去的一切芥蒂,一切誤會,一切恩怨,永遠結束。我們還是願意重新團結合作,來共同擔負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我們的眼光要放遠些,胸襟要開闊些,重新合作,這才是國家民族之福。”
父親張治中的這段話,張素我一直默默記在了心裡,她心裡的父親形象也越發高大起來。這次和談的最終結果是:南京方面拒絕批准。
和談破裂後,張治中本打算南返,可週恩來總理一再挽留他,深入思考後,張治中決定暫留北京。
政治從來是殘酷的,就在張治中作出“暫留北京”的決定後,國民政府下令免去張治中一切職務,並對他進行大肆攻擊。歷史再次被重演,這一次,張治中沒有選擇沉默:他下定了留在北京的決心。
對於父親的這個選擇,張素我予以了堅決支援,她說:“父親是投入了人民的懷抱了!”
張素我一直堅定地支援父親的任何決定,他的三女兒張素初也是如此。和談破裂後,正在美國阿德菲大學英美文學專業讀三年級的她,接到了父親從北京寄來了一封信,信上說:“中美要斷交了,你在美國唸書有什麼用?希望你儘快動身回國。”
收到信後,張素初毫不猶豫地回到了北京。
張素初欲回北京前,曾看到有報道說“張治中留在北京是被迫的”。她對於這種說法嗤之以鼻,她和姐姐張素我一樣對父親很瞭解,她對別人說:
“父親一生以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繁榮、富強為己任,絕對不可能是被迫的,父親的選擇是正確的。”
回到北京後,張素初有了喜歡的工作,她被介紹到國際新聞局所屬的外文局(現外文出版發行局)工作。她在外文局,一干就是28年。
姐姐張素我的工作也很穩定,她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最初她在北京外國語學校任教,1953年起,她歷任北京外貿專科學校、北京外貿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員。1956年,她就被評定為了副教授。
新中國的發展讓張治中欣喜不已,張素我更加堅信父親選擇的正確了。
張治中的其他孩子,如次子張一純、二女兒張素央、五女張素久也都一直支援父親,他們一直陪在父親身邊。
張一純是張治中最小的兒子,他在195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北京電力工業局工作,他也是張治中幾個孩子中離政治最近的一位,他曾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他繼承了父親的遺志,長期致力於兩岸和平統一。
張素我對弟弟的選擇很是欣慰,她也一直努力從旁協助。父親於1969年病逝後,她一直為父親未能看到“國家完全統一”而遺憾。也是從那以後,在教育兒子時,她經常會提及父親,並叮囑兒子,任何時候都要“愛國”“擁護統一”。
張素我的二妹張素央在國家體委工作,而五妹張素久則和她一樣,一直在國內從事文教工作。後來的張素久去了美國,但和哥哥姐姐們一樣,無論走到哪兒,她都始終不忘自己是愛國將領張治中的女兒。
在美國的日子裡,張素久一直努力進取,她還積極團結海外華人。因為她組織能力過人,且熱心於國內發展,她還成為了“愛國僑胞領袖”,並出任了中國僑聯海外顧問。
張素久和姐姐張素我一樣十分看重中國的教育事業,2006年,她創辦《北美清華》雜誌,她創辦這份雜誌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清華大學籌措資金。在她的努力下, 《北美清華》雜誌為清華大學籌措了140餘萬美元的資金,資助了34個專案。
每每提及父親張治中,張素久和姐姐、哥哥們一樣總是一臉的驕傲,父親從小的愛國行為給他們樹立了榜樣,也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當人們問她這一生最大的幸運是什麼時,她曾斬釘截鐵地回答說:
“生在中國,身為父親張治中將軍的女兒,是我最大的幸運。”
張治中眾多子女中,除了張素久外,與美國淵源最深的便是張素初了。
張素初在讀到大三時輟學回到了國內,她沒想到,時隔30多年後,她竟意外收到了邀請她前往夏威夷大學做報告的“邀請書”。
張素初圓滿完成了一場關於“新中國發展”的報告,她在報告中詳盡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後一系列的建設成就。這次報告在引起大震動的同時,也驚動了她昔日的母校阿德菲大學。母校請她的老同學林小姐問她:“大學沒有唸完,你想不想回來繼續唸完?”
被問及“要不要念完大學”這年,張素初已經50多歲了。50多歲的人,記憶力早已不如從前,要重新學大學課程更是難上加難。
可張素初卻沒有絲毫猶豫地做出決定:回母校繼續完成學業。
得知三妹的選擇後,張素我先是一愣,隨後,她給妹妹掛了一個電話。張素我並非不支援妹妹,她是擔心“她能否順利完成學業”,她激將一般地問妹妹:“年紀大了讀書不易,要是讀不下來會丟臉的。”
張素初聽完後說道:
“我不看那些虛名,現在我們的國家正是需要知識的時候,我自己沒有完成學業,為沒有足夠的事業知識而感到遺憾。常言道‘學無止境’,年齡大了不是理由,只要有毅力,有耐性,沒有什麼學不成的。”
張素我聽到妹妹這話後,徹底放下心來。
除了得到姐姐等人的支援外,張素初出國繼續學業還得到了鄧穎超同志的支援,她說:“有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我同意你去,你可以在海外華人中做工作嘛!”
就這樣,1979年的秋天,張素初回到了闊別30年的母校,她成了這個學校裡年紀最大的學生。
在學校的歡迎會上,張素初激昂地講了30年後重返母校的感想,也講了新中國30年來的巨大變化。第二天,各大報紙都刊登了她的照片和講話。一時間,她成了紐約的新聞人物。
進入大學後,張素初才覺出姐姐的那些話都是有道理的,那些課程年輕人學起來尚且吃力,何況她一個年過半百的人。
為了儘快完成學業,在“寬進嚴出”的母校裡,張素初將全部的心力投入到了學習上。她將學業視為一場戰鬥,她知道:這場仗如果打不好,很可能會讓父親張治中都跟著蒙羞。
張素初的宿舍裡有爐子,可為了學業,她竟連煮咖啡的時間都挪不出來了:她太忙了。張素初太想給父親、給中國爭口氣了……
幾年後的1981年5月,張素初以全部功課都是A的成績畢業。在當年的畢業典禮上,當身穿學士服的她走上臺時,教務長突然停止頒發畢業證書,向全體師生介紹道:
“34年前張素初是我校的學生,今天,她有這樣的毅力唸完大學,她是我們學校的驕傲,她是阿德菲的光榮,她是我們學校的珍珠!”
得知張素初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姐姐張素我高興極了,她覺得:妹妹代表父親和他們,再次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勤奮、刻苦、頑強的進取精神。
從阿德菲畢業後,張素初又進入了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深造,她用一年時間取得了該校教育學的碩士學位。
張治中一生共有7個子女,除4女兒早夭外,其他子女都活到了成年。張治中的長子張一真後來輾轉移居美國,父親死時,他沒能給他送終。這件事,也成了他後來的遺憾之一。
張一真於1990年參加了紀念張治中誕辰100週年的紀念會,那次來北京,他祭奠了父親,也和兄弟姐妹們團聚了。
張一真和父親、兄弟姐妹們一樣,一心想為國家做貢獻,他在參加完父親的紀念會後,一直致力於從事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工作,他還多次給家鄉修路、修花園。無論走到哪兒,他都一心向著中國。
“一脈相承”,在張治中子女身上得到了極好的體現,想來,張將軍若泉下有知,定會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