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網際網路上似乎都有一種吹捧國民黨的風氣,他們自稱“國粉”乃至“蔣粉”,認為在國民黨的帶領下,民國曾擁有“黃金十年”,在那10年裡,人民“民主自由”,國家工業實力迅速進步,為之後的抗戰打下了基礎。
很多人還以“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為理由為國民黨和民國“粉飾太平”,認為國民黨的所謂“功績”被抹殺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顯然並不是,而網際網路的“國粉”和“蔣粉”們的吹捧,有許多是出於無知、出於對過去歷史的不瞭解,還有更多是“別有用心”,故意誤導,想要以此達成自己的目的。
成色不足的“黃金十年”
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民國已經過去很久了,現在的“民國”似乎只在臺灣“苟延殘喘”,而這段歷史離我們越遠,似乎它就變得越加“美好”。
在許多“國粉”“蔣粉”眼中,民國曾經有過“黃金十年”,國民黨曾經“在正面戰場上積極抗戰”,而似乎這些就是他們吹捧國民黨、嚮往民國的全部理由,但民國真的是這樣嗎?
顯然不是。事實上,國民黨和蔣介石統治中國幾十年,搞得國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蔣介石雖然抗日了,但在他手上丟了大半個中國,這是中國近代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失敗,而且,他既沒有解決統一問題,也沒有解決民生問題。
從國家統一方面而言,雖然與北洋時期和軍閥混戰時期相比,國民政府確實從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國家形式上的統一,內戰頻率大大降低,並且建立了一個還算完備的行政體系,政治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穩定。
但實際上國民黨內部都派系林立,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一直都想推翻蔣介石;國內軍閥割據也一直沒有停止,國民政府的軍令、行政命令的中作用非常有限,更不用提外部侵略者尤在、國家風雨飄搖了。
從民生和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民國所謂的“黃金十年”更是無稽之談。“國粉”和“蔣粉”口中所謂的“黃金十年”其實是美國人發明的。
當時美國駐中國美軍指揮官魏德邁與蔣介石有著“深厚的友誼”,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魏德邁在美國國會為蔣介石和國民黨遊說稱“1927-1937年是各國僑民公認的黃金十年”,在此期間交通進步、經濟穩定、學校林立、諸多進步。
可惜的是,雖然在1927-1937的十年間民族資產階級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經濟增長率也達到了1840年以後的最大值,甚至有資料統計顯示,在這10年間我國的平均工業年增長率維持在9%以上,但這並不意味著當時的民國就經濟發展良好了。
我們都知道,寫報告的小技巧中有一條,就是當具體數字不好看的時候,我們就只提增長率,對於民國來說,似乎也是這樣。
1927年,蔣介石制定了10年工業計劃來發展國家工業,不過現實情況著實不如人意。例如1927年我國的鋼鐵產量是3萬噸,但1934年也不過只有5萬噸,到了1937年才勉強達到6萬噸。
而與此同時,日本的鋼鐵產量為384.4萬噸,也就是說,民國時期我國的鋼鐵產量不過是日本的一個零頭,而這個水平也不過勉強達到了清朝末期的水平。
例如,根據1933年的統計,除了東三省以外,全國工廠只有3000家、工人只有20多萬,而且大多數工廠都是簡單的手工作坊。晚清時期我國還能夠自主生產軍艦、大炮,但到了民國時期,我們引進的軍工生產線只能生產中正式步槍,數量還不多。
民國時期較為發達可能只有輕工業,當時民族資產階級的投資也大多在輕工業方面,而更為“發達”的可能就是買辦階級了,他們透過多是“皇親國戚”,靠著賺取差價來壟斷財富,甚至還造就了上海這個繁華的商埠。
只不過眾所周知,這種表面的光鮮亮麗是不可能帶來國家的強盛的。
更何況,當時表面繁榮的還只有城市地區,民國時期的對於農村地區的橫徵暴斂,導致農民只能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
在所謂的“黃金十年”中,土地大量拋荒,農民收成僅僅足以飽腹,嬰兒死亡率接近20%,而農村地區的平均壽命只有30歲左右,足見當時可謂是民不聊生。
那麼為什麼現在還會有大量“國粉”“蔣粉”的存在呢?
“上當受騙”:民國虛幻的繁榮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所謂的“國粉”和“蔣粉”,粉的是“虛假的民國”。他們中的許多人並沒有真正看過歷史、瞭解過什麼才是真正的民國,他們對於民國的印象多半來自於《金粉世家》《京華煙雲》這樣的民國偶像劇。
我們知道,這類偶像劇多是著眼於當時民國的所謂“上流社會”,似乎旗袍、闊少、洋樓、舞會就是民國的全部,甚至還有人覺得做“軍閥太太”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總是“夢迴民國”。
而他們想要回到民國,也不過是某種“無病呻吟”,或者只是對當下的生活狀況不滿,又不想努力改變,只好“白日做夢”,尋找心靈寄託罷了。
似乎在他們眼裡,只要能夠回到民國,他們就會是大家族的公子、小姐或者是老爺、夫人,住在“安全”的租界洋樓,家裡有保姆、出入有司機。每天不是在學校裡談談戀愛,就是在“夜上海”裡唱歌跳舞喝酒,紙醉金迷。
即使是那些懷有“報國夢想”的“國粉”,可能也只是看了一些“抗戰偶像劇”,以為自己也會成為“軍校高材生”,策馬縱橫疆場,殺敵報國。
再加上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民國才子佳人”的各種故事,例如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等等,似乎總讓人覺得,民國是一個莫名“浪漫”的時代。
即使是那些懷有“報國夢想”的“國粉”,可能也只是看了一些“抗戰偶像劇”,以為自己也會成為“軍校高材生”,策馬縱橫疆場,殺敵報國。
國家積貧積弱、戰事頻繁,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卻要聽從外國人的指揮,國家主權幾乎落於外國之手。
普通人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國民政府在所謂的“黃金十年”大肆為自己斂財、徵收的賦稅甚至超過了封建王朝。再加上稅制改革、擴軍備戰、治水賑災等攤牌的費用、“拉壯丁”的任務,四萬萬同胞長期都在生死邊緣掙扎。
“國粉”和“蔣粉”看不見,國民黨從來沒有解決佔中國人口80%的貧苦農民的問題,他們甚至還“殺貧濟富”,用窮人的血汗錢養肥了民國時期的孔宋兩家。
難道真的一朝“夢迴民國”,他們就會成為那極少數的“上流社會”嗎?顯然更大的機率是成為販夫走卒、貧苦農民,過著更加糟糕的生活。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他們真的有幸成為了“上流社會”的一份子,但時值國家危亡之際,租界裡暫時的“太平”又能維持多久呢?一旦國家真的走向滅亡,難道躲在租界當中就可以不當“亡國奴”了嗎?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類的“國粉”“蔣粉”不過是無知而已,或者說,他們只是“蠢”,一旦讓他們得知真實的歷史、給他們分析清楚得失利弊,他們就會“醒悟”,並不是真的想要“夢迴民國”。
還有另外一批“國粉”“蔣粉”,他們對於民國的不堪心知肚明,但他們仍然長期吹捧民國和國民黨,甚至不惜造謠、誤導,就是為了實現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別有用心:他們才是最壞的那批人
這些明知民國真相,卻非要吹捧民國的“國粉”“蔣粉”,從某種程度而言,並非是真正的“國粉”“蔣粉”,他們故意虛構出了美好的民國,是為了攻擊我們的新中國。
我們很難說,這些人是真的收了外國基金會的資金故意來抹黑中國,還是他們本身就思想偏激,覺得新中國損害了他們“祖上”大地主、大財閥的利益。
不過,他們有著共同的特點:崇拜資本主義、崇尚私有制,吹捧美國是世界的“燈塔”,動輒批判我國“不民主”“沒有人權”,似乎“眾人皆醉我獨醒”。
而恰好民國時期推崇的正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所以他們推崇民國、讚美民國,對民國進行全方位的美化,而且為了美化民國,他們不惜編造謠言,誣衊新中國。
例如,有許多虛假的“國粉”“蔣粉”為了美化民國教育、證明民國教育公平,經常會放出一張4個女孩兒的合照,並聲稱圖中有3個女孩都落榜清華大學,分別是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兒梁再冰、文學院長馮友蘭的女兒馮鍾璞和校長梅貽琦的女兒梅祖芬。
先不提照片上的四個女孩子中並沒有這三人,而只有林徽因和她的表姐們。
更重要的是,假的“國粉”從來都不會說,雖然梅祖芬確實落榜清華,但她卻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去第二志願的大學或者復讀,而是進入了清華大學先修班就讀,第二年還直接轉入了清華大學外語系。
甚至梅祖芬還在唸“先修班”的時候,就被安排去教清華大學大一新生的英文了。
一個清華大學的落榜生,卻可以去教那些真正考上清華大學學生的英文,此等“教育公平”也許只有民國才會擁有吧。
而且,更加廣泛的調查資料顯示,民國時期,在7歲以上的中國人中,只有30%的男性和1%的女性具有能夠讀懂一封簡信的文化水平,整個教育體系有意識地為上層社會服務。
從幼兒園開始,學校就會優先招收那些出生於富裕之家,智力乃至體力均屬“上乘”的兒童,導致中國人民群眾和“知識分子”之間產生了巨大的鴻溝。
類似的謠言還有很多,但虛假的“國粉”編造這些謠言的目的卻是相同的,他們無疑就是為了反對我們的新中國,反對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他們希望透過美化民國的方式,煽動人民群眾進行“顏色革命”,甚至顛覆國家政權。
面對這些人有意煽動,我們應該進行嚴厲打擊,決不能任由他們造謠誣衊,任意篡改歷史,甚至用篡改、美化過後的歷史來佔領“輿論”的高地。我們要做的是,讓每一箇中國人都知道歷史真實的樣子,讓每一個人都瞭解現在我們的幸福生活,到底是如何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