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到廣州禁菸,氣急敗壞的英國人發動鴉片戰爭。道光皇帝害怕了,同意英國人的要求,簽訂《南京條約》,中國由此步入近代社會。
禁菸的清朝皇帝可不止道光一個,前面的嘉慶、乾隆都禁過煙,不許外國鴉片銷售到中國。事實上,早在皇太極時期,清廷就釋出過禁菸令,販煙抽菸者都有可能被處以極刑。
不過,皇太極禁的煙不是鴉片,而是貨真價實的煙——菸草。菸草發源於美洲,由荷蘭人帶到臺灣,再傳入大陸。朝鮮也是菸草傳播進入中國的重要途徑,而滿清正是從東北起家的,跟朝鮮人是鄰居。
史書記載,1630年左右從朝鮮輸入東北的三大貨物,分別是大米、人參和菸草,可見菸草貿易在當時的巨大影響力。菸草讓人精神振作的同時,也會讓人上癮,用現代的話說,客戶粘性極強。包括滿清貴族在內,越來越多的人對菸草上癮,市場自然越來越大。
隨之而來的是,菸草種植很多在東北地區普及開來,擠佔良田,使糧食產量大為下降。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才下的禁菸令,不允許種植、販賣和吸食菸草,保證糧食的產量。
有意思的是,同一時期的明朝也被菸草所困擾,崇禎皇帝甚至為此砍了一個來京趕考的舉人。崇禎和皇太極這對死敵在禁菸問題上,卻英雄所見略同。
然而,再嚴厲的禁菸措施都沒有禁住菸草,對菸草的依賴和對利潤的痴迷,總有人鋌而走險,菸草越來越氾濫。皇太極見實在禁不住,索性在1641年廢除禁菸令,開徵菸草稅。
很快,東北出產的菸草“關東煙”因為質優價廉,而成為搶手貨,甚至比清軍更早一步入主關內,成為頗受明朝官民歡迎的名煙。雖然崇禎沒有取消禁菸令,但哪裡禁得住。
1644年清軍入關後,菸草業徹底放開,成為清朝的主要稅收之一。據記載,當時清朝收取的菸草稅是每斤2釐,金華府屬下的8縣有20戶菸草鋪,每年徵銀20兩多。
清朝初年的吸菸風氣極盛,無論是寒冷的東北,還是溫暖的江南,18大閨女吸著旱菸袋都已是尋常景象。有的地方還把抽旱菸當作待客之道,比得上茶酒。後來,康熙皇帝也禁過煙,因為他一邊抽旱菸一邊批奏摺,差點把奏摺全給燒了,可見他也是杆老煙槍。
所以,鴉片剛剛被販賣到中國時,洋商故意將其與菸草混為一談,取名為“大煙”。皇太極對菸草先禁後徵的時候肯定不會想到,100多年後,他的政策會被洋人所利用,成為毒害華夏的一場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