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自太祖趙匡胤建立至懷宗趙昺 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同時,它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駕馭,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有人推算,公元1000年中國的GDP總量約為265.5億美元,佔全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約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宋朝時期,儒學復興,出現程朱理學,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政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公元980年的3710萬人增至1124年的12600萬人。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亦有學者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時期。
宋朝立國三百餘載,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沒有直接亡於內亂的王朝之一。
那下面我們就說一說“宋陵”。宋陵,分佈在河南鞏義和浙江紹興兩地,位於河南鞏義的陵區是北宋“八陵”以及為數眾多的皇后陵、皇親貴戚及勳臣墓,位於浙江紹興的陵區是南宋六位皇帝及數位皇后的墓,稱為“南宋六陵”。北宋王朝建都河南開封,陵區卻設在鞏縣,遠離京師汴梁,其主要原因是這裡山水秀麗,土質優良,水位低下,適合挖墓穴和豐殮厚葬。陵區南有嵩嶽,北有黃河,可謂“頭枕黃河,足蹬嵩嶽”,是被風水家視為“山高水來”的吉祥之地。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曾作了這樣的描述: 七(八)陵皆在嵩山之北,洛水之南,雖有崗阜不甚高,互為形勢。自永安縣西坡上觀(永)安、(永)昌、(永)熙三陵在平川,柏林如織,萬安山來朝,遙揖嵩少,三陵柏林相接近,地平如掌,計百十三頃,方十二里。
上述永安陵、永昌陵、永熙陵三陵風水好,但是永定陵即宋真宗趙恆的陵墓風水卻不佳,關於北宋亡國的原因,有一說法認為是由於宋真宗的陵墓風水不好造成。據宋代何選《春渚紀聞》記載,信州(今江西省上饒縣西北)白雲山人徐仁旺曾經上表奏告,與宰相丁晉公(丁謂)商議遷永定陵(即宋真宗的陵墓)一事。
幹興元年(公元1022年),負責山陵(山陵舊指帝王的墳墓)一事的丁晉公不聽風水師徐仁旺之言,他固執地將真宗的陵墓確定在牛頭山後之地。徐仁旺主張用牛頭山前面的土地,而丁晉公堅持要用牛頭山後面的土地,不準更換。 徐仁旺曾要求將自己軟禁在大理寺(大理寺為司法之所,大理寺卿為正三品官),等三年後可以驗證誰對誰非,但仍不能改變丁晉公錯誤做法。徐仁旺當時曾上表陳述“山後”之害:“坤水長流,災在丙午年內;丁風直射,禍當丁末年終,莫不州州火起,郡郡盜興。”後來不出所料,金軍攻破都城開封果然是在丙午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
丁未年(即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及宋欽宗皆被金兵俘虜,北宋滅亡。由於戰亂,諸郡內大火不絕,約有一半的國土變成了強盜橫行的地區,史料上記載:丁末年則“諸郡焚如之禍,相仍不絕,幅員之內半為盜區。”徐仁旺的預言果然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