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從容,不是黃昏下的遛鳥下棋。是在疾風驟雨中的必勝信念,是每臨大事必有靜氣,是在錯綜複雜條件下的有條不紊,是在極度困難中的樂觀向上。這一切交織在一起的氣質就是優雅。這種優雅是毛主席帶給我們的紅色基因。
淡定從容,要有必勝的信念
什麼是必勝的信念?必勝的信念是擁有並掌握無敵的力量才能擁有的。淡定從容,就是掌握並使用這種無敵力量時候的閒庭信步。什麼是無敵的力量?毛主席認為只有人民的力量才是無敵的力量,所以毛主席一直一直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所以,不管外邊多大的疾風驟雨,毛主席都表現的閒庭信步。
1927年大革命剛剛失敗,毛主席就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並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進一步提出以“武裝鬥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主要內容”的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由此開始了我們開創一個新中國的歷程。在開始階段,很多人會對前途產生了迷茫畏懼,毛主席就告訴他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為我們做的就是事情就是人民需要的事情,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淡定從容,就是閒庭信步,就是必勝信念。
淡定從容,是在嚴峻條件下的要有靜氣
曾國藩說:“每臨大事必有靜氣”,當條件極端嚴峻的時候,必須更要有靜氣。這種靜氣就是冷靜分析,就是從容淡定。1936年6月,蔣介石糾集30萬大軍對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這是距離第二次圍剿結束。剛剛一個多月,紅軍還在擴大戰果,沒有進行任何修整和補給,而且這次圍剿蔣介石使用的是前兩次沒有用過的嫡系部隊,戰鬥力非常強悍,紅軍形勢極其嚴峻。
面對這樣的情況,毛主席指揮部隊退到了根據地的後方,先是從容淡定的進行半個月的休整。當蔣介石部隊合圍過來之後,毛主席又從容的指揮部隊,從蔣軍兩支部隊間不到五公里的間隙中跳出了包圍圈。在跳出包圍圈之後,為了尋找戰機,在敵人重兵包圍中間靜靜地等待了25天。這種旁觀者看著都緊張的戰術,表面看是從容淡定,其實骨子裡表現的就是毛主席遇到大事時候的靜氣,毛主席一生遇到那麼多兇險的情況,正是擁有這種靜氣,才能在關鍵時刻逢凶化吉,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淡定從容,是在錯綜複雜環境中的有條不紊
錯綜複雜的環境中,如何做到有條不紊?答案是胸有全域性,只有站在全域性的觀點,並且注意全域性的各個階段,才能做到有條不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只有胸有成竹,才能遇事不慌”。毛主席看問題總是用全域性的眼光看待問題,在抗日戰爭中,我國民眾中間充斥著亡國論和速勝論兩個觀點。毛主席就會用全域性的觀點告訴大家,抗戰我們是一定會勝利的,並且抗戰是一個持久戰。
什麼是全域性的觀點?全域性的觀點就是矛盾雙方各自的條件都要分析到,不光看我們的優勢和劣勢,也要看敵人的優勢和劣勢。毛主席對比分析了中日雙方的優劣勢,所以才能做出幾乎預言一樣的結論。並且對抗日的過程也給預言出來了,這在整個抗戰中被證明了。所以毛主席在抗戰中從容淡定的指揮作戰,領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都是站在全域性的觀點中,有條不紊的讓勝利的天平一點點的向我們傾斜。
淡定從容,是在困難形勢下的樂觀向上
中國的自強之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1840年之後,無數的仁人志士都在追求中國的富強之路,這是一個多麼漫長的過程?1840年到1949年全國解放,100多年;我們把時間推近一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也有30年;我們再把時間放短一些,1927年大革命失敗,毛主席開始工農武裝割據到新中國成立,歷經22年的艱苦奮鬥。
這麼長的時間,除了有堅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最主要支援他們的還是樂觀、積極的精神,這種樂觀積極的精神才是所有信念的基礎,是支撐他們在長時間中保持狀態的根基。毛主席就是這種樂觀向上,積極精神的典範。我們讀《毛選》、《毛澤東詩詞》,處處洋溢著他老人的樂觀向上的精神。而從容淡定,不會產生在悲觀的人身上,只會產生於樂觀向上的人中。
什麼是優雅,定義多種多樣,但是不管怎麼定義,從容淡定都是優雅的表現形式。特別是在中國,這種優雅就是來自於毛主席他們為我們國人注入好了的紅色基因,我們只有深入地挖掘這些紅色基因,我們才能在新時代中,展現我們獨有的優雅,這種優雅是信念、精神、思想、方法交織在一起的淡定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