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運城新聞網
■記者 魏 濛
現在正值秋末冬初,今年寒涼之氣來得比往年要早,天氣比往年更為寒冷。霜降過後,開始進入冷熱交替的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尤其隨著寒流來臨,風寒病邪易透過鼻腔、皮毛侵肺,同時脾胃受寒困,經胃腑經絡引起肺寒,使人出現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等症狀,有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統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等迴圈系統疾病和腎炎、關節炎等疾病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病情加重。此時若不注重養生防護,最易感受外邪致病。
秋末冬初是天氣變化最頻繁的季節,眼下隨著天氣漸寒,人體抵抗力也進入一年中較低的時候,適宜的養生保健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疾病效果。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從哪些方面做好養生保健?該如何加強防護?市中醫醫院肺病科主任王金成,針對這個季節人體易發肺燥,還容易有脾胃虛寒、腎陽虧虛的情況,從養陰潤肺、防寒暖胃、助陽防寒邪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專業解答和指導。
養陰先潤肺
人活一口氣,這口氣主要是靠肺來支撐的。中醫概念上,肺主氣,一是呼吸之氣,二是一身之氣。吸納自然界的清氣,撥出體內的濁氣,這就是呼吸之氣;脾胃透過消化吸收,將食物變成水谷精氣,並與自然界的清氣在肺內結合形成一種氣,這種氣在肺的主持下,推動營養物質輸布全身,維持全身各腑臟的正常功能活動,也就是一身之氣。這充分說明肺對全身的重要性。
“北方秋冬季節天乾物燥,燥邪之氣透過呼吸侵犯肺部,肺陰津損耗大,外在表現就會有鼻子堵塞、嗓子冒煙、流鼻血、喉嚨腫痛等一些呼吸道炎症的症狀。”王金成說,這時的養肺之要,重在養陰生津,潤肺防燥。
王金成介紹,肺喜“溼”不愛“幹”,面對秋冬燥氣,喝水是潤肺保溼最簡單實用的方法。人體如工廠,水是機體代謝不可缺少的介質,體內沒有水就會癱瘓,可見水對人體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且要保證總量,一般冬季每天需要喝水2000ML。
主動咳嗽“清掃”肺部。每天清晨、中午或睡前到室外空氣清新處深呼吸,在深呼吸時緩緩抬起雙臂,然後咳嗽,使氣流從口、鼻噴出,咳出痰液。每做完一遍後進行數次正常呼吸,每天堅持,肺部可保持清潔。
定期檢查保持心情舒暢。40歲後,人的肺功能開始下降,但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因此,以下五類人群必須重視肺功能檢查:長期吸菸者、慢性咳嗽和咳痰者、呼吸困難者、在粉塵環境工作者以及呼吸道疾病患者。保持心情舒暢不僅是治療百病的“良藥”,也是幫助體內器官保持年輕的“靈丹”,對肺尤其有益。笑或唱歌時,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加,可促進肺內氣體的交換,從而消除疲勞,解除抑鬱,消除煩惱,有助於恢復體力與精力。所以,要多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保持良好情緒,笑口常開。
王金成介紹道,在乾燥寒冷的冬季,食療對養肺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柑桔、柿子、梨、石榴、葡萄等均有生津潤肺之功效,是冬季養肺的上好水果。冬季氣候乾燥,除多飲水之外,還應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陰潤燥,養肺生津的食物,蜂蜜清肺潤燥,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也可用杏仁、百合、薏米仁、淮山藥等補益肺氣。可食用些“養陰”的食物,比如秋梨、銀耳、百合等,也可在中醫醫生的指導下用生地、熟地、淮山藥、知母、白芍、沙參、麥冬等中藥煲湯。此外,飲食上要儘可能少食辛辣之品,不宜多吃燒烤,忌食油膩厚味,以防加重肺燥症狀。
驅寒得暖胃
冬季歷來是胃腸疾病高發季節,本來就有病史的在這個季節極易復發,或者病情忽轉沉重。就是平時身體挺好的人,偶爾也會犯犯胃痛。
王金成說,中醫理論認為,冬季,氣溫低,這時如果不慎腹部受涼,會使得寒邪內克於胃,傷人體中氣,引起氣機凝滯,導致胃氣不和,表現為胃腸不適、胃部隱隱作痛。寒邪引發的胃痛往往表現為:胃痛雖不太劇烈,咬咬牙也能堅持工作,可是經常一陣陣發作。此外,這類患者會比較怕冷,穿多點或者吃點熱東西胃痛會明顯減輕,相反,如果吹了冷風或者吃了寒涼食物,胃痛則會明顯加劇。這類患者常有口淡、舌淡、苔白,有齒印,脈弦等現象。在冬令時節特別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們的胃給予溫暖。
飲食清淡禁寒涼。寒邪容易困脾,損傷脾胃功能,胃腸易受寒的患者,平時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損傷脾胃陽氣。不要吃蘿蔔等性寒的食物,也不要吃紅薯、芋頭等澱粉含量高難以消化的食物,此外,像南瓜、苦瓜等也要少吃。禁喝涼水,及時更換寒溼內衣。
運動按摩暖胃。中醫認為:“動則生陽。”可在天氣較暖和的時候到公園慢跑、散步、騎車等。睡前可將手掌掌心放在中脘穴上,順時針方向按摩,可適當擴大按摩範圍。頻率以80次/分鐘—90次/分鐘為宜,每次不少於5分鐘,以穴位區域性有溫熱感,並持續向腹內滲透為度。掐腰,然後用雙手手掌分別沿著膀胱經、督脈向下推摩,如此反覆5分鐘—10分鐘,可起到健脾暖胃的作用。
助陽防寒邪
11月7日立冬,天氣漸寒,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邪由外而入,主要侵襲人的頭部、肩頸、背部、口鼻等處。”王金成說,寒邪容易侵襲人體的頭部、肩頸及背部、口鼻、前胸和腰腹、腿腳,其中頭和腳最易受寒。頭為“諸陽之會”,突遭雨淋或不戴帽子,寒溼會侵襲頭部,人會出現頭痛、頭昏、頭部沉重的感覺。晚上洗頭後溼頭髮睡覺,也容易遭受寒邪侵入。肩頸和背部受寒日久,可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寒從足下生,病從寒中來,寒邪入侵很容易誘發老寒腿、膝關節炎等。
冬季,萬物收藏,在生活上,人們要順應自然規律,注意養生,應採取一些助陽措施,防止寒邪侵犯身體。
雙手搓腰。經常用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做50遍—100遍。
睡前泡腳。睡前堅持用中藥泡腳,會產生不同的藥效。可適當在泡腳水裡加生薑、花椒等味辛性溫的藥食兩用物品。每天泡20分鐘—30分鐘,同時按摩足底湧泉穴,可溫腎助陽,促進氣血執行,有益氣化瘀、滋補元氣、散寒除溼、宣痺止痛等功效。
午後曬太陽。午後太陽當頭之時,曬20分鐘左右,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
適時適量運動。“動則生陽”,陽氣足,寒溼就容易排出。秋冬季節可以選擇天氣暖和的時候到公園慢跑、散步、騎車等。
本文來自【運城日報-運城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