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校運會短跑比賽
3名小運動員竟然同時骨折
而且傷的竟然還是同個部位
這個小機率事件就讓
市中心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李小亞碰上了……
“我趕到急診的時候,這3個學生因為站不住,屈髖躺在醫院的板床上了。”李小亞告訴記者,3個學生一個13歲兩個14歲。在參加學校運動會4×100米比賽後,他們都出現腰胯部劇烈疼痛、無法直起腰正常行走的症狀。
在簡單瞭解受傷經過,並進行區域性檢查後,李小亞初步判斷3人應該都屬於髂前上棘骨折。拍片檢查後,李小亞的判斷得到了證實。3個被骨折“找上門”的“難兄難弟”一同住院。
“目前,治療髂前上棘骨折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兩種。”李小亞介紹,保守治療患者要保持屈髖體位絕對臥床休息至少3周,讓骨折自行癒合。期間,患者不能下地,不能走路,生活起居都得在床上進行。3周後如果骨折部位開始癒合,患者才可以扶著柺杖行走。雖然不用手術,但保守治療時間長,且存在畸形癒合甚至不癒合的可能。
相比保守治療,手術治療“見效”更快。“骨科微創技術不斷更新迭代,我們現已掌握多種治療髂前上棘骨折的微創手術,技術很成熟。術後,患者的疼痛感明顯減輕,體表只留下幾個鑰匙孔大小的傷口。一般情況下,術後2至4個月就可以正常活動。”李小亞說。
瞭解治療方法後,3人都選擇了手術治療,先後被推進手術室。李小亞介紹,手術不到半小時就結束了,3臺手術做完也就一個多小時。術後3天,學生們就回學校上課了,最大程度保護學生身體的同時,也降低對學業的影響。
同校、同天、參加同個專案,3個學生傷了同個部位,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傷得如此“巧合”?
李小亞介紹,髂前上棘這個特殊位置,位於胯部,位置在骨盆的外沿,平時系皮帶時摸到的突起就是髂前上棘。髂前上棘骨折在臨床工作中並不多見,絕大多數患者都是11至14歲的學齡期青少年,成年人很少見到這種型別的骨折,可以說是學齡期青少年的“專屬”疾病。
“青少年的髂前上棘骨折基本上都是運動損傷導致的,像短跑、立定跳遠、跳高等運動都可能導致髂前上棘骨折。”李小亞說,青少年在學齡期的時候,髂前上棘及周圍的組織都處於快速發育階段,發育未完全成熟,穩固程度與成年人還有相當的差距。沒有做好熱身就進行過大強度、高密度的運動,髂前上棘骨骺會受到猛烈牽拉,很容易使髂前上棘出現撕脫,從而引起骨折。
說起這3個“難兄難弟”受傷的原因,李小亞分析後認為,在校運會前一天還是熱到要穿短袖的天氣,而校運會當天氣溫驟降,加了件外套都嫌冷。天氣急劇變冷,對人體肌肉協調性造成影響。另外,據3人口述,他們在4×100米比賽開始前,都沒有做好熱身。多方不利因素疊加,這才引導致3人髂前上棘骨折的發生。
髂前上棘骨折是盯著青少年的“專屬”疾病,如何判斷自家孩子有沒有“中招”?沒有醫療經驗的家長很難直觀判斷,就無法提前預防。對此,李小亞給出幾個小技巧:可以讓孩子做兩腿併攏下蹲和單腿下蹲這兩個動作,觀察孩子完成情況來判斷是否有髂前上棘骨折的風險。
李小亞提醒,如果發現孩子兩腿併攏下蹲時無法全蹲,只能墊腳尖才能蹲下;單腿下蹲時有膝內扣,或者存在膝前傾或提髖才能站穩的情況。說明孩子在運動時,髂前上棘有骨折風險,要及時到醫院找運動醫學專家,進行更加全面的評估檢查、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
記者:陳佳傑 通訊員:葉倦
來源: 台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