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刺概述
跟骨骨刺是跟骨一片骨質增生,而非一根“刺”。跟骨骨刺所產生疼痛與跟下脂肪墊炎、跟結節前下滑囊炎及蹠腱膜炎等有著密切的關係,有時病變互相交織在一起,因此以同一疾病進行敘述更為方便。
病因
跟骨骨刺(跟骨結節前下部的骨質增生)是由於蹠腱膜產生的異常牽拉所致。主要和跟骨慢性退行性變有關。過度活動、運動、年齡及骨質缺鈣等因素都會是其致病因素。尤其是超量及錯誤的運動方式,造成關節過度磨損,引起軟骨損傷,從而出現無菌性炎症並從而生成骨刺。病人多合併不同程度的扁平足。
診斷要點
(1)足跟痛:多在晨起行走時開始,活動後可減輕,繼續行走或負重時疼痛加劇。
(2)壓痛點:侷限於跟骨負重區偏內外側或跟骨大結節處。
(3)腫脹:大多數患者跟骨周圍無腫脹或有輕度紅腫。
(4)x線片:部分患者x線側位片可見跟骨骨刺形成。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42歲,自述右側足跟部疼痛,嚴重影響正常行走,1年,加重2周。
檢查:查體:跟骨大結節處有明顯壓痛;x線側位片示:跟骨區有明顯骨質增生形成。
診斷:右足跟骨骨質增生。
治療:選擇埋線針刀之“足五針”治療。患者取俯臥位,埋線部位按要求用碘伏常規消毒,輕症且首次治療,可單純埋線針刀治療;反覆治療者,在鬆解的同時注入益氣消炎鎮痛液或者臭氧。15天一次,3次一療程。
定點取穴:
足底內側點:作足內踝及外踝的垂線,並在足底連線,把足底連線平均分三等分,內側的等分點為足底內側點。
足底外側點:作足內踝及外踝的垂線,並在足底連線,把足底連線平均分三等分,外側的等分點為足底外側點。
操作手法:線體對摺旋轉埋線術
愈後:明顯改善了足跟疼痛,不便行走的症狀。
治療意義:
楊氏埋線針刀之“足五針”可以有效鬆解跟骨下滑液囊、趾腱膜、趾長韌帶、踇展肌,達到活血行氣、疏通經絡的作用。同時具有促進病變組織的血液迴圈, 改善微迴圈障礙, 促進病變部位水腫和各種代謝產物的吸收,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態,放鬆短縮緊張的肌肉組織的功效。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從而減輕或消除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