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
北京市中關村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馬 輝
北京市中關村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科長 張 慧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健康產業研究院院長 鮑 勇
本報記者 李珍玉
近期,我國臺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老齡化與健康研究中心的專家在《柳葉刀健康長壽》雜誌發表研究稱,將多領域疾病干預措施納入初級保健,能改善健康結果和生活質量。然而,預防保健科並不受重視,調查顯示,60.5%的人認為預防保健科是公共衛生管理科室,七成人認為預防保健科需要改革。
工作任務重
北京雷女士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她剛生完小孩不久,預防保健科的醫生就來家裡探視她和孩子的情況。“醫生一眼就看出來,孩子被捂得太嚴實了,還教我產後恢復的一些練習動作,挺有幫助的。”雷女士說。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大多數人最近知道預防保健科是因為社群組織打新冠肺炎疫苗,但更多人不清楚預防保健科是做什麼的。記者走訪了北京市中關村醫院下屬的北京市中關村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中關村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沒有單獨辦公樓,位於醫院六層,顯得有些擁擠。11月2日清晨,很多居民在此排隊等候接種新冠疫苗。預防保健科科長張慧介紹,從出生到死亡,預防保健科負責生命全週期的照顧,兒童和孕產婦管理、免疫接種、傳染病監測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等都包含在內,最核心的是婦幼保健和傳染病管理。
兒童和孕產婦管理。預防保健科的第一大任務是婦幼保健,特別是0~6歲兒童的健康管理、體檢、健康狀況跟蹤。準媽媽懷孕6周以後,就要到預防保健科建檔案,醫生會跟蹤情況,有高危因素的孕產婦,會進行4~5次訪視。產後,醫生會對產婦和嬰兒進行訪視,並做相應指導。
免疫接種。免疫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關鍵手段,預防保健科負責計劃免疫和免疫生物製品、裝置的管理,並組織和執行免疫接種。以前主要針對兒童免疫,除了卡介苗、乙肝疫苗,還有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近些年,免疫接種種類更多,比如流感疫苗、HPV疫苗等。
傳染病管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醫生會在全國傳染病監測網上報傳染病情況,基層醫院預防保健科跟蹤,對發病到痊癒過程全面納入監測。重點監測傳染病包括:結核病、乙肝、手足口病、麻疹、猩紅熱、水痘、艾滋病、流感等。比如,發現幼兒園有手足口病的兒童,要告知學校班級進行必要消殺,其他人如何隔離和防護等。
預防保健科工作還有衛生監督、死亡證明、傳染病預防教育等。自新冠疫情以來,公共衛生更多走入人們視線,比如對新冠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疫苗接種,這才使更多社群居民逐漸認識預防保健科。
北京市中關村醫院社群科科長、中關村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馬輝說,開展慢性病防治工作也是預防保健科的工作範疇,需負責建立健康檔案、體檢、對慢病人群(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慢性腎病、惡性腫瘤等)和高危人群進行健康管理,以及開展健康教育和個性化指導,提供轉診綠色通道等。現在又增加了對居家養老、失能失智老人評估和管理。
醫護常年緊缺
馬輝說:“預防保健長久以來其實不是很受重視,在二三十年前,預防保健科是邊緣科室,人少、事多,因為要跑社群,預防保健科的醫生被稱為‘地段大夫’。從業者多是從衛校畢業,具有臨床醫學或公共衛生高等學歷的寥寥無幾。如今,醫護人員教育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預防保健科的根本局面還沒有太大改觀。”
據瞭解,中關村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負責轄區內14萬居民,是北京的老居民區,大專院校多、孩子多、老人多。該預防保健科一共有7位醫生、10位護士,其中2位醫生主管兒童相關,2位醫生負責孕產婦相關。“國家對預防保健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全轄區孕產婦都要檔案建冊、不能遺漏,孕婦初篩、高危孕產婦訪視、產後訪視都需要醫生,而且要有婦科背景,我們確實沒有這麼多大夫,家訪前還要多次聯絡,經常忙不過來。”張慧說。
“社群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馬輝說,不同主管機構都下發各類調查表,有些調查表內容是重複的,相關機構事先沒有彼此溝通,這無形中加大了工作量。還有些公共衛生大型科研課題,問卷調查一發就是幾百份。
長期以來,預防保健科醫生只有管理處方權,要比其他科室的治療處方權級別要低。此外,科室內人才專業培訓不夠,待遇也較低,上級醫院的醫生、護士幾乎都不太願意到社群做預防保健工作。“所以,人員流失是一定的,招不到人也是一定的。”張慧說。
前不久,預防保健科剛開始社群全員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的免疫工作,現在又接到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的任務。回答完問題,張慧匆匆去疫苗接種現場了。
提升公衛地位
“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與居民接觸最緊密,預防保健工作由我們做也最合適。” 馬輝說,長期來看,公共衛生領域在人員配備上的不足,的確是個短板,體系的建立仍需完善。希望相關職能工作有統籌整合、專案分工,避免重複勞動;一些工作可嘗試安排社工團隊參與,讓預防保健科的醫生和護士可以更多地迴歸本職工作。
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健康產業研究院院長鮑勇表示,預防保健科的人員短缺情況在公共衛生領域比較普遍。短期內,我們可以借鑑上海市的改革思路,在社會招聘公共衛生助理,協助公衛醫生和護士的工作,領取薪酬,但不算編制。從長遠看,要提升公共衛生領域在大健康戰略中的地位,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呼籲建立公共衛生大學,讓公共衛生醫師和臨床醫師一樣,享有同樣的處方權,提高公共衛生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讓更多醫務工作者願意加入公共衛生的行列。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