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我們談論網際網路時,我們有必要清晰的知道——參考36氪的說法,網際網路在中國已經可以被分為“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兩極。
前者,主要面向2C,核心是流量的聚合、分發和讓流量和C端交易消費之間的匹配變得更高效。
而後者,則主要面向2B,核心是數字化、智慧化,以及垂直產業在生產、供應鏈側的整合、最佳化和全面效率提升
而這一篇連載文,我想要試著聊一點非常本質的東西——
中國網際網路,過去20多年裡對商業世界帶來的改變可謂是天翻地覆的,“流量、使用者增長、變現”這些名詞如今對於每一個創業者或行業從業者而言都已經是掛在嘴邊的熱詞。
但,當我們在思考討論流量、變現、使用者增長時,是否存在一些更加全面、整體性的視角可以幫我們看到一些本質?
過去20多年裡,關於流量、使用者增長、變現手段等的變化,背後是否存在一些更為根本性的規律或基本演化邏輯?
我們是否可以藉由對於整體“流量-變現”大盤的討論和思考,來推測整個消費網際網路側“流量-變現”大盤的未來走勢,並尋找到某些潛在的機會?
本文將針對以上問題,以我作為一個近15年網際網路從業者、連續創業者的身份,以及在過去6年多時間裡研究過了無數行業案例+與上千位創業者、投資人、行業實戰操盤高手交流的淺薄心得,試圖給出一些我的觀察和分析。
受限於個人眼界水平,難免存在很多侷限,也歡迎大家拍磚探討。
01
人人都知道,消費網際網路一定離不開流量,而流量在商業世界裡的最終歸屬一定是“變現”。網際網路和商業一帶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場圍繞著“從流量到變現”持續演化的無限遊戲。
如果把“流量”作為源點,把“變現”看作是終點,站在今天,我們或可為整個中國的消費端商業世界勾勒出如下圖所示的粗略網際網路流量-變現全景圖。
可以說,過去20多年裡,在中國的消費側商業世界裡,絕大部分有所成就的公司,都源自於他們在整個流量-變現大盤裡為自己找到了一個重要的身位,在流量分發能力、交易成交能力或是終端變現產品聚合供應能力中的3者上,至少在其中一側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某種意義上,中國網際網路在過去20多年的發展史,也是伴隨著技術發展,在流量聚集/分發入口和流量管道上不斷進行迭代革新,並不斷探索更高效的流量-變現通路的演化史。
過去20多年,就是在技術發展之下,網際網路不斷在各種流量場景和變現場景之間進行探索的20多年。幾乎一切網際網路公司的商業發展和核心成就,都可以歸結為其在流量-變現邏輯上進行了某種重要開創型創新或是重構。
今天,我們可以在“在消費網際網路”方面看到如下幾類代表性公司——
1. 已經牢牢在某類高頻需求上佔據了大眾流量入口(最高頻的需求,莫過於內容消費、社交和日常剛需消費),擁有日均數億以上級別的流量分發能力,也構建起了穩定的交易成交場景,可以自主或開放給第三方圍繞著流量-成交進行運營的大平臺生態級公司。
典型如微信、抖音、美團、百度、淘寶,都屬於這一類。
2. 面向一類小眾垂直人群提供特定內容和服務,並形成自己的變現-商業運營閉環的垂直人群服務平臺。
典型如廣場舞APP、知識付費APP、讀書APP、招聘網站等,他們圍繞著一類人群的一類特定需求,從最前端的聚合流量,到最後端的增值服務提供、垂直電商運營等全鏈路打通,實現對於某個人群或某個品類的深耕,從而也能從中獲得不錯的收益。
垂直人群服務平臺,一般也需要持續向大眾流量入口去持續購買流量。
3. 基於特定大流量平臺或生態,重點建設各種核心流量管道,面向上游整合各種資源和聚合流量,面向下游商家則售賣和進行二次流量分發的“流量中間商”。
典型如現在的很多MCN,曾經的電商導購網站,各種社群、私域流量運營公司、流量廣告聯盟等,都屬於這一類。
4. 在特定品類下從供給側切入,重點做好變現產品供給的變現產品運營商。
典型如一些自營品牌電商、連鎖餐飲品牌等,都屬於此類。
一般來說,變現產品運營商會自己面向平臺和流量管道購買流量,並同時試圖自建流量管道,運營流量。
然而,如果回到20多年以前,其實大家對於“流量”還非常一知半解,整個網際網路世界裡也還完全沒有“變現”這個概念的存在。
為了更好理解今天的消費網際網路流量-變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也有必要一起回溯一下這20多年裡的網際網路流量-變現演化史。
我們將這20多年,又進一步劃分為4個階段,也對於每個階段內的主流內容媒介、供應生產供給方式、流量分發方式、代表性流量入口等進行了進一步細化描述呈現——
某種程度上,這場“流量-變現”大遊戲的演化,其實一直在圍繞著以下幾種基本邏輯在展開——
1. 在流量側,網際網路的發展始終在催生和追求更強、效率更高的流量聚合和分發能力。並且,流量永遠是稀缺的,當一個人或一家機構手中握有了巨大的流量,則他們也必然在手中擁有更強的溢價能力。
在這個邏輯下,每當新的流量聚合和分發入口出現,必然帶來巨大商業價值。而網際網路本身也在伴隨著技術發展,不斷追求把過去分散的流量重新進行整合和聚集,形成新的“流量入口”。
即便是無法成為像搜尋引擎那樣的“一級流量入口”,哪怕成為一個重要的流量流通管道,像一些面向垂直人群的社群、社群一樣作為“二級流量入口”而存在,也足以讓一家公司獲得巨大的商業收益。
2. 任何流量,都需要與特定的成交場景連線起來,才能更好兌現其商業價值。中國網際網路20多年裡,也有過無數產品空有海量使用者,卻無法兌現良好商業收益和價值的先例。
因此,過去20多年的網際網路發展,除了流量側的變化外,另一條重要的主軸,就是各種變現出口和成交交易場景的逐漸多元和豐富——在早期的網際網路世界裡,完全不可能想象有“私域運營體系”和“直播帶貨”這樣的成交交易場景存在。
並且,變現出口和成交交易場景的豐富,也反過來進一步讓整個網際網路的流量分發、交易體系變得更加完善,流量開始逐漸被分為三六九等,擁有完全不同的定價邏輯和運營邏輯。
3. 流量必然需要考慮變現,而在變現側,諸多付費服務和實體產品,在供應鏈方面也始終在影響著整個網際網路的流量-變現格局。
並且,整個網際網路發展史中,也不乏有人透過強力聚集和整合了強大的付費&實體產品供應鏈,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壁壘,甚至還藉由自己的供應鏈能力反向去獲得了更大精準流量,兌現了更大商業價值的範例存在。事實上,淘寶就是這樣的範例。
同時,伴隨著每一種新的變現產品出現,也一定會造就一些新公司的崛起,例如流量-廣告模式造就了百度,遊戲興起則造就了當年的盛大和網易,等等。
此外,在商品&供應鏈側,伴隨著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代際消費人群更替,不斷出現的“消費升級”,也是長期存在的一大主旋律。
以下,我們再依次按照上面提到的4個階段試著進行詳細闡述。
02
我們把1997-2003年之間的PC網際網路早期階段視作是中國網際網路流量-變現邏輯演化的第一階段。
這一階段裡,網際網路還處於發展早期,但已經呈現出爆炸式快速發展的趨勢——在短短7年時間裡,中國網際網路的網民數量從30萬增長到了接近8000萬。
這一階段裡,還處於早期蠻荒時代的整個網際網路上,可消費內容供給還相對單一,因此,自己獨立完成內容生產和內容分發的入口網站成為了最早期的流量聚合和分發入口,隨之崛起的第一波網際網路公司,有新浪、搜狐、網易“3大門戶”,以及“貓撲、天涯”等第一代社群和BBS,還有當時無數的地方站。
當然,還有很多當時根本還賺不到錢的線上音樂網站和資源下載網站。
而慢慢伴隨著各種網站、軟體都在變得越來越多,網際網路上的內容供給也越發豐富之後,分類導航網站、搜尋都開始慢慢崛起,成為了第二代的PC網際網路核心流量聚合/分發入口。
2001年前後,百度、hao123、3721等站點先後出現,都可以視作是這一階段內的代表性公司和產品。
而在變現方面,這一階段的網際網路,雖然在與商業的結合上還顯得很稚嫩,但也已經逐步完成了幾種最早期網際網路流量-變現邏輯的探索。
網際網路上,最早被驗證的變現模式,是流量-廣告模式。1998年世界盃,新浪首次依靠大規模世界盃報道獲得了18W廣告收入,是目前可追溯的最早的網際網路業內知名公司的流量-廣告變現成功案例。
自此之後,無數手握流量的公司,都在流量-廣告變現模式進行過深入探索。但遺憾的是,其中成功者卻寥寥無幾。
很大程度上,那個時候的網際網路還是一種小眾產物,網際網路流量的價值也並未得到過主流商業世界的認可——相比於花錢在那些你看不到摸不著大多數人也講不清是個啥的網站上去打廣告,總還是花錢上個電視或主流媒體更實在一些。
而我們所熟知的百度競價廣告排名,要到2002年以後,才會開始上線慢慢跟大家見面,這背後,其實還隱含了某種迫不得已的意味,我們後面還會再來提到。
第二個得到驗證的網際網路變現模式,則是遊戲。
2001年,《傳奇》上線,很快在1年多以內成為風靡全國的現象級網遊,2002年7月,傳奇的同時線上人數規模突破50W,成為當時全世界線上人數規模最大的網遊。
《傳奇》不僅吸金無數,也造就了盛大公司的成功。自此開始,國內網遊的黃金時代正式開啟,自那時起,遊戲一直都是網際網路業內變現效率最高,但爭議也最高的產品,沒有之一。
遊戲可能也是最早就直接跑通了線上流量-變現閉環的產品,在很長時間裡,“遊戲運營商”可能也是各種流量廣告聯盟最大的買家。
此後的幾年裡,網遊還將會迎來它的全力井噴和高峰期,直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
最後一個在早期得到初步驗證的網際網路流量變現模式,則是“流量-增值服務變現”。
2000年開始,當時國內最大的線上棋牌遊戲運營商——聯眾世界開始推出了自己的付費增值服務——聯眾會員,使用者按月支付費用,支付後可獲得包括個人線上形象美化、踢人等在內的特權。
用今天的眼光看,這其實就是聯眾自己的“QQ秀”和“QQ會員”,但它比QQ會員要早了1年多時間——這也可以視作是國內網際網路最早的“流量-個人增值服務變現”方面的嘗試。
聯眾的嘗試,當時在商業上並未獲得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功,但它卻證明了,在網際網路上,只要設計運營得當,使用者是有可能會為一些線上的虛擬增值服務而付費的。一定程度上,聯眾會員也為此後QQ秀和QQ會員的輝煌鋪平了道路,完成了最早期的重要探索,在網際網路流量變現史上留下了值得記載的重要一筆。
整體來看,在網際網路最初開啟大眾化的6年時間裡,網際網路的流量效應開始初步被很多人關注到。但這一階段裡,網際網路的流量-變現價值還沒有得到完全釋放,除了網遊可被看作是一個吸金利器外——這也讓網遊身上堆砌了更多的爭議,更多時候,搞網際網路的大家手中都拿著一堆流量,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完成變現。
在這一階段裡,由於流量變現大都還處在探索期,在整個網際網路的“二級流量管道”和“交易成交場景建設”方面,幾乎也是一片空白,2003年,Google建立Adsense廣告聯盟,自此開始,網際網路世界裡大家才慢慢有了“流量廣告聯盟”的意識——原來,把眾多分散在各處完全不知道如何變現的流量當作廣告資源整合起來,再進行銷售、運營和分成,本身也是能帶來重要附加值的。
至於“交易成交場景建設”,那就更不用提了,在早期網際網路時代,大家連流量如何變現都還沒搞清楚,哪裡有心思去思考什麼“交易成交場景的建設”,更多時候,早期網際網路世界裡,各種粗暴得不能再粗暴的彈窗、浮層廣告橫飛,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甚至,像3721這樣的流氓軟體和流氓推廣手段,也曾經流行過很長一段時間。
毫無疑問,在這一階段裡,線下的流量、成交場景與線上之間,也完全是割裂的,彼此並無任何聯動。
但,有一些新的可能,已經開始在醞釀著。
03
我們把2004-2009年之間的PC網際網路全面發展時期作是中國網際網路流量-變現邏輯演化的第二階段。
這一階段裡,PC網際網路全面開花,中國網際網路網民數量從接近8000萬人激增到3.84億人,電商也開始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版圖下舉足輕重式的存在,各種PC網際網路時代的流量-變現玩法已經日趨成熟,而伴隨著3G技術和智慧手機的發展,“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時代也已經悄然臨近——毫無疑問,這是中國網際網路的黃金時代的開篇。
回溯歷史,這一黃金時代的全面,其實伴隨著幾個重要的外在因素——
1)中國家用電腦在1999年-2004年之間得到大量普及,也讓中國網民數量從2000年的200萬出頭,一路開始奔向2004年前後的接近1億,翻了將近5番。
而伴隨著網際網路使用者的爆炸式增長,網際網路上的各種內容、娛樂都變得更加多樣、繁雜,各種垃圾資訊也逐漸增加,在使用者側,迫切需要一些效率更高的資訊分發與推薦機制來幫助自己獲得更精準、更有價值的內容;
2)2000年-2001年之間,大洋彼岸的美國遭遇了網際網路第一波泡沫的破滅,無數網站選擇關停,這讓此後幾年裡,很多原本寄希望於面向2B業務獲得收入的公司,以及很多原本寄希望於靠融資獲得使用者增長的公司,不得不轉而優先開始考慮“變現”,包括百度、騰訊都在此列。
3)2003年,中國遭遇“非典”,在長達幾個月的封城、停工停學裡,許多網際網路公司都迎來了使用者增長和業務增長的黃金時期,許多重要的使用者消費習慣,也從那時候開始被培養了起來。
在上述3個誘因推動下,其實2003年就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不少後來在網際網路流量-變現發展史上足以載入史冊的事情——
2003年1月,QQ秀的第一個版本正式開始上線運營;
2003年5月,淘寶網上線,中國網際網路的電商時代由此拉開帷幕;
2003年,百度在選擇2B向2C轉型後,第一次藉助“搜尋競價排名”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也在一場由《中國電腦教育報》舉辦的“Baidu VS Google”萬人公測對決中,最終贏得55%的選票,成為了“中國網民首選的搜尋引擎”;
2003年12月,網易運營的《夢幻西遊》上線。
於是,從2004年開始,流量-廣告變現,遊戲/線上娛樂變現,流量-線上增值服務變現,電商變現這4種PC網際網路時代的經典流量-變現通路開始全面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並在此後幾年裡,讓整個網際網路世界裡逐步形成了流量入口-流量管道-交易成交場景-終端變現出口的基本格局。
而4種經典變現邏輯背後,也造就了百度、騰訊、阿里、盛大4家在PC網際網路時代盛極一時的公司的全面崛起。
下面,我們將會試著由大及小,整體綜述一下這段時期內的流量-變現格局是如何逐步形成的。
2004-2009年,是百度真正成為PC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入口”的階段,也是百度歷史上最為黃金鼎盛的一個階段。
百度崛起的背後,正如此前所說,是網際網路網民人數+網民對各種資訊的檢索需求暴增,各種線上內容、娛樂服務的數量也隨之有了爆炸性增長,使用者側迫切需要有更強的資訊過濾、檢索服務來幫助自己提升效率的時代背景。
因此,“搜尋引擎”和類似hao123等“分類導航網站”成為這一時期的網際網路流量入口,可謂順理成章。
但,百度的流量與此前入口網站的流量有了一個根本性的不同——百度的流量,其精準性或者稱之為“可變現可能性”要高上許多。
簡單說,來自於入口網站上的使用者點選,你並不知道哪一個點選使用者可能會真的對你的產品感興趣,也不知道哪一個點選會真正帶來成交。
但,來自於搜尋引擎的流量,當你搜索“高考志願如何填報”時,你可能真的是面臨著高考志願填報的需求;而你在搜尋“賓士與寶馬哪個好”的時候,你也可能真的是在購車上面臨著兩個品牌間的抉擇——這樣的流量,後續產生直接交易的可能性更大,商業價值也顯著更高。
從那時候,網際網路世界裡評估一家公司或一個產品擁有的流量價值,不再會只簡單的考慮其流量規模,還開始會考慮其與“交易變現場景”之間可以精準進行匹配和連線的可能性,或者說是流量的交易係數大小——這一點,也是淘寶可以異軍突起的關鍵因素。
而搜尋,本身既是一類資訊檢索需求,同時又是一種高效的流量-資訊-變現通路匹配篩選機制。
並且,百度一方面藉助“搜尋”成為了PC時代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也藉助“搜尋競爭排名”讓自己擁有了效率極高的變現模式——不誇張的說,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搜尋-競價排名廣告都是整個網際網路世界裡,效率最高、最為極致的“流量-廣告變現”模式,沒有之一。
百度也藉此在2005年成功上市,並逐步在此後幾年裡成為了中國最賺錢的網際網路公司。
百度之外,另一個這一階段裡在流量上逐漸形成了壟斷能力和“入口效應”的,是騰訊。而騰訊的底牌,是QQ。
如果說,百度是透過對於“資訊”的高度整合和流量分發能力讓自己成為了流量入口,那騰訊就是依賴於自己牢牢把“使用者”攥在手中,透過佔有使用者足夠多的使用時長讓自己成為了“流量入口”——2005年,QQ的同時最高線上人數首次突破1000萬,此後1年又把這一數字迅速翻了個番,達到2000萬。
QQ的快速崛起,讓各種QQ群,迅速成為了商家們覬覦不已的“流量管道”,那時候還沒有“社群營銷”的提法,但對於流量飢渴又敏感的很多商家們確實已經把QQ群當作了自己的營銷陣地來長期經營。
自此以後,網際網路世界裡有了兩個明確的共識——
1.聚合大量資訊並擁有分發能力,能讓你成為“流量入口”;
2.透過社交、互動黏住大量使用者,同樣能成為另一種意義上的流量入口。且當用戶因為互動、社交關係等原因願意把大量時間投入到某款產品上,則在該產品上必然有可能透過群組等形式建設起來重要的流量管道以獲取流量+實現導流變現。
另外,像我們提到的一樣,2003年的QQ秀推出之後,迅速大獲成功——在不到1年內,已有超過500萬用戶付費,人均貢獻收入5塊錢。
不誇張的講,是QQ秀的上線和商業上的成功,才真正開啟了騰訊成為商業帝國的開始——在此之前,騰訊和QQ都是空有使用者而始終無法變現的代表,在資本市場眼中跟當時擁有數以億計使用者的網易郵箱並無實質性區別。
但QQ秀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讓“流量-增值服務”變現真正成為了網際網路世界裡一種穩定可預期的商業模式——此後十幾年裡,這也成為了騰訊實現商業收入增長的殺手鐧,並引來無數公司的效仿。
而2004-2009年這個階段裡,另一個必須要提到的事件,就是阿里和淘寶的崛起。
之前我們已經說過,淘寶上線於2003年5月,那時候,“網上購物”距離中國普通大眾的認知,還是一個非常遙遠的事情。
同時,2003年5月,也是中國SARS疫情爆發的時候——淘寶最早期的上線和維護,是阿里團隊克服了諸多困難,數百人在家Soho辦公的情況下實現的。
但,所有的危機,永遠都是既蘊藏著危險,又孕育著機會。像之前提到的,SARS帶來的,是中國很多城市長達幾個月的封城、停工停學,網民們的線上時間在這一階段裡有了顯著的增長,同時,政府也開始大力宣傳電子商務。
阿里和馬雲抓住了這一機會。
自2003年上線後,淘寶只用了6 個月就在全球排名前100,9 個月排名前50,12 個月排名前20 。2005 年初,做了不到兩年的淘寶的會員數突破600 萬,此時已經在中國做了5 年的eBay易趣的會員數是1000 萬。但除了這一個指標,其他三個指標:商品量、瀏覽量、成交額,淘寶全部超過eBay 易趣。
2006年,中國網民人數突破1億,同時,淘寶成為亞洲最大的購物網站,調查資料顯示,當時每天有900萬人在淘寶上“逛街購物”。
淘寶就此一路狂奔,作為中國最大的C2C電商平臺,也推動了支付寶的快速發展,最終助推了阿里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王者之一。
而電商,也就此成為網際網路流量世界裡最典型、最有效的變現方式,讓整個網際網路流量-變現生態變得更加立體和繁榮,自此後無數導購網站,以及無數依附於QQ上的購物社群營銷社群進一步繁榮,“流量管道”在電商崛起之後,才真正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流量-變現生態裡一個重要的存在。
當然,說到淘寶,在2004-2009年這個階段裡,還有另外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淘寶與百度的“電商流量入口之爭”。
2007年,伴隨著淘寶成為亞洲最大購物網站,百度開始意識到電商是一片藍海,就更不用說,百度從網民搜尋習慣分析裡,發現其中與購物相關的關鍵詞佔據了使用者搜尋行為的很大一部分。
於是,百度決定進軍電商,而阿里則決定要擺脫對於百度的“流量依賴”。
2007年10月,百度高調宣佈成立電商事業部,二者的對抗正式升級。
彼時的淘寶,確實有不少流量來自於搜尋引擎,但為了擺脫對百度的流量依賴,淘寶打出了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一招——2008年9月,淘寶宣佈,對於國內最大的搜尋引擎百度進行完全遮蔽,也就是不再允許百度收錄和抓取阿里站內的所有連結和網站頁面資訊。
阿里決定,要讓自己成為“電商”的流量入口,而不是依附於其他的流量入口。
而阿里當時最大的底氣,來自於自己的“供應鏈”能力、“交易保障能力”和“交易撮合能力”——彼時的阿里和淘寶,有數以十萬計的商家,以及數以千萬計的線上商品,有公認國內最可靠的第三方支付保障平臺支付寶和健全的商家評價體系,也有國內最大的單日交易量。
後來,歷經數年博弈,阿里大獲全勝,成為了中國最大的線上購物流量入口。而百度的電商事業部則全面失敗,最終在2011年宣告徹底關停。
當然,阿里不僅封殺了百度,後來也封殺了騰訊——此後在很長時間裡,無論是QQ還是後來的微信,都會遭遇阿里和淘寶的遮蔽。
但阿里也真的依靠自己強大的運營能力和供應鏈優勢,全面突破和騰訊和百度的“流量圍剿”。而阿里“流量入口突圍戰”的勝利,也奠定了國內網際網路流量的另一塊版圖——在此後長達十幾年時間裡,阿里牢牢佔據著“電商購物流量”的入口,而電商的流量生態,也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流量生態裡一個獨特的存在。
電商流量雖然在流量規模上並非最大,但它天然有最強的交易屬性,因此是網際網路世界裡變現價值最高的流量,成功實現了電商購物流量入口壟斷的阿里,也註定要成為一家非凡的公司。
要知道,時至2021年,美國電商的很多流量,仍然來自於Google帶來的搜尋流量。由此你能知道,阿里和淘寶在2007-2008年前後就決定要發起“流量入口突圍戰”是一個多麼大膽,也多麼需要魄力和勇氣的決定。
而阿里流量突圍戰的成功,也為中國網際網路流量江湖留下了一個重要的啟示——
在一個交易屬性更強的品類裡,如果你有足夠強的供應鏈能力、交易保障能力和交易撮合能力,且你的品類交易頻次又足夠高,那你將可以藉此讓自己在垂直品類下成為一個垂類的“流量入口”。
其實,此後類似滴滴打車、美團的崛起,都完全貼合了這一邏輯。
2004-2009這個階段裡,也是PC網際網路時代網遊的黃金盛世。
夢幻西遊、天堂、泡泡堂、征途、街頭籃球、勁舞團……這些熟悉的名字給無數人的青春留下了回憶,也創造了無數財富。
而2005年4月上線的《魔獸世界》,毫無疑問是這一階段裡的大事件——這款網遊,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網遊的里程碑製作。
魔獸世界當時的火爆,一時無倆。以至於11年後《魔獸》電影上線時,還有成千上萬的當時的玩家們自發組隊前往觀影,充滿了某種“朝聖”的意味。
線上網際網路世界裡的變化,就這麼如火如荼的發生著。
與之相對的,線下世界裡的流量-變現,仍然是一個較為獨立的世界,與線上網際網路世界裡的如火如荼波濤洶湧,看起來並無太多關聯。
2005-2009這一階段裡,因為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和奧運會等機緣,是中國城市化建設最快速、最激進的一個階段,線下消費的流量格局,在城市裡開始高度形成以“Shopping Mall”為中心的狀態,無數個Shopping Mall在這一階段在城市裡被興建和發展起來。
在連通線下和線上流量方面,這一階段最值得被提起的一款產品,是大眾點評。2009年的大眾點評,在一線城市裡已經有一定使用者積累和美譽度,也收錄了最多的線下商家消費資訊。
但即便如此,那時候的大眾點評,一共也就進入了不到30個城市,只能偶爾透過發點優惠券來給線下商家導流,無論在流量聚合分發能力還是在變現能力上都並未顯示出亮眼之處,發展還非常緩慢。
但,線上和線下流量之間,總算開始有了一點點微弱的“橋樑”。
那時,還沒有太多人能夠預期,在下一個時代裡,這個橋樑將會全面被放大開來。
04
從2009年-2016年之間的7年,一般被稱為是“移動網際網路上半場”之稱,我們也把這一階段定位為中國網際網路流量-變現邏輯演化的第三階段。
這一階段裡,PC網際網路全面向移動網際網路過渡,雖然網民數量不再呈現爆發式增長,但由於智慧手機的普及,使用者們的平均線上時長有了更進一步的增加,這也是中國網際網路在流量大盤增長上的最後一個增長黃金時期。
與之相對的,在移動端,從流量入口、管道和變現出口等方面,也都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
在中國網際網路業內,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全面加速,大家公認是從2009、2010年兩年,這一時期內蘋果連續釋出了Iphone3G和Iphone4之後開始的。這兩年裡,中國手機網民人數從1億出頭直線上漲到了3億,3G上網使用者也從0增長到了超過4700萬人。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在這一階段裡,整個網際網路世界在“流量側”開始風起雲湧,網際網路格局和“流量入口”也先後有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2010-2013年這個階段裡,新浪微博一度崛起,成為了全民流量入口。
微博崛起的背後,是“短圖文”替代掉了過去BBS、門戶時代的“長圖文”,成為了一種新的內容媒介。
140字微博短圖文的興起,讓一批“內容創作者”紛紛崛起,在微博時代開始叱吒風雲——日後,我們也會一再看到,每逢主流內容媒介發生變更,一帶會催生新的大量流量平臺,也會讓一批新的內容創作者和生產者從中受益。
然後,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潮裡,各種APP層出不窮的湧現,各種應用商店開始替代PC時代的“搜尋”,成為“流量入口”。
同時,“資訊流”也開始逐步崛起,在流量分發效率上,開始顯著超過了過去主流的“導航分類索引+搜尋”相結合的模式。
百度,也就此開始掉隊,雖然此後做出了諸多努力,但事實上看,在整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裡,百度都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再然後,2013年起,微信開始崛起,並逐步開始蠶食微博在移動端佔據的使用者時間——在微信出現之前,微博其實已經有了一點要“一統天下”的態勢。
歷經幾年發展和爭鬥,跟此前QQ的邏輯一樣,藉由佔據了使用者大量的熟人關係鏈和擁有了使用者最高頻的“通訊社交”場景後,微信慢慢奪回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江湖地位。
先是公眾號、社群、朋友圈,再是之後的小程式,微信就此一步步成為了一個能夠“連線一切”的超級APP。
移動網際網路的全面發展,也在移動端形成了很多更垂直的流量入口,類似在健身、母嬰等領域,都有了使用者體量巨大的垂直APP。
同時,O2O浪潮的崛起,也助推了像美團、滴滴這樣的巨頭出現,他們也分別在外賣、出行等高頻線下服務消費方面讓自己逐步成為了核心流量入口。
而在流量管道方面,應該說,因為智慧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讓人們的上網時長變得越來越多,這一階段裡所謂“流量管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社群、公眾號、微博大號等“流量管道”的價值開始全面得到釋放。
在整個網際網路流量-變現格局裡,巨頭在搭建起一個大的流量生態後,必須要加強生態建設,給各種品牌方、內容創作者和運營方們留下空間,在自己的生態裡提供更多內容&服務,並獲取流量的思路,也逐步形成了行業共識。
最後,在變現側,這一階段裡,遊戲、廣告、增值服務、電商等都紛紛繼承了PC網際網路時代的遺產和傳承,在移動端完成了自然過渡。並且,移動支付的普及也強化了遊戲、增值服務等的變現效率。
同時,在變現側,這一階段裡最重要的變化,莫過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讓線上流量和線下的各種消費、服務之間第一次能夠實現全面打通。
線上的流量,第一次能夠順暢無任何阻礙的轉化為線下商家們的收入和利潤,線上與線下,在流量-消費側,開始進入了全面互通的時代。
線下的實體消費,開始真正作為整個網際網路流量-變現大盤裡的一種主要變現模式而存在,也造就了更多流量-變現側的新模式新玩法。
尤其是,流量方面,透過線下的事件策劃、特殊互動體驗、快閃店等方式形成圍觀效應和所謂“網紅店”,再透過線上新媒體進行放大獲取大量流量逐步形成一種比較普世的流量運營模式。
05
從2016年到2021年,乃是王興口中的“移動網際網路下半場”階段,這一階段裡,流量紅利開始顯著減少,新的代表性APP出現越來越少,但整個網際網路從流量到變現之間的連線在這一階段全面成熟起來。
線上與線下的流量場景、變現通路之間也全面被連通,商業與網際網路之間的連線,到此才真正被完整的建立起來,並賦予了一切企業、乃至個體均可透過網際網路來進行引流和變現轉化的可能性。
這一階段,我們定位為中國網際網路流量-變現邏輯演化的第四階段,也是全面成熟階段。
這一階段裡,也有幾件特別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伴隨著微信的如日中天和整個微信生態的完善——包括社群、企業微信、影片號、小程式、小商店等能力逐一上線,“私域流量”這一名詞開始全面崛起,很多獨立導購類APP不再有獨立存在的空間和必要——導購這種事,藉助私域、社群來做,其維護成本和運營效率,比單獨搞個導購APP靠譜多了。
一時間,“全網引流,私域成交”逐漸成為很多商家和品牌的一種標配打法,“私域”開始作為一種非常主流的交易成交場景存在於網際網路世界中。
以至於,很多人都開始說:做私域,未來將會是所有2C品牌和商家的標配選項。
然後,圍繞著“流量”的生產和分發,也出現了一些全新的、特別值得關注的事物。
“演算法推薦”作為一種比“關係鏈推薦”和“搜尋”更加高效的流量分發引擎,開始登上舞臺,也造就了“位元組跳動”這家公司的全面崛起。
而2018年之後,“短影片”開始作為一種全新的內容媒介得到了更大範圍的普及,加上2020年疫情的助推,也讓抖音、快手開始作為大型流量入口而全面崛起,尤其是抖音,到2021年,這已經是一個日活高達6-7億的龐然大物。
短影片崛起之後,“直播帶貨成交”也作為一種非常高效的交易成交場景迅速出現,李佳琦、薇婭、辛巴、羅永浩……一場又一場交易流水過億的直播帶貨讓人目不暇接,也讓短影片-直播帶貨成為了大量商家和品牌除私域流量外優選的另一種核心打法。
一時間,在消費網際網路的核心流量入口上,微信和抖音,作為僅有的兩個日活使用者在5億以上,且人均使用時長還超長的大眾超級APP,大有二分天下之勢,也吸引了最多商家們的關注。
短影片+直播帶貨顯著放大了“人”在流量獲取和交易撮合促成中的權重——一個優秀的主播,在流量獲取和交易帶貨能力撮合方面,天然就是更具優勢的,因而,MCN也逐步作為一種商業模式而普及開來。
其實如果要對標的話,其實可以把“MCN”理解為一種在短影片新流量時代下的“流量聯盟”
同樣是這一時期,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江湖格局奠定,在一些更加垂直的品類下,流量入口也開始進一步整合,頭部聚集效應顯著。
例如,美團點評和滴滴,進一步在餐飲酒旅、出行等方面夯實了自己的江湖地位,成為垂類需求下的核心入口。
而Keep、喜馬拉雅等也分別在健身、音訊消費等類目下成為了最大的垂類平臺App。
而大量中小APP,則紛紛逃不過或被併購或關停的命運。
此外,2017年開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最後一種主流變現方式也終於開始登上舞臺。
那就是“知識付費/服務”。
2017年,知乎推出“值乎”和“知乎Live”,得到上線了“付費訂閱專欄”,在行則推出了“分答”,並紛紛在極端時間裡都取得了現象級或里程碑級的成果,因而這一年,也被人稱為“知識付費元年”。
從那時開始,知識付費作為一種“邊際成本為0”的產品形態,開始受到很多創業者和平臺追捧。幾年過去,雖然知識付費並未催生出巨頭級別的公司,但毫無疑問,透過課程/其他知識服務來進行變現,已經開始成為諸多個體知識博主考慮變現時的首選項,給予了更多個體可以獨立藉由網際網路生存的美好可能性。
最後,因為疫情的衝擊,以及實體經濟的衰退,這一階段的線下世界裡,也開始出現了一個趨勢——
曾經遍佈各地的“Shopping Mall”風光不再,或者說,曾經以“Shopping Mall”為中心的線下流量生態裡,也出現了顯著的“聚集效應”。
也即是:一些超大型的“Shopping Mall”,開始崛起並佔據了更多的線下流量。而更多中小型的“Shopping Mall”,生存空間則受到進一步擠壓,大量中小型Shoping Mall紛紛關停或是轉型。
時代至此,完全依賴選址和線下自然流量來做生意賺錢的模式,看來是已經不復存在了。
一家好店,從誕生之日起,無論是在品類、策劃還是在運營上,都應該是自然具備流量獲取和流量運營能力的,這才是新時代的生存法則。
同時,伴隨著流量平臺的聚集效應越來越強,各種內容媒介形態、變現手段的更加豐富,以及微信、抖音等頭部流量生態下的“流量管道”建設越來越全面,當下也越來越成為了一個對於小微創業者來說更友好、更黃金的創業時代——今天,你如果具備內容和流量運營能力,將可以以極低的成本在各種新媒體流量生態下一個人就能快速跑通一個流量-變現的閉環,迅速就能開始穩定賺錢。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到2021年,在整個消費網際網路的流量-變現的大盤中,大的創業機會確實在階段性變少,但屬於個體、屬於小微創業的機會,卻開始變得越發豐富起來,也許,這也將會成為下一個小週期裡的主旋律。
06
本文末了,我們也想結合上述的所有內容和過程,試著做一些總結,無論你是創業者還是行業內的普通從業者,都希望對你有一些參考價值。
第一,在流量和變現方面,過去是“先做流量和使用者,再看怎麼賺錢變現”的時代,而2021年以後的今天,是“你要先把自己的變現產品/服務搞清楚,再來看怎麼做流量”的時代。
第二,想做成一個“大流量入口”,註定是少數人的遊戲,必須同時坐擁“天時、地利、人和”才有機會。
“天時”是你正好趕上了重要新技術、新內容媒介、新流量分發邏輯、新社會重大趨勢的更替;
“地利”是你身處對的行業、平臺、環境中;
“人和”則是你和你的團隊在特定領域內有自己的過人之處,擁有作為一個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站在2021年裡今天,試著在一個特別垂直細分的品類下去做箇中小流量入口+或是基於微信、抖音這樣的大型生態自建流量管道,會是創業者的黃金之選。
而作為個體,透過基於新媒體進行個人IP打造讓自己獨立擁有流量-變現能力,也將會是今天最適合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模式之一。
第四,回顧上述消費網際網路“流量-變現”大生態的演化全過程,我們也深刻能感受到,每個時代,都在醞釀著一些重要的趨勢,你能提前感知和預判到整個流量-變現格局裡,到底是什麼在發生著變化,才會更容易分辨出機會到底出現在哪裡。例如——
1)核心內容媒介和主流流量分發邏輯的變化,可能會帶來大量“流量入口”級的機會,無論是大型流量入口還是垂直流量入口。
2)流量頭部聚集效應的加劇和重要流量管道載體的變化,會帶來N多“核心流量管道”級的機會;
3)核心交易成交場景的變化,也往往會帶來很多垂類品類的機會,或是放大“流量”價值的機會;
4)在變現側,你永遠都可以透過整合優質供應鏈和貨源,讓自己成為一個垂類品牌而長久獲利。
第五,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流量-變現格局,若無新的內容媒介、流量分發邏輯出現,將會逐步趨於穩定。倒是變現側的“消費升級”,每隔幾年一定都會伴隨著一些新消費人群的崛起而復現。
下一個值得期許和令人熱血沸騰的時代,也許還要在元宇宙、區塊鏈、人工智慧、空間網際網路等概念的發酵下,再醞釀上幾年。
作者:黃有璨 有瞰學社創始人,前三節課聯合創始人,《運營之光》《非線性成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