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有利於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將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
高創新性:激發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生機活力
所謂“高”,主要是在數字經濟的賽道上,技術與組織的創新會觸發“連鎖反應”,某項成功的創新後面緊接著會引出幾個甚至幾百個迭代升級的創新。創新是人類文明的特質,也是歷史前進的動力。近年來,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今天的數字技術已經具備把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的能力,整個社會的知識資產不再只是學術成果,而是可以經由位元化、程式碼化、軟體化轉變為便於操作實用的模型,從而為人們的生產生活賦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科技創新是推動生產力大幅躍遷的槓桿支點,科技創新發展到什麼水平,生產力內部諸要素之間的關聯關係就會發生與之相應的變化。以大資料技術為例,它能讓我們更加精準完整地把握運動變化的世界,一個大規模應用資料、組織生產和共享經濟的時代正在鳧趨雀躍、倍道而進。隨著大資料技術的廣泛應用,資料的價值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不同於物質性的東西,資料價值不會隨著時間的斗轉星移而消逝,反而能夠不斷被處理並挖掘出潛在價值。當初始資料的用途完成後,其潛在價值暫且處於休眠狀態,直到被二次利用又會繼續釋放強大的能量。從近些年美妝、電子、電器、服飾等行業領域的成功案例看,一些企業選擇數字原生的方法論重新建構供應鏈、銷售、研發的佈局,創新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關鍵就是基於專屬場景、運用大資料技術敏銳抓取市場需求,及時更新產品概念並進行模擬實驗。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的內在要素,直接影響著生產力的其他要素。
從歷次科技革命的結果看,新生產要素的湧現能提高傳統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效率,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推陳出新、創造新的產品和服務。在數字時代,資料不但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而且還是各種生產要素在市場競爭中形成合力、提煉成效率的催化劑。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過程中,中國正在努力加快培育資料要素市場。隨著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與日俱進,資料資訊的相關服務,如大資料中心、雲計算中心等隨之蓬勃發展,資料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從微觀經濟學角度分析,由於資料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生產者能夠以更低的價格供給產品,消費者因滿意度增加更願以較高價格購買產品,這便提升了社會總效益。在數字經濟時代,大部分商業往來都是基於對深度需求的洞察,這反向推動了企業加速升級品牌、商品、策劃、設計、開發、製造、渠道、零售服務等主要板塊。在數字經濟時代,創新更容易形成1+1>2的系統效果,正如21世紀以來大資料技術驅動,人類社會能突破資源瓶頸創造出發達的生產力。
強滲透性:擴充套件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增長空間
所謂“強”,說的是數字技術能夠廣泛滲透到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各個環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持續賦能和擴充套件現代經濟的增長空間。比如在工業生產中,數字技術能完善車間的資訊過程,透過資料採集可以全方位深入瞭解勞動物件的可塑性,然後提升工業機器人、流水線設計與所形成器物的匹配度。又如交換過程,現在有很多諸如直播、VA/AR、到家業務等新的方式如雨後春筍般呈現出來,人、貨、場線上線下全網全渠道融合的結構模式愈加成熟,買賣逐漸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能夠做到端到端的全鏈路高效、精準的匹配。再如在消費領域,供給方運用大資料技術設計、研發消費者切實需要的、適銷對路的好產品,消費體驗越來越好。以消費者為核心、以大資料技術驅動、以智慧品牌引領、以快速柔性供應鏈為支撐,一種新的商業文明正在數字經濟中崛起。
數字技術正在將現代化經濟體系塑造成一個系統整體,這一複雜系統工程的底層是新型基礎設施,再上一層是各種平臺,而平臺之上是大大小小的市場主體和消費群體,資料生產要素髮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譬如在“購物節”的場景內,為什麼有成千上萬的消費者在某時段內能夠同時進行海量的交易?因為以前的交易過程都是鏈式的,從生產商到零售商,以及眾多的中間商都是序列處理,反饋迴路過長,抑制了效率;而在消費網際網路時代中間商沒了,交易的平均路徑長度變短,同時又出現許多新的服務商來維護平臺交易,這是一張能夠並行處理的多邊網路。數字技術的應用提升了整個經濟體系的執行效率。當數字經濟繁榮發展起來,人們進行較少的要素投入就能獲得更優質、更高效的產出,從而實現創新、協調、共享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當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當數字技術嵌入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就意味著我們正在創造一個“資料+算力+演算法”的新世界。從零部件到生產線,從建築物到城市群,從材料科學到生命科學,各個領域都在嘗試建構一個數字孿生體、並且大有“六合一統”的趨勢。面向未來,物理空間中具象化的要素、實體、活動與數字空間實時互動、高效協同,虛擬對映、人機結合將促進系統內資源配置和治理的按需響應、及時迭代和持續最佳化。譬如,智慧裝備和軟體能提高勞動效率,“資料+演算法”可以對物理世界進行狀態描述、原因分析、結果預測和科學決策。運用數字技術,所有產品都有了數字生命週期並最終實現對物理世界中產品的改造升級,人們將正確的資料在恰當的時間傳遞給合適的人和機器,以資訊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最佳化資源的配置效率。
廣覆蓋性:釋放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網路協同效應
所謂“廣”,說的是數字技術能推動社會化大生產實現網路化協作,生產要素投入的種類、數量以及要素組合方式在網路上會產生“化學反應”,從而讓科技創新對生產力的進步產生“冪數效應”。在數字經濟時代,網路化是人類社會關係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隨著網際網路的嵌入,我們每一個人都好比“小世界”網路上的一個節點,數量巨大的不同節點在網路上持續互動作用,網路演化形成了非線性動力學機制。目前,經由通訊技術的迭代升級,我們能初步感受到從通訊設施到軟體應用這一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冪數效應。特別是隨著5G網路鋪設,雲計算正在成熟、人工智慧迅速發展。5G網路的高可靠、低時延和大頻寬的特性同To B(企業)或者說生產端的相關度更高,沿著To B方向、智慧製造是大勢所趨。在數字時代,經濟活動豐富多彩,互動經濟由各種事件織匯的網路型構,變數不斷增加且相互之間作用愈益增強,推動生產力發展呈指數級增長。
今天,社會化大生產的網路協同水平無論在規模還是深度上都超越了以往任何時候。譬如在工業網際網路場景下,我們看到今天的生產組織出現了許多新變化:參與主體的多樣性和小型化,生產效率的影響因子由內及外且富於變化,技術創新帶來諸多不確定性,生產體系的流動性和非平衡態。可以說社會化大生產是在更多與外部資源高效連結和協同中進行著的,在持續變化的環境下,無論是生產本身、還是與外部的關聯,都需要適時動態調整各個單元之間的協同關係。在這個意義上,生產經營組織必須緊跟環境變化調整模式,這樣在新經濟中才能塑造較為優越的管理形態,以適應資訊化的全球經濟。數字經濟中的網路協同結構是動態開放的,而且可以無限擴充套件、變易並整合新的節點,高水平的網路協同是對更有效的生產、更大的市場以及更快流動的回應。
隨著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進一步融合,社會化大生產的網路化、規模化水平越來越高,協同共生促進了各種關係和聯絡的生成,而當所有事物互聯互通之後網路又會向更高層級演化。可以說,“無界”是數字技術廣覆蓋後的最直接影響。就像前述提到的生產消費關係,網路協同效應不斷瓦解產品生產者和服務消費者之間的舊式關係,生產者在消費,消費者也在生產。過去大規模的定製,前提是消費意向單一;而今天數字技術能夠面向更細分的群體設定產品規格,客戶讓企業知道如何精準匹配需求,企業與客戶之間形成了一種更為及時完整的反饋迴路。在數字經濟條件下,現代化經濟體系以開放、合作、共享為特徵,生產系統越封閉,則生產能力越滯後。因此,每個企業都必須著眼開放系統,拓展共生空間;要圍繞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目的,淡化組織內部各個單元之間以及組織同市場之間的邊界,將各種生產要素有機組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