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在教育領域出臺了多項改革新政,其中新檔案關於“職普分流”的話題引起了熱議。雖然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大力鼓勵發展職業教育,然而家長們對於“職普分流”政策卻充滿憂慮,甚至一些大學的教授也在反對“職普比大體相當”,建議取消初中後的“職普分流”,乃至取消中職,到高中後再分流。家長的憂慮可以理解,但是專家教授的觀點值得商榷。
2019年,國務院釋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宗明義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型別,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釋出《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再次表示“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型別、同等重要的戰略定位”,要“加快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服務能力”。今年3月份,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2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確指出要“堅持把發展中職教育作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
有家長認為實行“職普分流”是教育降級,限制了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現在已經是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社會選人用人對學歷要求不斷提高,引發人們對學歷要求高企——不要說大專不太受歡迎,本科都是起碼的,許多本科生就是奔著讀研的。所以,這幾年,考研的人數都超過100萬。要讓人們願意讀職業院校,要建立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必須有自己的高考,即職教高考。本文前面提到的幾個重要檔案都有建立職教高考制度的表述。其實,早在2014年,當時的魯昕副部長就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我國即將出臺方案,實現兩類人才、兩種模式高考。第一種高考模式是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試內容為技能加文化知識;第二種高考模式就是現在的高考,學術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學術型人才的高考分開。在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2015年透過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佔高職院校招生總數50%左右,2017年成為招生主渠道。當然,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能夠實施兩種高考。
但是職教高考有地方探索,而且實施多年。比如像江蘇省,實施職教高考(中職生對口高考)已經有30多年,實施全省統一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形式也有13年了,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在中職學校招生上曾經有優越性、吸引力。但是,因為本科招生計劃太少——2004年2005年超過1萬,2007年以後懸崖式下跌到5000左右,並沒有引起轟動效應,中考成績在後60—50%之間的學生,第一願望還是上三星級普高(江蘇省優質普通高中是四星級),雖然最終80%進了高職院校。而山東省去年底出臺的和教育部共建職業教育高地計劃,改革力度很大,計劃提出在2021年面向中職生的本科招生計劃要達到1萬人,今後逐步增加,到2025年達到7萬人,確實引起了轟動。所以,山東省今年的中職招生形勢大好,規模超出了計劃,基本和普高形成1:1局面。孩子既能夠學到就業的技術,又有升入本科深造的機會,老百姓對“職普分流”、“職普比大體相當”意見就很少。而還有的教育強省,中職規模縮減嚴重,招生比例不到35%,甚至個別的招生不到10%。
正像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周憶粟所說的,普職並重,實質上是要建立起兩個高考和高教體系。除了普通高教和高考外,還要建立起“職教高考”,透過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轉變,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型別專業或課程,採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來培養職教的本科生,和加強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前,要讓職業教育體現出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順應百姓對讀中職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特別是職教本科、專業研究生教育的訴求,結束實際上存在的進了中職學校限制了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局面,亟需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提高生源質量”(《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加快讓地方本科院校轉向應用型大學甚至職業技術大學,要像山東省那樣面向中職生本科招生邁出大步子,吸引更多的高分考生自願讀中職,紓解人們的教育焦慮,特別是對“職普分流”、職普比大體相當的非議、非難。
來源:蒲公英評論網
*宣告:本文系轉載,是用於學習教育使用之目的。若有錯誤或侵害權利人權益,請留言,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