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一個月,美國海軍“康涅迪格”號攻擊型核潛艇10月2日在南海碰撞事故的後續終於來了。
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站1日報道,美海軍調查結果認為,“康涅迪格”號事故原因為“撞上未在海圖上標明的海底山脈”。美海軍第7艦隊發言人就此表示,未來可能啟動包括問責在內的後續程式。
儘管事故原因得到“官宣”,但不少媒體都注意到,美海軍至今仍對“康涅迪格”號的真實受損情況口風很嚴,相關新聞也遮遮掩掩語焉不詳,令人生疑。
而在美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託羅10月30日造訪關島,登上“埃莫里·S·蘭德”號潛艇支援艦的照片中,人們終於看到了“康涅迪格”號灰溜溜的身影。
美海軍中,“海狼”和“弗吉尼亞”級潛艇的指揮台圍殼根部有圓弧狀連線,可以減阻降噪。而“弗吉尼亞”級近期沒有以關島為基地活動的記錄,故圖中潛艇應為“康涅迪格”號。(美國海軍網站截圖)
從圖片上看,錨泊於“埃莫里·S·蘭德”旁邊的“康涅迪格”號艇艏部分被擋住,艇艏聲吶罩是否如傳言般“被整個撞掉了”,仍然有待後續影像資料佐證。但指揮台圍殼外觀完好,可以看到線纜透過圍殼伸入艇內,艇身上搭起了數個黑色的小棚子,似正處於修理狀態。
與美軍的低調處理正相反,“康涅迪格”號實際上“撞得不輕”。據美國海軍新聞學會網站報道,“康涅迪格”號前部壓載水艙在碰撞中受損,迫使該艇浮航7天返回關島。該艇徹底放棄執行任務,選擇以這種航行狀態返航,意味其會暴露在各種海空監視手段之下,隱蔽性蕩然無存。狀態如此狼狽,足見其受創程度之重。所以,人們完全有理由懷疑美軍“該艇核反應堆未受影響”說辭的真實性。對究竟有沒有造成核洩漏以及破壞海洋環境等外界嚴重關切和疑慮的問題,美軍也始終未做明確說明,充分暴露了其不透明和不負責任。
眾所周知,“海狼”級為在深海大洋對付蘇聯先進核潛艇而生,僅僅建造了三艘,是冷戰時期美國潛艇技術的集大成者。在冷戰後,“海狼”級經過升級改裝,用於執行一些高度敏感和機密的任務。如今,這柄昂貴的三叉戟“折損一齒”,不能充當馬前卒、窺伺他人,也難怪美軍會“心碎一地”了。
讓美軍心碎的還不止“康涅迪格”號嚴重的傷勢,它的“療傷”也是一個大問題。
遙想2005年,“舊金山”號核潛艇在發生海底撞山事故後,也是返回關島,但與“康涅狄格”號不同,“舊金山”號能夠進入幹船塢進行緊急修理,而後返回本土徹底維修。16年過去了,雖然美國海軍強化了在西太平洋區域的部署,但關島美軍基礎設施和相應的人員儲備卻未能跟上美軍在西太集結的速度,導致艦艇維修保養能力的縮水,折射出了美軍在太平洋地區重要基礎設施的脆弱性。目前,關島雖然部署有潛艇支援艦,但缺乏幹船塢設施。負責研發和採購的助理海軍部長傑·斯特凡尼承認:“如果讓‘康涅迪格’回某一個公營造船廠維修,肯定會擾亂造船廠其他所有工作。”這種維護支援體系肉眼可見的弱化,必然會大大削弱美海軍作戰艦艇的戰鬥力,恐怕會成為西太平洋美軍一個不小的軟肋。
從2017年美軍兩艘驅逐艦接連發生碰撞事故,到2020年美軍兩棲攻擊艦因火災報廢,主戰艦艇接連發生這種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故,實在是世所罕見。自視甚高的美軍“武德凋零”至此,也難怪會對“康涅狄格”號事故真相扭扭捏捏、遮遮掩掩。
正如外交部發言人2日表態所說的那樣,美方關鍵是要停止派軍艦軍機四處滋事挑釁、炫耀武力,停止損害別國主權安全的行徑,否則像“康涅狄格”號撞山這種讓人瞠目的事故恐怕不會更少,只會更多。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概念圖)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參考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