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國、英國、日本在沖繩附近海域舉行了聯合海上演習。美國還與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在孟加拉灣舉行了“馬拉巴爾2021”大規模軍演的第二階段演習。有分析認為,這些行動表明美國拜登政府推行“一體化威懾”戰略的勢頭正不斷增強。
“一體化威懾”概念由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提出,強調要將技術、作戰概念和各種能力以恰當的方式組合交織在網路中,形成可靠、靈活和強大的威懾能力。同時,這一概念要求加大尖端技術研發投入、開發新的作戰概念,並加強與盟友之間的合作。根據美方的表述,“一體化威懾”將作為“美國國防基石”,以及制定新版《國防戰略》的主導思想,以有效應對大國競爭並維護自身霸權。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內涵將得到更加清晰的展現,但其推行也面臨多重障礙。
居心險惡,意圖聚焦所謂“大國競爭”
美國是全球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是運用威懾理論最為“嫻熟”的國家。美推出“一體化威懾”,根本目的是要發揮威懾的戰略功能,意圖聚焦所謂“大國競爭”,實現不戰而勝,同時也有強化盟友關係、打造先進技術優勢的戰略考慮。
威懾大國競爭對手。近年來,美國認為中國和俄羅斯不斷上升的軍事實力特別是“反進入/區域拒止”能力,正在加速削弱美傳統軍事優勢並導致美威懾效果減弱。隨著美國從阿富汗狼狽撤軍並逐步從反恐戰爭泥潭中脫身,美國國防戰略和軍事戰略重心更加明確地轉向應對“中、俄等大國挑戰”。美國的“一體化威懾”,更加強調戰略威懾而不是硬碰硬,主要就是試圖從多方向多領域展開軍事競爭並獲得優勢,使對手認識到難以形成有利自身態勢、難以擁有打贏把握。
強化盟友關係。美全球聯盟體系是二戰以來其維護霸權、遏制對手的重要戰略支柱。為加快修復特朗普政府執政時期造成的盟友關係裂痕,拜登政府上臺後高調宣稱“美國回來了”,對北約盟友和印太盟友極力拉攏,目的是維護好盟友這一重要戰略資產。此次美防長提出“一體化威懾”,既有利用盟友共同對付對手的目的,也有透過合作履行美國安全承諾、進一步密切盟友關係的戰略考慮。
打造技術優勢。從歷史上看,軍事技術優勢也是美實現威懾的重要途徑。早在2014年,為抵消大國不斷上升的軍事實力並加強常規威懾,美國防部出臺了“第三次抵消戰略”,重點發展顛覆性技術,力求形成技術代差優勢。“一體化威懾”強調增加對人工智慧、無人系統等尖端技術領域的投入,促使美軍的效率和快速反應能力實現新的飛躍。這與“第三次抵消戰略”可謂換湯不換藥。
處心積慮,撥弄威懾對手的如意算盤
作為當今世界的最大亂源,美不遺餘力在全球煽風點火製造對抗,以爭奪和維護霸權。據悉,美軍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其“一體化威懾”的如意算盤。
打造全域威懾能力。“一體化威懾”力求打造從所有領域、多個維度施加威懾的整體效果,置敵於多重困境,從而達到不戰而勝。美認為,大國競爭對手在陸、海、空、天、網等領域不斷提升軍事能力,致使美在部分領域的威懾已不足以達成預期效果。與戰場空間由物理域向資訊域、認知域拓展,作戰行動呈現全維、全譜、全域的嶄新特徵一樣,戰略威懾也將是多域多向覆蓋的“一體化威懾”,不僅涵蓋陸、海、空、天物理域,還包含網路、電磁資訊域以及心理、決策認知域。特別是,在強化核威懾的同時,更加突出網路、太空、深海、高超聲速等新興領域的威懾。
融合技術創新與概念開發。美軍事創新受技術研發與概念開發雙輪驅動。顛覆性技術與革命性作戰概念相結合的軍事創新,是最具挑戰性的創新,往往能引領一個時代。“一體化威懾”既依賴於創新與投資,也依賴於技術和理論的融合,具體就是將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尖端技術與“聯合全域作戰”等作戰概念充分結合,從而生成可靠有效的威懾能力。
盟友力量一體聯網。“一體化威懾”的核心內容就是將包括盟友在內的較為分散的力量進行聯網,建立一支分散但高度聯網的部隊,增加整體打擊力量的規模和速度,形成更高層次的威懾。目前,美國防部提出針對中國的“太平洋威懾倡議”,強調增加提升盟友能力的投資,並加強雙多邊聯合演習、互聯互通互操作、作戰資料開放共享、作戰規則和指控模式銜接適配等,以增強威懾效果。在美國主導下,北約還提出“歐洲-大西洋威懾和防禦”“聯合全域作戰”等概念,強調跨領域跨區域作戰及盟國間戰略效能力的相互依存,以提高聯合作戰能力及“一體化威懾”效果。
軍事與非軍事手段一體運用。奧斯汀在數次講話中強調,“一體化威懾”將充分運用所有軍事手段和非軍事手段來實現威懾目的,包括應對“灰色地帶”在內的各類威脅和衝突。言下之意,美國不再“僅依靠自己的軍事實力來防止對手發動攻擊”,今後美國國防部將進一步深化與國務院、商務部、能源部等其他政府機構以及美國盟友的合作,採取更加多樣化的手段威懾大國競爭對手。
多方掣肘,內外均有反對聲音
無數事實告訴世人,美式霸權是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最大挑戰。“一體化威懾”是美著眼贏得大國競爭、企圖打造美軍事競爭新優勢推出的又一戰略舉措,既暴露出美一貫信奉零和博弈、實力制勝的叢林法則,客觀上也將加劇大國戰略競爭的緊張局勢。不過,“一體化威懾”在落實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因素制約。
國防預算制約。美國拜登政府上臺後的三大優先事項是抗疫、恢復經濟、彌合黨爭政爭社會撕裂及盟友分歧,大量資金需要投入到抗疫和刺激經濟復甦領域。而在國防預算總額限定的情況下,美軍在武器裝備採購和技術研發之間的資金爭奪十分激烈。在早先提出的2022財年國防預算申請中,研發經費高達1120億美元,較2021財年批准額度增加5.1%,而武器裝備採購經費則同期減少5.6%。但這一申請受到美國眾議院的修正,總體上對研發經費進行壓縮,裝備採購經費則有所增加。未來,美軍方要想推進“一體化威懾”,必然面臨國會以及“軍工複合體”的重重壓力。
盟友分歧明顯。從現實角度看,美國的盟友基於政治需要、經濟利益、安全利益等多方面因素考慮,在有關中俄的問題上與美並非“鐵板一塊”,要想爭取盟友對“一體化威懾”的全力支援並非易事。歐洲盟友方面,儘管2021年北約峰會在美國誘導下將中國視為“制度性挑戰”,但法、德等國反覆強調中國“不是敵人”,其對全球事務的態度和立場也與美不盡相同。印太盟友方面,日本、印度、澳大利亞雖然同美國加強了“四國機制”下的合作,但其顯然更關注自身安全利益,而不是為美國“埋單”。
尖端技術研發存在不確定性。由於未來技術發展及其應用效果充滿不確定性,美軍“一體化威懾”的發展也存在變數。人工智慧、5G等領域是美軍未來研發重點,但這些技術如何運用於軍事領域、將產生何種影響都尚未可知,還需要逐步摸索,甚至還存在走彎路、走錯路的可能。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