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十大元帥,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這些人是在開國之初浴血奮戰的代表,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美好的今天。十大元帥中其實也分很多的類別,例如以朱德為代表的軍事家,他們身經百戰,為祖國的解放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也有像聶榮臻這樣的謀略家,他們坐鎮後方,用自己的謀略為祖國貢獻了一生,但是今天我們要來談一談的是劉伯承。
和別的元帥不同,雖然是軍旅出身,但是在戰爭年代過後,他卻沒有選擇繼續從政,而是慢慢淡出了政治舞臺,走出了大眾視野,要知道劉伯承可不是什麼野路子出身,他畢業於蘇聯名校,無論在當年還是現在,都算是難得一見的高學歷人才,不管是文化素養還是軍事素養,他都是一等一的好。
打的硬仗可以說不計其數,抗日戰爭期間就已經成為了王牌師的師長,後面更是作為了司令統領一方戰局。但是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在建國之後他開始慢慢走出了政治舞臺,其實就是因為身體原因。
在授勳儀式的時候,作為排行第四的十大元帥,他已經有將近65歲的高齡,這個在普通人都應該退休的年齡,他因為常年作戰,身上有著大大小小的槍傷,與此同時,眼部還有著非常嚴重的疾病。那是在四川戰鬥的時候,他在前線被流彈擊中,雖然後面取出了子彈,但是並沒有恢復,他的右眼幾乎是看不見的程度,左眼也因為長期的疲憊而視力下降,這些也是他無法在政治舞臺上繼續活躍的原因。劉伯承的晚年生涯基本上是養病期間度過,而且因為身體的原因。他主動放棄了很多位置,退居二線。
當時中央為了適應現代戰爭,同時也為了滿足前線的緊急需求,決心要重新做一批正規的軍事院校,訓練高階軍事長官的陸軍學校,便成了首要任務任,這個時候劉伯承便萌生了創立一所軍事學校的想法。一方面是擔任高官,另外一方面是白手起家,但他毫不猶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他並不貪圖高位,也並不貪圖穩定,一心一意只想鞠躬盡瘁,為這個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正是因為他深厚的軍事素養和辦學經驗以及教學的質量,成為了創辦的不二人選,於是中央同意了他的需求,他在南京開辦了一個軍事學院,一心一意的培養著新中國的軍事人才。雖然很多人出於他對他身體的顧慮,都勸他不要太勉強自己,但是他還是全身心地投入這項工作,爭取將畢生所學一一傳授,甚至當年用的教材也是他親自編寫。
他創辦的學校因為有著大量的軍事專家進行授課,在新時代到來的時候,這一大批的蘇聯軍事專家自然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物件,他再一次因為這些蘇聯的軍事專家走上了風口浪尖。不過他的政治嗅覺非常敏銳,第一時間就承擔了所有的責任,並且拖著病體和眼疾來到北京做檢討。
隨行的護士扶著扶著這個顫顫巍巍的老人,聽他一字一字念出自己的檢討稿,也沒有人攻擊他,臺上臺下只有尊重的掌聲。自那之後,他便徹底離開了政治圈子,在過自己的生活,努力治療,雖然一生所學沒有施展,遺憾地在在94歲的時候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