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觀察家》網站11月4日文章,原題:“制衡”中國要從沃爾瑪和亞馬遜而非太平洋做起 美國對中國的防禦正在形成。這從構建窺探中國的能力開始,對各種情報蒐集投入巨資。第二道防線直抵中國海岸,頻繁地(在中國沿海)開展軍艦、海上巡邏機和無人機巡航。美國希望(其軍隊)靠近中國,這是凸顯其決心且已做好準備的訊號。美國還尋求利用整個太平洋的縱深,正把部隊和飛機分散到(中國周邊的)多個基地和島嶼上,包括關島、澳大利亞、帛琉、天寧島等。看起來,這像是一個完美計劃。
然而,這種新的近海防禦戰略存在問題。儘管這似乎能在短期內恢復實力均衡,但從長遠看,這種戰略將導致更大程度的失衡。因為這未能解決導致實力轉移的主因:經濟。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是集裝箱貨輪而非軍艦,幫助中國改變了實力平衡。且這些集裝箱貨輪將繼續穿越太平洋。是美國消費者的貪婪需求支撐了中國工業化,並創造出被北京用來在其他地方擴大影響力的貿易收入。並非只是貨輪在悄悄穿越(美國的)那些防線。商務旅客也在這麼做。美國投資繼續覬覦中國市場,更多技術被賣給中國。實際上,中國無需從美國盜取技術,只要購買或吸引即可。
那些希望貿易戰、疫情或中國強硬政治成為分水嶺的人,都錯了。2020年(美中)投資關係繼續加強。只要中國比其他國家更熟練地運用全球化,實力天平就將繼續轉移,且這種安全難題長期看會變得更加緊迫。因此,“制衡”中國不應從太平洋開始,而應從沃爾瑪和亞馬遜做起。
(眾多)美企仍繼續在華建造其大部分工廠。美貿易官員稱,中國“是個太大的經濟體,我們希望進入”。2020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激增100億美元;同時減少對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投資。
難怪儘管(美國針對中國採取)種種外交和軍事舉措,地區大多數國家仍把中國視為新領導者。看起來,調整對華軍事戰略,確實要比讓消費者和企業戒掉對中國的迷戀更容易。(作者喬納森·霍爾斯拉格,崔曉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