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引】“在美國,一般都預備三個星期的給養”在美國三十多年的老友進行了相關的科普:美國地廣人稀,現在的製造能力、供應體系肯定不如中國。問題來了:中國家庭被多少合適?
中國家庭該備多少生活必需品應對突發?
——孫雨果
商務部印發《關於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沒想到, “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的需要”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實現完全統一近了!”幾乎成了最熱評論語。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有好幾個友、親求證“聽說造成了恐慌,釋出這個通知的官員被撤了?”著實讓人哭笑不得:生活富足了,國人各種花式調侃多了,笑點越來越多了;民主集中制之下,不可能某個官員隨便就可以發通知,故有些段子、槽點太有悖常識了。
冷靜思考一下,這麼一個常識性通知根本不可能造成什麼恐慌,原因有二:一是,伴隨著70多年從掃盲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國人的文化、認知水平早已今非昔比了,分辨力不言而喻;二是,經過近兩年的抗疫歷練,國人對如何應急、應對突發能力不可小覷。
當然,面對相似情況,不免會習慣性關注大洋彼岸的米國百姓,“在美國一般都預備三個星期的給養”在美國三十多年的老友進行了相關的科普:美國地廣人稀,現在的製造能力、供應體系肯定不如中國。問題來了:中國家庭被多少合適?
隨機問了幾個熟悉的家庭,基本都是“夠一週”——與我家一樣。必須看到,中國現在應急,尤其是應對戰爭能力早已今非昔比了。“百姓安居樂業,全工業製造體系是這個龐大的國家堅強保障,包括應急與備戰。”按照本人對北方生活水平處於中等小村的瞭解,如遇突發情況,其儲存的生活必需物資至少可以照顧一個鄉鎮一兩個月。
最後,再看看我們一二三四五線城市,不僅超市、便利店密佈,加上“社群+鄉村”的直供體系,“人多力量大”的眾志成城,一個偉大民族的守望相助時時顯示著巨大的能量。無須諱言,實力是靠不懈積累、歷練出來的,有實力才能多陽謀!樂見我的祖國用實力與世界對話,等到這一天——我們有幸。
【關於】孫雨果,社會學者、專欄作家、人文記錄者。迄今在國內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各級媒體,以及海外華文媒體發表作品愈千篇。自大二與小夥伴單車6000裡,完成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五省的社會調查後,堅定開啟走遍中國、記錄世界的不懈之旅。對於社會、財經、文化的思考、探索從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