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山紫砂材質,一種溫度產生一種顏色
我們把紫砂礦稱為五色土,黃龍山的紫砂礦料練成泥制壺後,能產生一種溫度一種顏色的效果,在窯溫的控制下,同一種砂料能帶來許多不同的色彩,“一色進窯,出窯萬彩”。
黃龍山的紫砂礦料,除了其色彩豐富以外,練泥成陶後,在不同的窯口,不同的窯火材料,不同的燒成溫度,一種材質,單元礦練泥,經制陶後,會帶來多種顏色。黃 龍山的礦料,透過泥配泥,用不同溫度的燒造,同樣也會產生不同顏色,這是黃龍山紫砂材質的奇妙之處。造成的原因是黃龍山的紫砂材質,色彩較豐富,三氧化二鐵含量較 高,含石墨、錳離子、磁鐵礦、鐵離子、鋁高達22%~25%。含石英豐富,在窯溫達1000℃以上時,由於高溫焙燒後形成了莫來石、方石英、氧化鉀和氧化鈉,產生各種低共熔物和胎面結晶,由於含鐵量豐富,在窯火的燒成條件下,呈現紅棕色和紫色。如果採用不同窯口、不同燃料、不同溫度產生紫砂材質的胎面,結晶氣氛不同。另外,由於黃龍山的紫砂材質耐溫帶較寬,從1130℃起溫到1450℃,都能承受,產生了用一種泥料,製作作品,採用一種溫度,就產生一種顏色,溫度越高,顏色變化越大,一種泥料,能燒出3~5種,甚至是8種顏色的奇妙現象。
紫砂材質可塑性強
宜興黃龍山紫砂在成型上的可塑性可以說是十全十美的。世界上所有其他陶礦的泥質泥性的可塑性,都不能與黃龍山的紫砂礦料相提並論。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就取材於大自然,比如金、鐵、木、石、泥、陶、玉、翠、瑪瑙、蜜蠟、琥珀、翡翠,以及自然界蘊藏的其他礦物質,進行文化藝術的創作。人類透過智慧,不光要得到物質的滿足,還需要精神上的滿足。採用自然給予我們的材質,用工具把我們頭腦想的東西,透過造型來表達,這就是自然創造出藝術。
紫砂礦料練泥後可塑性特好,要什麼型就能形成什麼型,不管是手工練泥還是機械練泥,只要把泥坯拍打成型,就能把壺做起來,它就有相對的穩定性。熟泥可塑性更好,泥條不幹不爛、不粘不酥,軟硬爽手容易成型。即便是最粘手的朱泥、酥性大的段泥、目數特別粗的調砂泥,只要遵循它的練泥程式,無論是單元礦的熟泥材質,還是泥配泥的材質,砂配砂的材質,只要掌握好它的泥性規律、嫻熟的制壺技能,就能做出你想要的造型。
全世界所有的陶器成型,都是根據礦料的泥質泥性來製作成型的。陶礦的成型方法有拉坯法、盤築法、脫模法和注漿法。唯獨宜興黃龍山紫砂泥的獨特可塑性,形成了拍打身筒法。方器的成型是採用裁剪拼接法,完全無依託,僅憑熟練的技藝,拍打成制壺藝人需要的器形。黃龍山紫砂泥黏中帶砂,柔中見剛,黏性、柔性、砂性、剛性均具,且恰到好處。
紫砂成陶後,呈現素雅古樸的獨特魅力
紫砂的可愛就在於她的砂色美、古雅美、色彩美、厚重美、肌理美,自然美是最讓人賞心悅目的。壺藝泰斗顧景舟大師有一段經典的點評:“紫砂壺是用來喝茶的,要越用越開心,越摸越高興,這才是真正的紫砂美特性。”
官興黃龍山的紫砂材質,素雅內斂的胎骨本質,放在任何地方,都接地氣,都綻放砂土的芳香。素雅的紫砂壺,你把它放到農村的茅房陋室、鄉間田頭也非常適宜。登入皇家宮廷御用,也能彰顯華貴大雅之美。宜興黃龍山的五色砂,是天下再現奇功的一枝奇葩,宜興砂器,獨領風騷,堪稱世界一絕。只有宜興黃龍山的紫砂礦料製作的紫砂藝術,才能擔當和承載這千年砂藝的傳承。
獨特豐富的礦色與泥質條件,產生了紫砂調配工藝
在明代就開始了取用黃龍山天然的單元礦色彩練泥做壺,有泥與泥的自然搭配,這種練泥的技藝是古人長期的摸索,豐富了許多天然的砂色,配製的泥料是對天然的一種 極好的補充,在展示紫砂的材質美領域中各佔砂色的半壁江山。
黃龍山如此豐富的紫砂礦土,大部分都具有單元礦練熟泥的礦物成分結構,也可以是泥配泥,原礦不同顏色搭配更使得礦色豐富完美。也可以採用一種礦,不需要新增任何其他砂料,直接練泥制壺。配泥工藝從明代就開始了,明代時大彬開創了紫砂練泥調配的先河,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古代對天然的泥與泥搭配,摻進各種自然的砂粒,使自然色彩更豐富,妙色天錯,令人賞心悅目。藝人各懷絕技,明代徐友泉、沈君用、陳仲美、陳信卿等多妙出心裁,各有看家本領,在各自的作品中突出自己的砂色特點。明代比壺的價值,首先是個人用的材料,他們在用料上各不相同,造型各不相同,例如我們所見的色象天錯、色彩豐富、金石同堅的明代傳世作品。明代對砂色美髮揮到極致,對後來紫砂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紫砂的藝術首先是砂料在先,由於配泥的工藝不斷髮展,才給紫砂的造型工藝帶來了發展,他們一直是相互依存,共同推動紫砂工藝發展。
明代的砂色特點,今天為什麼很難見到?是因為其砂色技藝和原始的練泥工藝沒有得到傳承。現代的泥配泥、砂配砂、泥中調砂,儘管是用最先進的練泥技術和配泥的手法,但與明代的砂色效果有所不同。今天的配泥手段也很美,但與明代的砂色的質感還是有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