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我八九歲,家裡住得比較擁擠,父母便安排我去跟爺爺、奶奶住。奶奶喜歡在夜晚安靜的時候紡紗。在火塘邊,她架著一臺老式木製紡棉車,坐在那裡安詳地紡著棉紗,一坐就是3個多小時。每天晚上,我陪著奶奶坐在火塘邊,一邊烤火,一邊藉著柴油燈看書。
柴油燈開始很明亮,過了一個多小時,油燈上慢慢結出了燈花,燈光頓時昏暗了下來。火塘裡的火也漸漸沒有那麼旺盛,暗淡了不少。我有些困了,眼睛看書也有些模模糊糊,就對奶奶說:“光線太暗,看不清書上的字。”奶奶說:“油燈上結芯了,你不知道用一根小樹枝撥弄一下燈芯呀?一點變通能力與應用能力都沒有,真是個小書呆子啊!”奶奶說的話,戳在我的心上,陡然激發了我。我照奶奶說的辦法,折了一根小樹枝,輕輕撥弄燈芯,落下幾粒火星,燈光陡然明亮了不少,把奶奶紡織的背影印照在牆上,明晰而又神秘。我又接著新增幾塊木柴,讓火塘裡的火燒旺起來。明亮溫暖,我繼續讀起書來……寒夜漫漫,煙火繚繞,燈光閃爍,書香氤氳,紡車飛轉,多麼靜好的年少時光!
“圍爐夜話”過去了40多年,仍然記憶猶新。每當在人生之途碰到“油燈結芯”的時候,面對那些困頓、起伏、迷茫、暗淡、悲傷、失望重重,都會想起奶奶的教導,遇到問題主動去應對,要懂變通,不等不靠,不氣餒,不頹廢,不將就,努力清理和解決問題,讓“人生之芯”更加簡潔,更加明亮,更加色彩斑斕。
一個人,絕不能讓“人生之芯”長滿“燈垢”而置之不理,如果懈怠、疏忽大意,或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或坐等他人解決,人生就會被各種“燈垢”包圍和遮蔽,很難發出光亮來,甚至會自動熄滅,讓人生遺憾。
時常撥亮人生的“燈芯”,清理前行的障礙,反思成長的成敗,不僅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活出氣概,活出敞亮,活出自己的高光時刻,還可以映照別人前行。一個人自律的氣質、內斂的修養和內在的魅力,許多時候不只是體現在他的成就上,還展現在他經常主動加油、主動去撥亮“燈芯”,讓光亮照得更遠一些、更久一些,能溫暖更多的人……能夠長久地照亮人心的人,一定是個純粹而了不起的人。 (楊德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