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能夠快速佔領汽車市場,一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確實是節能減排的重點推手,也是重要方向。二者,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對新能源汽車有一定的傾向性,從而在扶持、補貼、政策等方面全部優惠,更是實打實的貼錢助力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但是,如果一旦企業將國家的補貼和政策看做是撈取資本的籌碼,不僅不利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是嚴重浪費資源和時間。
蘇州吉姆西客車製造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典型的一家騙取補貼的車企,最後將所補貼款項全部收回,並且取消整車生產資質的唯一一家車企。
騙取補貼2.6億元 追回補貼費用4532萬元
提起蘇州吉姆西客車製造有限公司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不要說公司沒有聽說過,生產的汽車也是沒有看見過。但是自2013年成立以來,吉姆西卻一直在生產製造汽車,主要是客車的製造,並且還有銷量。如果說單純的是為了汽車發展,這絕對不會。一家2013年成立的公司,在2015年的時候就可以批次生產,並且有產銷一條龍,短短兩年誰都不會相信。
所以,很多程度上,吉姆西的成立或者發展,必然就猶如已經盤算好的計劃一樣,進行補貼的騙取。尤其是在2015年的銷量中,實際上僅有161輛汽車,但是吉姆西在首次申報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的時候卻寫上1292輛車型。相比較實際的售出車型,1131輛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騙取就顯得太肆無忌憚了,合計2.6億元。
同時,隨著騙補真相大白於天下,財政部也追回了已經發放給吉姆西在2015年度的財政預撥款,共計4532萬元。不僅如此,當時的庭審出現了一段流傳至今的口頭語:“我們認為它是在一個行政法裡面對社會公開的,但並不是說所有的問題都是一模一樣的,往水裡摻奶和往奶裡摻水還是有區別的。”
倒打一耙 吉姆西要求財政部補償自己1億元
雖然整個問題比較清晰,但是吉姆西對於自己的問題也有一定的說法,尤其是財政部不應追回該公司2015年所獲得的中央財政預撥補助資金。而且要求財政部應當以該公司2015年已經實際生產銷售的403輛汽車發放補貼,補貼金額約為1.08億元。看到這裡,或許很多人就會明白,上面報的車輛數還是一千多輛,但是到這裡卻成了403輛,相差太多。
不管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傳統燃油汽車,國家每次都是有相關的補助,儘可能的讓車企能夠更好地走向正規。但是企業卻將補貼作為獵取資本的途徑,想方設法在補貼方面儘可能的撈取更多資金。而導致的結果是,國家補貼、當地補貼,導致新能源汽車企業對於汽車的定價過高,畢竟不管多少錢,兩頭都可以吃一些“回扣”。
不僅各個地方吃,吉姆西公司在實際生產161輛車的情況下,上傳3000多個合格證,違規辦理1000多個車牌,上傳虛假的比例非常的高,情節非常惡劣。這或許是很多新能源汽車都會遇到的事情,尤其是在前期的發展和補貼方面,已經成為了常態。好在國家及時出手,在補貼領域越來越嚴格,而憑藉補貼生存的車企,都以破產結束了騙補。
隨著汽車市場的不斷淘汰,像吉姆西這種車企也在逐漸退出市場。轉而出現的問題是其他資本注入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而且入駐的資本越來越高。但是,最後的結果仍然是長期持有者和真心做汽車的企業才能堅持下來,騙取補貼的,往往都會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