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荒”熱議剛過,近期漲價話題又將動力電池推上風口浪尖。比亞迪、鵬輝能源、國軒高科等諸多主流電池廠紛紛發出漲價函,表示已不堪成本上漲重負,急於向下遊紓解壓力,一時間動力電池漲價呼聲空前高漲。
動力電池漲價落地情況如何?價格飆升的根源和助推因素是否有鬆動跡象?這輪漲價潮將給行業留下什麼深遠影響?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雖然目前電池漲價情緒蔓延,但多數仍處於與客戶協商階段,尚未大範圍落地。隨著上游擴產節奏的加快,行業供需關係有望在明年緩解,漲價態勢或將不可持續;而在如火如荼的漲價潮中,新一輪行業洗牌已悄然開啟,具備優質產能和保供能力的廠商將脫穎而出。
電池廠不堪重負提漲價
動力電池漲價情緒漸濃,多家電池廠商在10月中旬密集釋出調價函。
比亞迪(002594)決定上調C08等電池產品單價,產品含稅價格在現行的Wh單價基礎上,統一上漲不低於20%,2021年11月1日起,所有新訂單將統一簽署新的合同,並執行新價格,所有未執行完成的舊合同訂單將關閉取消。比亞迪稱,此次調價主要由於市場變化及限電限產導致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正極材料LiCoO2(鈷酸鋰)價格漲幅超200%,電解液價格漲幅超150%,負極材料等供應持續緊張,導致綜合成本大幅提高。
鵬輝能源(300438)近期也釋出漲價函,決定所有新訂單將執行大宗聯動定價,上調幅度視各產品材料佔比及漲幅而定,報價每週實時更新,不接受長週期、等通知投料和提貨的訂單。此外還將對未提貨的訂單重新議價,並全面縮短賬期。
與此類似,國軒高科(002074)也傳出一份調價函,表示公司已盡最大努力減少成本上揚帶來的衝擊,但收效甚微。公司擬定就雙方已簽訂訂單進行二次磋商,並在函中坦言,動力電池企業目前面臨著“新冠疫情以來的最大的難關”。“成本壓力太大了!”國軒高科銷售總監王海斌直言,原材料漲價從去年年底就開始了,今年9月份以來更是經歷了一波跳漲。此前處於中游的電池廠一直在自我消化,包括原材料切換、最佳化產品設計等,能想到的內部降本方式都用上了,但還是抵不過原材料的持續上漲。
動力電池主要材料在今年都經歷了顯著上漲。據鑫欏鋰電統計,10月份磷酸鐵鋰最高價達9萬元/噸,碳酸鋰摸高至近20萬元/噸,六氟磷酸鋰價格55萬元/噸,PVDF價格62萬元/噸,相比1月初價格分別上漲125%、270%、389%、439%。此外,石墨負極、隔膜、銅箔、鋁箔等原材料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從電芯角度看,據GGII初步測算,方形鐵鋰電芯理論成本由年初的0.33-0.39元/Wh上漲到0.48-0.54元/Wh;方形動力523電芯的理論成本由年初的0.45-0.51元/Wh上漲到目前的0.61-0.67元/Wh;對應的圓柱三元523電芯的理論成本則由0.4-0.46元/Wh上漲到目前的0.58~0.64元/Wh。
價格漲勢迅猛衝擊採購穩定性。一位正極材料生產商告訴記者,價格上漲後部分原材料廠商不願意履約,業內屢現“談妥的訂單遭毀單”的情況,甚至一些頭部電池廠商都難以避免。可以作為觀察對比的是,消費類電池與動力電池原材料類似,成本壓力下,多家廠商已經不再接單,“動力電池相比之下價值量高一些,還能扛一扛,但壓力也很大了。”
各大電池廠財報中已經體現出利潤承壓。Wind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孚能科技虧損1.9億元,虧損範圍進一步擴大;國軒高科淨利潤為1967萬元,同比下滑60%,扣非後則陷入虧損;鵬輝能源淨利同比下滑超三成;在毛利率表現方面,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毛利率為23%,同比下滑了3.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孚能科技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9.22%急速下滑至0.54%;國軒高科毛利率為18.3%,同比下滑7個百分點;鵬輝能源毛利率為16.45%,同比下滑3個百分點。
據業內人士測算,目前動力電池廠的原材料成本普遍上浮30%以上。“如果20%的漲價幅度能夠全面落地,基本能夠衝抵成本漲幅。”華北地區某電池廠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漲價尚未大範圍落地
“從成本角度來看,電池廠不漲價是不行的,這是短期趨勢。從實際情況看,雖然市場呼聲較高,但漲價能夠最終落地的並不多。”前述電池廠人士坦言,在與客戶協商過程中,電池廠的議價和保供能力是核心要素。
國軒高科較早向客戶發出漲價函,目前正在加速推進落地。“我們對於部分客戶的漲價政策已經開始實施,其餘大部分還在洽談中。從目前的情況看,基於原材料大幅上漲提出的漲價,客戶總體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反饋情況比較良好。”王海斌表示。公開資料顯示,截至9月中旬,國軒高科已完成價格調整的客戶達14 家,正在談判中的客戶5家。
孚能科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期市場部和銷售部已經在提價能力上有相關的培訓和鍛鍊,目前與相關客戶尚處於協商階段,對於漲價是否會最終落地及具體的日程表,細節暫不方便透露。
相對於下游整車企業,電池廠在供應鏈中的地位相對弱小,話語權不強,導致漲價基本不可能一蹴而就。前述電池廠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針對戰略客戶、重要客戶、一般客戶等不同的客戶等級,電池廠的漲價策略是不一樣的。“對一般客戶漲價相對來講比較簡單,落地的可能性比較高;對於戰略客戶,我們更著重於穩定關係,以簽署後期長期訂單、戰略協議為主,漲價幅度可能會小一點,而且就算漲價可能要進行多輪商談,進度會慢一點。”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多數整車廠尚未收到動力電池漲價通知。長安汽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大部分新能源量產車型動力電池由寧德時代和中航鋰電供應,目前前述電池廠還沒有對公司提出漲價要求,不過後續電池會不會漲價還得看原材料的供應情況,一般來說供應鏈單個環節不會獨自承受成本壓力。華東地區某客車廠商內部人士也表示,目前尚未收到電池供應廠商的漲價通知,就算要漲價,一般會採取協商方式,不會直接落地。
不過,在原材料供應緊張的背景下,優質電池產能呈現緊缺狀態,大型電池廠在供應鏈中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以前是買方市場,整車廠以量換價,採購越多,價格越優惠;現在直接倒了個,整車廠以價換量,會對保供能力強的電池廠給出一定的溢價空間。”前述電池廠內部人士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如果電池廠能保供到1萬套,整車廠可能會以獎勵形式對電池廠進行補貼,相當於變相漲價了;但如果只能保供5000套,就未必能拿到前述獎勵。“電池廠的保供能力越強,產品穩定性越好,在車企面前的議價能力就越強。”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目前下游整車廠面對的不僅僅是電池漲價,還有來自鋼材、橡膠等原材料的全面上漲,業績已然承受巨大壓力,或將延緩電池價格傳導節奏。資料顯示,前三季度,汽車製造業累計實現利潤3799.7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比1-8月回落4.3個百分點;中汽協表示,估計10月後汽車製造業利潤可能呈現負增長。“現在是電池廠最難受的時候,上游材料廠水漲船高,下游車企不會立即買單,又擔心同行業不一起調價失去訂單。但當成本壓力到了確實無法承擔的地步,一定都會漲價,且在市場端有所體現。”華北地區一位材料廠內部人士表示。
價格拐點何時到來
層層傳導的價格機制下,終端消費者處於產業鏈最末端,是否會受到漲價波及?相關產品價格何時企穩?
獨立汽車分析師張翔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汽車產能嚴重過剩,車企一般不會貿然對終端漲價。但在成本壓力下,車企對消費者的優惠力度和附贈服務可能會減少,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提價。
蔚來汽車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收到在售車型漲價的通知,但現階段搭載75度電池的標準續航版車型拿不到貨,長續航版的100度電池車型尚能正常供貨;江淮汽車銷售人員表示,公司新能源汽車價格暫未調整,但此前對於消費者的購車貸款貼息服務,近期開始出現退坡跡象。
“從源頭看,本輪漲價反映的是一種供需錯配。新能源車市需求火爆,礦產資源及材料廠擴產速度跟不上,疊加鏈條中存在惜售、囤貨等情況,放大了供需矛盾,推升各環節價格普漲。但漲價一旦在終端產品上有了體現,勢必會導致一定程度的需求放緩。當需求放緩後,整個鏈條的價格就會逐步下降。”前述材料廠人士告訴記者。
“目前上游原材料價格漲幅已經對下游需求形成抑制,個人認為應該接近頂峰了。”前述電池廠人士表示,今年9月份,小的電池廠裝機量幾乎看不到了,因為確實面臨很大的成本和資金壓力。搶不到原材料,即便高價搶到了原材料,一生產就意味著虧損,不得不停下步伐。 “不過,頭部電池廠還是在加大力度搶裝機量,預計今年四季度原材料還是會維持現狀。”
需求側觀望情緒濃烈,供給側卻在持續加碼產能,短期供需錯配有望緩解,價格持續上漲的基礎或將不復存在。“目前很多化工企業在加速上游原材料端的佈局,這些企業在成本、工藝上都有很大的優勢,隨著這些企業的進入,上游原材料的產能瓶頸會加速緩解,行業供需關係一旦轉變,漲價的態勢必然不會持續。但具體時間目前還不太好預測,快的話明年一季度,慢的話可能會在明年下半年,應該不會比這個更晚了。”以磷酸鐵鋰為例,需求爆發不僅促使傳統生廠商加碼擴產,還吸引來自鈦白粉和磷化工兩股力量跨界切入。今年以來,中核鈦白、龍佰集團相繼釋出公告,制定數十萬噸規模以上的電池級磷酸鐵專案,湖北宜化、新洋豐等磷化工企業也延伸出磷酸鐵相關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供需兩端在尋找匹配,中間環節也可能釋放庫存。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瞭解到,碳酸鋰是今年漲價迅猛的代表品種,同時具備較長的保質期,因此被中間貿易商大量囤貨,“生產100噸,就賣50噸,囤50噸”。臨近年底,貿易商可能清理一部分庫存來回籠現金,因此會增加市場上的供給,壓制價格漲勢。
此外,資金湧入也對漲價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天津斯科蘭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積剛告訴記者,有銀行人士反映,今年資金難以進入房地產等傳統投資領域,因此就選擇流通性較強的硬需求產品,助推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從資源端看,磷資源等儲量都是足夠的,因此原材料供應只能算是“緊張”而非“緊缺”。
多重因素疊加造成原材料價格在高位持續波動,向下的訊號隨時可能到來。李積剛表示,近期公司已經不再生產磷酸鐵鋰,“我擔心高價採購回來原材料,緊接著價格掉頭貨就砸在我手裡,價格上漲得慢,但跌起來是很快的。”
在前述電池廠人士看來,一個產業要走上規模化批次化的生產,降價是一個趨勢,漲價是不符合行業發展邏輯的。“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上游掙得盆滿缽滿,中下游卻入不敷出,這不是一個健康發展的狀態,產業鏈上的企業都是相互依存的,最好的模式應該是和諧共生。據我所知,類似大眾這樣的整車廠在對供應商的管理中,會嚴格測算供應商的原材料成本,並給出一定的毛利空間,電池廠需要做的是透過自己的努力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降低費用,提升利潤水平。”
漲價潮成為壓力測試
此起彼伏的漲價大潮下,產業鏈各環節暗流湧動,一輪新的洗牌已經悄然來臨。對於“腹背受敵”的電池廠來說,目前的艱難時刻就像一塊試金石,檢驗著企業的戰略佈局成色。
“很多對供應鏈有佈局的企業,像寧德時代、中航鋰電就相對平穩,不會出現大比例的物料短缺。但對一些供應鏈資源沒有佈局的小企業,可能會面臨買不到料、供應中斷的情況,缺乏成本競爭優勢,如果市場短期無法好轉,這些小企業就會迅速被淘汰掉。” 前述材料廠人士告訴記者,電池行業已經是頭部效應非常明顯的行業了,未來會更加集中。
據記者瞭解,現在大部分上游材料廠不再接收銀行承兌匯票,要求電池廠現款提貨;而對於下游整車廠,電池廠卻不太可能提出現款要求,電池廠的現金流壓力驟增,不具備資金實力的小型電池廠舉步維艱。“這個時候就是頭部企業擴充版圖、搶佔市場的好時機。”前述電池廠人士表示。
除卻電池廠,上游材料廠其實也面臨洗牌。“雖然目前來看,材料廠普遍盈利處在高位,但明年一定會出現分化。如果企業只顧當下盈利,不考慮提升產品品質、以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後續就有可能在供需關係趨於平衡時被市場淘汰。”前述電池廠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雖然原材料很難搶,但在實際與客戶打交道過程中,還是感受到了品質和服務的差異,有的趕著賺快錢,有的卻已經加速打磨產品,謀劃新局了。或許現在迫於材料緊缺會與相對低端的供應商合作,但當潮水退去,低端市場產能一定會退出市場。”
在李積剛看來,向下遊傳導價格是最簡單的方式,但終究會損傷企業的競爭優勢。短期來看,材料環節的價格傳導相對順暢,但鋰電材料將來要走向大宗化,成本和品質的把控能力將至關重要。
“除卻漲價,我們更多要從生產方面提升競爭力,比如提高自動化程度以提升生產效率,用大宗採購的方式向上遊獲得更好的議價權,加大研發投入最佳化生產工藝,以及尋找可以替代的原材料等。”李積剛表示,現在供給不足但未來也可能產能過剩,市場起起伏伏,最後總是優勝劣汰,有資源、技術、工藝優勢的企業才能長期生存。
前述電池廠人士坦言,總體來說,前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還是靠政策驅動,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忽視了品質問題,這兩年很大程度上是在消化過去產業發展不規範帶來的問題。如今新能源車市已邁入市場化驅動階段,優質產能成為稀缺品種,產業鏈上下游需要共同圍繞成本、品質、交付做文章,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這才是一個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