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確定退出,20年的三方合作局面將落下帷幕,“東風悅達起亞”的企業名稱或將成為歷史,成為一段難忘的記憶。
本就是多事之秋,韓系車在華處境堪憂,無論是北京現代,還是東風悅達起亞,都站在了車市的十字路口,眼睜睜地看著其他車企在加速奔跑,而自己的車卻無奈拋錨在路邊。
今年前三季度,韓系車累計批發銷量為37.31萬輛(月均4.15萬輛),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95萬輛,同比下降22.7%,是美日韓法德五大海外品牌車系中跌幅最大的車系。
相關統計顯示,現代悅動前三季度累計銷量26684輛,同比下降34.8%;起亞智跑,雖然也推出了全新智跑ACE車型,但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只有23762輛,同比大跌54.1%;起亞煥馳累計銷量23566輛,同比下降7.4%。
去年下半年開始,韓系車啟動換代戰略,多款全新一代車型相繼推出市場,但除伊蘭特外整體銷量都不高。全新一代途勝雖然在軸距和車身尺寸上加大了不少,外觀設計和配置都進行了升級,但銷量並無大的起色,前三季度途勝累計銷量只有17365輛,同比下降17.5%。
全新一代起亞K5累計銷量6970輛,換代後銷量小幅下降8.2%。全新一代索納塔累計銷量只有4948輛,同比跌幅達54.0%。而雄心勃勃的現代全新一代名圖,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只有5023輛,同比大跌71.5%。如今緊湊型轎車的空間越來越大,作為入門級中級車的全新名圖在競爭上並無優勢。
現代運動型轎車菲斯塔,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只有6775輛,同比大跌74.8%,銷量減少了20080輛。
此外,現代悅納累計銷量15873輛,同比下降6.9%;現代ix25銷量15180輛,同比下降38.9%。“最便宜合資SUV”起亞奕跑銷量14448輛,同比微漲2.8%;起亞K3銷量13083輛,同比下降33.3%;“老將”起亞福瑞迪銷量12887輛,同比下跌5.8%。而去年銷量不錯的起亞KX3傲跑,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只有12734輛,同比大跌64.0%,銷量減少了22612輛。
相比北京現代出售第一工廠後的日子窘迫,東風悅達起亞更是一地雞毛,苦苦掙扎。
肩負著扭轉困局、飽含期待的全新一代K5凱酷第四代嘉華,前者是平開低走,後者出師不捷,讓東風悅達起亞的信心倍受打擊,身心疲憊。資料顯示,今年 9月,東風悅達起亞累計銷量為13234輛,年度累計銷量不足12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17.63%。
更讓外界意外的是,由東風汽車公司、江蘇悅達投資、起亞汽車三方股東於2002年成立長達近20年的合資公司,日前業內傳出股東方之一、佔股25%的東風汽車有意退出的訊息,猶如一聲炸雷,讓本就有點風雨飄搖的這家位於江蘇鹽城的合資企業面臨重組的可能。
有訊息指出,東風汽車公司將在明年退出東風悅達起亞,如果不出意外,東風汽車所持有的股權或由起亞汽車接盤。目前,此說法並未得到東風方面官方確認。
倘若情況屬實,退出東風悅達起亞公司,將是東風汽車斷臂求生的一招,相信東風方面肯定也是反覆權衡和再三評估,雖有諸多不捨,然則面對東風悅達起亞持續多年不振的局面,即使再多的堅持和耐心也被無望的歲月消耗殆盡,與其守著難解的僵局,倒不如及時止損,或可覓得一番新天地,將更多資源和精力投射到自有品牌及更有發展潛力、效益更好的企業和產品上,更符合東風汽車的長遠戰略和規劃目標。
有分析認為,東風汽車急於剝離不良資產,一方面源自較低的股權導致無法控制東風悅達起亞,且對東風悅達起亞的未來發展能否轉危為安不夠自信,另一方面則是東風汽車發力自主機板塊的規劃所致。
公允地說,屬於東風悅達起亞的高光時刻,也曾有過。憑藉旗下產品高性價比的特點,東風悅達起亞在中國車市可謂高歌猛進,銷量持續攀升, 2016年銷量更是高達65萬輛。那時三方股東也是歡呼雀躍,意氣風發。
苦盡甘來,甘盡苦來。時間到了2019年,東風悅達起亞以28.9萬輛的銷量成績,創造了近10年來的新低——比2018年的37萬銷量下降不少。2020年,其銷量只完成了24.9萬輛,比上年少了4萬輛,同比下跌16%。
在林言看來,無論東風悅達起亞困境如何,哪怕東風汽車退出,悅達和起亞也會堅守到最後一刻。東風悅達起亞可謂是鹽城當地的龍頭企業、招牌企業,對當地的悅達集團來說,辛辛苦苦撫養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手拉扯大實屬不易,怎麼可能說退就退。而起亞汽車也是深耕鹽城幾十年,一路走來,風風雨雨,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怎會輕言放棄中國市場。
接下來的劇情脈絡可以想象,起亞大機率接手東風汽車留下的股份,完全控控合資公司,意味著起亞汽車將成為 “股權放開”政策的又一家外方企業。即使悅達方面也願意接手東風的部分股份,至多拿得5%,總達30%而已,而起亞股份至少持有70%。隨著東風的退出,企業名稱將作改變,悅達和起亞的合作將重新回到2002年之前的基本格局,只是今非昔比,當年彼此的股比可是50%:50%。
如果,東風方面確定退出,20年的三方合作局面將落下帷幕,“東風悅達起亞”的企業名稱或將成為歷史,成為一段難忘的記憶。
無論前路怎樣,無論未來如何,還是希望這家合資車企能夠堅持下去,不為別的,只為中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