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我經常去緬因州釣魚。我很喜歡用草莓和奶油做魚餌可是我卻發現魚兒不喜歡吃它們,而喜歡吃蚯蚓。於是,我在釣魚時就拋去了我的喜好,而去照顧魚兒的喜好。也就是我不再用草莓和奶油作魚餌,而是把串著蚯蚓和蚱蜢的魚鉤沉入水中,並問魚兒:“你們是不是想嚐嚐啊?”
釣魚是這個思路,那麼若想籠絡人心,是不是也可以試試同樣的辦法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時任英國首相的勞埃德·喬治就是如此行事的。有人問他:為什麼其他戰時將領,比如威爾遜、奧蘭多克萊蒙梭已經漸漸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而他卻仍然身居要職?他回答道:假如非要我為自己身居高位找一個原因的話,可能就是因為我懂得“因魚下餌”的道理。
為什麼我們總念念不忘自己的所需呢?這是十分幼稚的行為。
在百米賽跑中取得好成績。
應該謹記這一點。看下面這個故事:
一次,愛膚生和他的兒子打算將一頭小牛弄進牛舍,可是小牛不願意進去,所以無論愛默生父子兩人如何使勁兒,小牛都會挺直了腿向後用力,不肯向前。父子倆堅持著自己拉牛進棚的想法,不作任何退讓,由此雙方僵持著。一個愛爾蘭女傭看見父子倆的窘境,走上前將手指輕輕地地放在小牛的嘴裡,一面讓小牛吸吮手指,一面向牛舍退去,最後順利將小牛引進了牛舍。
這位女傭儘管沒有多少學識,但是至少在這種情況下她比愛默生更瞭解小牛的心思,更懂得如何與小牛交流。
不可否認,從一出生開始,你的每一個行為就都源自你內心的某種慾望。也許你會反駁說,給紅十字會捐錢可不是為了自己。這件事應該這麼看:你捐款是因為你想要幫助人,去做一件無私神聖的事情,你希望藉此獲得滿足感。《聖經》中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假如你對上述情感的渴求低於你對金錢的擁有慾望,那麼,你就不會捐這筆錢了。當然,你捐款也可能是因為不好意思拒絕,或是因為有人要求你這麼做。不過無論怎麼說,你之所以捐款是因為你渴望獲得什麼東西。
哈里·奧弗斯特里特是《影響人類行為》(In Huencing Human Behavtor)一書的作者,他在這本著作中談道:“行為最根本的動力是人類的慾望......無論是在商界,還是在家裡,抑或在學校或者在政界,假如你想讓別人聽你的話,首要途徑就是引發他人的強烈欲求安德魯·卡內基曾是個窮小子,他的第一份工作每小時只掙兩
他雖然只接受了 4年教育,卻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卡內基有兩個侄子在耶魯大學上學,他們的母親放心不下,經常寫信給他們;可是他們在耶魯大學忙著自己的事情,忽略了母親的擔心和顧慮,從來不給家裡回信。
卡內基說他有辦法讓兩個侄子回信,並與人賭 100 美元。之後,他給侄子寫了一封信,整篇都是閒扯的廢話,只在附言的部分隨意說隨信給兩人各寄去了 5 美元鈔票
可是,他並沒有在信封內放人鈔票
奇蹟出現了,他的兩個侄子回信了。侄子在信中寫道:“謝謝安德魯叔叔的關心,可是.....”我想即使我不說後面寫的是什麼,你也應該猜得出來。
我有一個名叫斯坦·諾瓦克的學員,他來自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一次,他給我們講了一個他家裡的事情。諾瓦克的小兒子蒂姆該上幼兒園了,可是小傢伙卻不願意去。下班回到家的諾瓦克看見躺在地上又哭又鬧的蒂姆,小傢伙表示不願意去幼兒園。這件事要是放在平時,諾瓦克會把兒子趕回房間,告訴他要乖乖聽話,準備好第二天上學。但是那一次,諾瓦克意識到這樣做並不能讓蒂姆真正願意上學,於是他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換作是我,我會因為什麼而想去幼兒園呢?”最終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拿出紙和筆,跟妻子一起列出了幾項蒂姆可能會喜歡的活動,比如手指繪畫、唱歌,還有交際活動,然後他們開始行動起來了。
你渴望獲得什麼東西。
哈里·奧弗斯特里特是《影響人類行為》(In Huencing Human Behavtor)一書的作者,他在這本著作中談道:“行為最根本的動力是人類的慾望......無論是在商界,還是在家裡,抑或在學校或者在政界,假如你想讓別人聽你的話,首要途徑就是引發他人的強烈欲求安德魯·卡內基曾是個窮小子,他的第一份工作每小時只掙兩
他雖然只接受了 4年教育,卻知道如何與人相處。
卡內基有兩個侄子在耶魯大學上學,他們的母親放心不下,經常寫信給他們;可是他們在耶魯大學忙著自己的事情,忽略了母親的擔心和顧慮,從來不給家裡回信。
卡內基說他有辦法讓兩個侄子回信,並與人賭 100 美元。之後,他給侄子寫了一封信,整篇都是閒扯的廢話,只在附言的部分隨意說隨信給兩人各寄去了 5 美元鈔票
可是,他並沒有在信封內放人鈔票
奇蹟出現了,他的兩個侄子回信了。侄子在信中寫道:“謝謝安德魯叔叔的關心,可是.....”我想即使我不說後面寫的是什麼,你也應該猜得出來。
我有一個名叫斯坦·諾瓦克的學員,他來自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一次,他給我們講了一個他家裡的事情。諾瓦克的小兒子蒂姆該上幼兒園了,可是小傢伙卻不願意去。下班回到家的諾瓦克看見躺在地上又哭又鬧的蒂姆,小傢伙表示不願意去幼兒園。這件事要是放在平時,諾瓦克會把兒子趕回房間,告訴他要乖乖聽話,準備好第二天上學。但是那一次,諾瓦克意識到這樣做並不能讓蒂姆真正願意上學,於是他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換作是我,我會因為什麼而想去幼兒園呢?”最終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拿出紙和筆,跟妻子一起列出了幾項蒂姆可能會喜歡的活動,比如手指繪畫、唱歌,還有交際活動,然後他們開始行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