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國強
有一些鳥類十分近似,比如赤頸鶇與紅尾鶇。昨天我在《拍攝鳥類“大頭照”的意義》一文中舉了一個資深觀鳥人誤將赤頸鶇認做紅尾鶇的例子,文章發出後才得知對此犯糊塗的竟然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是上了一些鳥類圖鑑的當。一般鳥類圖鑑編者為了不產生異議,大多選擇非繁殖羽的赤頸鶇圖片,因為此時的赤頸鶇赤色的頸羽大多退縮,在頸胸部形成了較整齊的界限,因而特徵十分明顯。但實際上許多鳥類都有個體差異,按圖索驥難免犯糊塗。
這是人們心目中的標準赤頸鶇
赤頸鶇的確與紅尾鶇較相近,尤其是繁殖羽時,都是一襲紅裝,不近距離細加鑑別,很容易混淆。但這也並不是就難以識別,關鍵是抓住最主要的特徵差別。赤頸鶇與紅尾鶇雄鳥在繁殖期最近似,遠看都是豔麗的紅胸,但赤頸鶇的紅胸畢竟與腹有一定的界限,即使腹部也泛紅,也色彩較淺,界限分明,而紅尾鶇雄鳥在繁殖期卻是一紅至尾,沒有明顯的界限,尤其是兩脅幾乎與胸同色。
繁殖羽的赤頸鶇雖然腹部也沾紅,但與豔紅的胸部形成鮮明的界限
紅尾鶇繁殖羽雄鳥從頸至尾紅色均勻無界限
紅尾鶇雄鳥在繁殖期眉紋雖然也紅,但明顯淺於胸紅,而赤頸鶇繁殖羽時的眉紋卻與胸羽一樣嫣紅。有趣的是,在非繁殖羽時紅尾鶇雄鳥的眉紋大多變白,反而是雌鳥更紅,與胸羽的淡紅相同。
非繁殖羽紅尾鴻雄鳥眉比方變白
最主要的特徵還是體羽,赤頸鶇的體羽較暗淡,而紅尾鶇的體羽則鮮亮。赤頸鶇的背羽是一色的灰,沒有雜色,僅翅膀色較淡,而紅尾鶇的背羽和翅膀羽色中卻雜以大小不一的胸斑色斑塊。即使有的這種斑塊很小,卻也幾乎找不到沒有的。
繁殖羽赤頸鶇雄鳥背羽呈統一的灰色
紅尾鶇雄鳥無論何時體羽都雜以紅斑
赤頸鶇與紅尾鶇一樣,都是大連的冬候鳥,也同樣都是早遷候鳥,每年4月中旬就已經很難見到了,而集中遷徙更是在4月初,這就使得許多觀鳥人沒機會看到它們的繁殖羽,而看到的機會只有秋季早遷而至的個體。比如,當它們中的個體於10月上旬就遷來時,其中的雄性成鳥就會帶著繁殖羽,而11月上旬後遷徙而來的就難有帶繁殖羽的雄性成鳥個體。
赤頸鶇雄鳥只有早遷抵達時才會帶有繁殖羽
晚遷的赤頸鶇都變成了“標準羽色”
如前面說到的,許多鳥類在不同時期羽色差異很大,一般的鳥類圖鑑多選用的是繁殖羽,這就使得涉足不深的觀鳥人難得不犯糊塗。在此方面我挺欣賞《臺灣野鳥手繪圖鑑》,這本圖鑑對一些鳥類不同時期的羽色都做了較準確的描繪。
最後介紹一下今天(2021-11-04)的候鳥觀察情況:昨天天明前下了場小雨,使得當天僅記錄到紅脅藍尾鴝雌鳥、黃喉鵐雌鳥各一隻,是做候鳥觀察記錄以來最少的一天。今天早晨大霧,空氣都像被水洗過似的,兩個小時內僅記錄到一隻黃喉鵐雌鳥。10時20分後候鳥稍有增多,共記錄到黃喉鵐、紅脅藍尾鴝、黃腰柳鶯、樹鷚、鴝姬鶲、北紅尾鴝、紅尾鶇、斑鶇共8種候鳥。如果沒有昨天的最低值墊底,這也是候鳥觀察高峰期歷年最少記錄。今秋真的不可思議,鳥兒們怎麼了?
感謝關注,後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