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刺是臨床常見症狀之一,雖不是什麼大病,治療卻相當棘手。其發病特點是:晨起下床後疼痛劇烈,常跛足而行,適當活動後疼痛稍減,正常而行。不走路則不痛。
前賢都認為其發病機制系腎虛之故,千百年來,舉世同音,已成定論。近賢秦伯未老先生曾經警告後學,此證“雖系小病,卻宜峻補(《謙齋醫學講稿》)。”
楊承岐老中醫從醫以來,發現單純補腎很難效遂人願,有的患者甚至終身不愈。誠然,跟骨刺屬“骨質增生”範酵。腎主骨,跟骨刺的發生必與腎有關,腎有虛無實,其病理機制當然是腎虛。
但補腎是慢性舉措,是一項長期而非常艱難的任務,宜從緩圖治,欲速不達,非數週、數月甚或數年的療程難以收功。一個足跟痛的患者,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一定限制,相當痛苦,我們再從緩圖治似乎也不太現實。
近幾年來,楊老根據“緩則治其本、急則治其標”的原則,從臨床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個連燻帶洗的處方,用於治療足跟痛,療效較好且起效快捷。茲簡介如下。
足浴湯組成:川烏30g,草烏30g,膽南星15g,透骨草30g,威靈仙30g,蒲公英30g,皂角刺15g,防風30g。用時將諸藥相合放於盆內加水2000ml,煎煮30分鐘取下後加食醋100ml,起初溫度過高可將患足置盆口上蓋一白布燻蒸,待溫度適宜後再將患足放於藥液內浸泡,總共時間不少於30分鐘。藥液可於第二天加熱後重復使用,一般夏季用2~3天,冬季用1周。年近四十歲的常某一年來經常足跟疼痛、活動受限、跛足而行。縣醫院拍片診斷為“足跟骨質增生”,屢進布洛芬、萘普生、骨刺片、壯腰健腎丸等,疼痛不見好轉,1988年2月求治於餘。查其舌脈正常,用“足浴湯”連洗6劑而愈。
精彩點評:本方是根據足跟痛的症狀特點、發病機制,結合中西醫不同的理論體系而創立的。方中川烏、草烏能散寒鎮痛;膽南星能祛風溼,散痰結,消除骨刺;威靈仙能軟堅散結,治頑痺痛風,助膽南星消除骨刺;透骨草祛風活絡治痛;防風能散風勝溼止痛,緩和川烏、草烏的不良反應;六者都為調理神經系統功能藥。蒲公英清熱解毒,解除骨刺刺激引起的炎症反應,改善區域性微迴圈,利於骨刺消除,為調理迴圈系統體質藥;皂刺辛溫走竄,引諸藥透皮入骨,消腫止痛。諸藥相合,軟堅散結,去除骨刺,消腫止痛。熱藥外浴,透皮入骨,可減少其不良反應。用其利而舍其弊,且患者痛苦小,使用方便,樂於接受,是治療足跟痛的理想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