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髮展,人民幣使用的頻率在不斷降低,移動支付開始興起,央行也推出電子版人民幣。 近日,在2021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法定數字貨幣試驗區”正式揭牌。據央行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受邀白名單使用者已超1000萬,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個、對公錢包351萬個,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筆、金額345億元。
貨幣在我國已有4000年的歷史,我國是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貨幣也可以說是一種等價交換,它本身沒有多大價值,但取決於它所代表的社會財富的數量,全球貨幣也是不一樣的,代表的價值也不一樣。最早的貨幣是採用天然貝殼,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貨幣也發生了多次變化,過去我們的貨幣大多使用鑄幣,如銀錠、銀元寶、銅幣、銀元等。
但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這種貨幣並不容易攜帶,後來的貨幣時代也迎來了很大的變化,紙幣開始流通,在民國時期,我國的紙幣開始進入市場,至今我國仍處於紙幣時代。雖然移動支付開始興起,但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支援這種方式,很多國家並不認同移動支付,但現金是世界上每個國家都認可的一種方式,它具有流動性。因此不能為了國家間的經濟交流而輕易取消現金,而在移動支付比較完善的中國,現金也是不能輕易取消的。
可以說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的貨幣也一直在變化,只能說我們的時代越來越智慧了,但紙幣並沒有被淘汰,人民幣作為中國的法定貨幣,是存在背書的。全球200多個國家有200多種不同的貨幣,不同國家的貨幣名稱自然也不同,比如美國的貨幣叫美元和美金,日本的貨幣叫日元,法國的貨幣叫法郎等等,那麼中國的人民幣在國外又被稱呼什麼呢?
美國的錢叫美元很容易理解, “元”是我國對貨幣的通稱。加上“美”一詞來指代美國貨幣也是理所當然的,而日元也是如此,但是為什麼美元還叫美金呢?這背後頗有一些故事。
1945 年 12 月 27 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促進戰後經濟復甦,西方22國共同簽署《佈雷頓森林協定》,宣佈正式確立“佈雷頓森林體系”。而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因此美元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一個錨,長期以來,美元對我國的匯率都極其之高,總之就是美元很“貴”,所以被我們稱為“美金”。
而在法語中,“自由”在法語中稱為“FRANC”,在中文裡稱為“法郎”,從此法郎這個稱呼就出現了。在接下來的數百年裡,法郎在法國流通,直到2002年法國開始使用歐盟歐元作為流通貨幣,法郎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在知道了其他國家的貨幣名稱後,許多人一定很好奇外國人是怎麼稱呼人民幣的。 1948年,北方多地已經成為解放區,為方便人民生活,中國人民銀行成立,開始著手發行統一貨幣。中國人民銀行的命名就是“中國人民的銀行”的意思,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的錢”自然就叫人民幣了。
然而,中國人民幣在國外的兩個最重要的名稱並沒有體現出我們對人民幣的深刻含義。在國外,中國貨幣最流行的民間名稱是“RMB”,其實就是人民幣拼音首字母的縮寫,感覺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也簡明扼要,以至於“出口轉內銷”,經常我們這樣稱呼它。因為人民幣只是我們習慣的拼音縮寫,中國人一眼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但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不知道拼音是什麼,那麼外國人到底怎麼稱呼人民幣呢?
我們可以從其他國家的貨幣名稱推匯出中國的貨幣名稱,比如美元的國際名稱是USD,US是指美國,D是貨幣單位,日元的國際名稱是JPY,JP是指日本,Y是貨幣單位,因此,我們可以推算出人民幣的國際名稱是CNY。
除了這個說法,還有另一種說法,即“CNY”中的“CN”代表中國在因特網上的固有域名, CN域名也是全球唯一由中國負責管理的頂級國際域名,所以外國人把“CN”等同於“中國”,“CNY”自然就轉變成了中國的錢,也就是人民幣。
除了以上兩種對“CNY”的解釋外,在一些國外民間看來,“CNY”其實是指“Chinesenewyea”,即“中國新年”和“中國春節”。說到人民幣,大多數外國人都理解“哦,中國的春節”、“中國的新年”和“中國的錢”,由此可見,中國以及中國文化正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國家,也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瞭解,甚至喜歡和迷戀。
目前我們在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現金,時代的轉變也極大地改寫了我們的支付方式,在國內移動支付已成為一大趨勢,人們已經習慣了使用微信或支付寶進行支付。只有一些老人還在使用人民幣。但也存在這樣一個現象,在花現金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能感覺到自己花了多少錢,會心疼。但是在使用移動支付或數字貨幣交易時,並沒有什麼感覺,只是覺得自己轉賬出去了一些號碼,這也導致許多人在透支信用卡時根本不記得他們花了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