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煙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張靈甫與我軍為敵,是在解放戰爭的華東戰場上,而徐向前則在山西對付他的老鄉閻錫山,二人毫無關聯,風馬牛不相及。但實際上,兩人在1934年就交過手,這一年張靈甫31歲,官居團長;徐向前33歲,執掌紅四方面軍。
1934年冬天,紅四方面軍得知了紅一方面軍撤出江西蘇區的確切情報。這一訊息無疑是令人震驚的,四方面軍開動所有電臺,千方百計截獲蔣軍電報,將有用的情報及時轉給一方面軍,同時密切關注他們的動向。
遵義會議,明確了北渡長江的戰略計劃,為此給四方面軍發報,讓他們派一個師前來策應。也就在這個時候,徐海東領著紅25軍已經打到了陝南一帶,也需要四方面軍派人前去接應。如此一來,就給四方面軍張主席、陳昌浩、徐向前出了一個難題——派去的人少了,容易被吃掉;派去的人多了,川陝根據地就保不住。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的意見,是先向川北地區進軍,拿下廣元和昭化。這樣做就控制了嘉陵江兩岸川陝交界的咽喉之地,同時解決了目前迫在眉睫的兵源和糧源問題。有了這塊寶地,之後無論南下接應一方面軍還是東進接應紅25軍就都有了依託。
打過嘉陵江的主張,徐向前幾個月前就提出來了。川陝蘇區儘管取得了“反六路圍攻”的勝利,但整個根據地已經被戰爭破壞的民窮財盡,用張主席的話說,這裡就是“一塊被擠幹了的檸檬”。鑑於根據地已經養活不了8萬紅軍,因此徐向前主張打到外線去,拿下川北,進而控制隴南,把陝甘川三省連成一片。
張主席堅決反對這一主張,他是怕主力跳到外線去,根據地保不住了。另外,隴南一帶是胡宗南的地盤,那可是蔣氏嫡系,戰鬥力比川軍強得多,未必就能打得贏。時隔幾個月後,徐向前再次提出這一主張,張主席不得不同意了,因為形勢逼人,川陝根據地確實沒法久留,再者他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也就只好如此了。
徐向前之所以一心要向川北隴南進軍,除了檯面上的理由外,還有一個沒有說的原因,那就是他要會一會這個胡宗南。蔣軍嫡系部隊裝備好、訓練好,和他們交手,無論是繳獲的裝備還是抓來的俘虜,都比川軍要好得多,對提升紅軍戰鬥力大有好處。
廣元和昭化是川軍軍閥鄧錫侯的地盤,但他們在“反六路圍攻”中已被打殘,懼紅軍甚於懼虎豹。為了守住地盤,鄧錫侯不得不親自前往甘肅天水拜見胡宗南,請他出兵助戰。蔣軍嫡系部隊覬覦四川早已不是一天兩天,只是苦於找不到出兵合理的藉口,這一回人家上門來請,豈有不應之理?胡宗南欣然答應,派出5個團前往,並命獨立旅旅長丁德隆統一指揮。
比徐向前小3歲的丁德隆,同樣是黃埔一期生,徐向前對他並不陌生,瞭解此人性格謹慎沉穩,用兵按部就班,擅長防禦,習慣於將主力放在核心陣地,把較弱的部隊放在外線,等敵軍攻破外線、三鼓而竭的時候再出動主力反擊。他的獨立旅是胡宗南主力,各級軍官幾乎是清一色的黃埔生,平素訓練嚴格,戰鬥作風硬朗,加上裝備精良,戰鬥力是手持“九響棒棒”的川軍不能比的。
徐向前觀察廣元、昭化地區的佈陣,發現丁德隆的部署有兩處值得注意:一是他佈防於羊模壩的部隊為補充旅第1團,此團多為新兵;二是廣元城外城隍廟的守軍是第1旅第1團,該團不屬於獨立旅本部編制。這兩處均為廣昭的外圍據點,丁德隆安排配屬給他指揮的友鄰部隊駐守,顯然有儲存實力和伺機反擊的意圖。
1月22日,廣昭戰役打響。蔣軍嫡系部隊的戰鬥力果然強悍,補充旅第1團儘管都是新兵,卻能在紅四方面軍9個團的圍攻下硬頂了一天。紅軍最終基本全殲該團,但犧牲了兩位副師長,部隊足足休整了三天才向廣元發起進攻。
廣元城外有城隍廟和九龍山兩處外圍陣地,分別由第1旅第1團和獨立旅第3團把守。丁德隆親自守在廣元城內,和他一起守城的是該旅第一團,團長不是別人,正是黃埔四期生張靈甫。
紅軍兵分兩路,以紅10師3個團攻擊城東城隍廟,以紅88師和紅93師攻擊城西九龍山。戰鬥極為慘烈,寸土必爭,步步喋血。城隍廟守敵遇到紅軍3個團的攻擊,兵力損耗嚴重,請求丁德隆派兵增援。丁德隆不僅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反而下令撤掉從城東通往城內的浮橋,美其名曰“堅定其背水一戰之決心”。
戰至27日,紅30軍主力架設浮橋,搶渡嘉陵江成功,攻佔廣元飛機場,加入城西戰鬥。29日,紅軍集中93師和88師夜襲烏龍堡,紅10師也在城東發起總攻。進攻烏龍堡的部隊連破蔣軍四道防線,使敵全線動搖。
眼看形勢危急,心理快要崩潰的丁德隆打算棄守廣元城。不過,他身邊的團長張靈甫比他要沉得住氣。張靈甫讓丁德隆把心放寬,拍著胸脯說,他能擔保廣元無憂。他這麼說並非空口說大話,而是有分析依據的。張認為,紅軍在廣元城外圍已經激戰一週,每攻破一道防線都要“脫層皮”,即使他們能夠突破層層防線攻到城下,也無法再突破第1團預設的三道堡壘。張預計,只要再頂上幾天,紅軍肯定會撤圍而去。
“堅持最後五分鐘”,是徐向前說的話,這個道理,張靈甫也懂。
被張靈甫打了氣的丁德隆,鼓起勇氣,下令撤掉城西通往城內的橋樑,令第3團死守烏龍堡,人在堡在,堡亡人亡。蔣軍上下破釜沉舟,決心和紅軍決一死戰。
戰局的發展證實了張靈甫的判斷。1月29日,徐向前下令撤軍,結束廣昭戰役。之所以要撤軍,徐向前的解釋是因為對敵情、地形的瞭解不夠,導致羊模壩一仗,失去了野外殲敵的戰機,不得不轉入陣地攻堅。紅軍缺炮火,硬啃啃不動,打成消耗戰得不償失,最終只有撤出戰鬥了。徐向前認為,這一仗雙方打了個平手。
廣昭戰役不是很有名的大仗,但其歷史影響力非同小可。這一仗,使徐向前看到了胡宗南嫡系部隊在裝備和訓練上的優勢,加上地形不利,目前進軍甘肅還不是時候。而張主席則對胡宗南更加心存畏懼,這也是他之後一直反對北上陝甘的原因之一。
丁德隆因這一仗升任師長,不過一年後,卻在山城堡被另一位黃埔同學左權打得大敗。張靈甫在這一仗中表現出搶眼,深得胡宗南的賞識,之後青雲直上,便源自於此。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