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素有“常勝將軍”之稱,其一生戰功赫赫,當大家問起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秘訣時,林彪只是說了句:“槍炮聲一響,所有人必須聽我的!”
然而在解放廣東和廣西的時候,開國大將陳賡卻兩次違反林彪的軍令,也讓林彪見識到了什麼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
那麼軍事世家出身的陳賡將軍,為何要在戰場上兩次公然違抗林彪的命令呢?毛主席得知這件事後又是怎麼處置的呢?
陳賡和林彪的淵源
陳賡早年曾是林彪的上級,在南昌起義時林彪是第11軍25師73團三營七連的連長,陳賡則是第20軍的營長。大家也應該知道陳賡和林彪都是黃埔軍校的學生,陳賡還是林彪的大師兄,因此林彪對他很是尊敬。
起義軍在向廣東進發的時候遭到國民黨錢大鈞部的攻擊,陳賡率部作戰。由於敵軍的火力太過強大,起義軍傷亡慘重。陳賡瞄準一個軍官放了一槍,但對方卻繼續前進,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一樣。
與此同時陳賡聽到了手榴彈的炸裂聲、急促的步槍射擊聲,他快速向兩邊掃去,只見自己的戰友和親密的同志都已經躍出了掩體,準備和敵人決一死戰。
陳賡也和其他戰士一樣縱身一躍,正準備向前衝的時候突然看見一個熟悉的瘦小背影往旁邊一閃,陳賡揮動著槍支朝他招呼:“林排長,你要去哪裡?”
林彪走過來喊了一句:“陳營長!我們連長犧牲了,要不我們撤退吧!”陳賡卻說:“沒有總部的命令,不允許撤退!”隨後命令林彪帶領連隊繼續向上衝。
林彪說:“我們人太少了,現在衝未免有些不利。”陳賡大喊道:“你再說我就槍斃你!”
林彪跳起來嘶喊著:“衝啊!”
戰鬥結束後,陳賡的左腿中了兩發子彈,後來陳賡談及這件事後,說:“林彪很會打仗,但就是需要有一個人去敲打。”
不過後來情況逐漸發生了改變,在紅軍進行長征的時候,林彪受到毛主席的賞識,職務也漸漸超過陳賡。紅軍長征抵達陝北的時候,林彪擔任紅一軍團的軍團長,而陳賡則擔任紅一軍團的師長。
後來陳賡曾向毛主席和周恩來公開表示,自己不願意在林彪的手下工作。因此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改編,陳賡旅就成為劉伯承第129師中的鐵旅。
1949年5月22日,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解放南昌後,部隊在南昌、豐城等地進行短暫的訓練。5月26日,中央軍委根據新的形勢,命令第四兵團歸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指揮,參與對白崇禧的作戰。
第四兵團的司令員是陳賡,而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員則是林彪,換而言之陳賡需要在林彪的領導下進行作戰。陳賡接到命令後沒有拒絕,而是說:“我們會協同四野主力作戰,一定會顧全大局,積極配合他們!”
此時白崇禧部正在湘贛邊境組織防禦,企圖阻止我軍向長沙、衡陽方向進攻,遲滯我軍向華南進軍。從南昌地區贛江西岸撤退的桂系殘部,繼續在湘贛沿線殘害人民,贛西崎嶇的人民群眾不斷派代表請求我軍渡過贛江西進,追殲殘敵。
當時四野的司令部在鄭州,而陳賡的司令部則在南昌附近,兩個司令部相距千里。
林彪為了能夠更好地追殲白崇禧在華南地區的部隊,他下令:
“陳賡的四兵團務必在7月中旬渡過贛江,經宜春進入湖南和白崇禧主力部隊作戰。四兵團的三個軍為第一梯隊,十八軍為第二梯隊。鄧華的第15兵團為四兵團的右翼,沿浙贛線和四兵團南北齊頭並進。”
林彪這一命令下達的時候,陳賡正在南京開會,由四兵團的副司令員郭天民召集各軍軍長研究作戰方案。最終經過研究,他們認為如果按照林彪的命令實施作戰計劃,只能打擊白崇禧的尾巴。
最重要的是當時正值酷暑,耗費大量軍力物力還只是消滅了白崇禧的尾部,如果再打疲勞戰的話,對下一步圍殲白崇禧部隊會有些力不從心。
陳賡在南京開完會後,也認為林彪的作戰方案有些不妥,便讓郭天民向林彪提出意見,建議林彪更改一下作戰計劃。林彪接到電報後沒有同意,而是發出電報:“繼續按照當初制定的作戰方案!”
陳賡從南昌回到兵團前線指揮部,正式向中央軍委闡述了自己的意見,他說:
“白崇禧陰險狡詐,如果正面與其作戰的話很難殲滅其主力部隊,必須要採取大迂迴的方式,這樣才能成功殲滅對方。而此次作戰則採取側面行動,根本不能對敵人構成包圍。
我部人馬過萬,一旦有動作就會被敵人發現。一旦被敵人發現我軍的行動,他們必定會快速退回兩廣,對於下一場仗很是不利。更何況我軍戰士大多都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因此建議利用我兵團的優勢搞大迂迴,佔廣州,堵截敵向廣東之逃路!”
除此之外陳賡也在電報中表示,部隊正在待命,準備隨時執行第四野戰軍的作戰計劃。
陳賡將這一電報同時上報給林彪和二野的首長劉伯承和鄧小平。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看了陳賡發來的電報後,表示很滿意,隨後同意了陳賡的意見。
7月16日中央軍委給第二、第四野戰軍的電報中明確指出:“和白崇禧部作戰的方法,不管是在茶陵還是在其他什麼地方,都不要採取近距離包圍的迂迴辦法,應該採取遠距離包圍迂迴的方法,這樣才能掌握主動。”
從7月中旬開始,按照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部署,四兵團開始向湘贛沿線挺進。8月上旬,部隊配合四野兄弟部隊,沿江西通往廣東的公路並肩向贛南前進,準備解放敵人盤踞的廣東省。
在廣東戰役中,陳賡違抗林彪的軍令
9月9日中央軍委下達向廣東進軍的命令,10月12日毛主席電令陳賡:“如果查明廣州一帶的敵人向廣西地區逃竄,四兵團必須馬不停蹄地進行跟蹤追擊。”
根據這一指示,陳賡得知左路軍進入廣州市區,守敵已經向西南方向逃跑時,與郭天民、劉志堅一起研究後,於10月15日命令各軍,為了避免混亂追擊敵人,決定第四兵團也就是右路軍所有部隊都不允許進入廣州市區,而是繼續向西南追擊,以此來擴大戰果。
同時陳賡還給第15軍軍長秦基偉打去電話:“我們不進廣州,命令45師急行軍直插佛山進行偵察,如果發現棄城逃跑的敵人就堅決截住,等主力部隊到達後再進行圍殲。如果敵人已經過了佛山,45師就尾追敵人。”
秦基偉接到命令後當即表示:“我們堅決執行命令!”
隨後陳賡又讓第十四軍沿著北江線向三水等地進行追擊,並以一個師的兵力直接截住敵人。
就在陳賡指揮各部奮勇追擊敵人的時候,林彪又給陳賡發來一個電報:“如果你們追不上敵人,就要立刻停止追擊。至於廣西的作戰,需要等整個部署和配合,然後進行統一的行動。”
林彪的電報是同時發到各軍的,陳賡認為如果此時各部都對從廣州向南逃的敵人停止追擊的話,將會放走敵人。一旦讓這些敵人逃到海南島,將會增加我軍解放海南島的困難,這樣做也不符合大迂迴的方針,也違反了毛主席的指示。
因此陳賡收到命令後當即將三個軍的軍長都叫來,並和他們進行交談。陳賡說:“追擊敵人不會犯錯誤,我們按照原定計劃,繼續追擊敵人。”第十三軍的軍長立刻說:“那個電報我們已經收到了,但沒有執行,堅決按照王先生的指示辦!”
這裡的王先生指的就是陳賡,是他當初在上海特科作情報科長用的代號。
第十三軍的軍長講完了,第十四軍的軍長也說:“請王先生放心,我們堅決按照當初制定的方針執行。”秦基偉接過話說:“王先生的指示我都聽明白了,堅決執行!”
10月16日9時,陳賡根據毛主席12日的指示,命令各軍繼續追擊逃跑的敵人。
就在這個時候陳賡又接到了毛主席的電報:
林彪同志,並告劍英、陳賡:從廣州逃走的敵人,不是向廣西逃去就是向海南島逃去。四兵團應該乘勝追擊,佔領高要等地,必要時佔領梧州,然後停下來休整等待下一步指示。
佔領以上縣城,一來可能殲滅大部分逃走的敵人,二來也是對入桂作戰完成了部隊的展開。
毛主席否定了林彪停止追擊的命令,陳賡得知後十分高興,馬上給毛主席回電,將已經查明敵向海南島逃走的情況,以及四兵團各軍追擊敵人的戰果進行了彙報。
這個時候敵人已經逃出100多公里了,陳賡當即下令由李成芳統一指揮6個師行動,殲滅敵人。全體指戰員忍著飢餓和疲勞,經過10晝夜的急行軍,最終在陽江等地追上了敵人。
經過兩天激烈的戰鬥後,四兵團徹底粉碎敵軍突圍的企圖,全部被我軍殲滅,10月26日勝利結束了廣東戰役。
這次戰役的巨大勝利,又是陳賡冒險違抗林彪的意願,進行了三次機動指揮取得的。其實陳賡一直擔著風險,心裡也是承受著巨大壓力的,畢竟違抗軍令可是非常嚴重的。
直到前線傳來已經將逃走的敵人圍殲在兩陽地區的資訊後,陳賡才將吊著的心放下來。
陳賡再次違抗林彪軍令,毛主席如何解決?
衡寶、廣東戰役結束後,四野主力部隊向湘桂邊界挺進,四兵團兵臨粵西,形成了從南北西三個方向合擊白崇禧集團的有利態勢。
退入廣西白崇禧部的處境非常艱難,不得不收縮兵力,以桂林為中心,沿著湘桂路以及兩側進行防禦。針對廣西的敵情,林彪制定了廣西作戰的部署,並向中央軍委作了報告。
6日毛主席批准了林彪的部署,但同時也提醒林彪和陳賡:“白崇禧部在無法逃往雲貴的時候,將逃向越南,我四兵團應該著重切斷白崇禧退往越南的道路。”
11月初,廣西戰役打響,西路軍從洞口向靖縣等地進行追擊敵人,南路軍四兵團則從博白挺進。就在這個時候向大西南進軍的第二野戰軍主力也已經突破了敵軍防線,成功逼向貴陽和遵義。
白崇禧退往雲貴高原的計劃不能實現,在處境十分困難的時候,他決定趁四野正面還沒有開始進攻的時候先發制人,採取東突南竄的策略。
23日林彪判斷敵人準備向岑溪方向逃走,認為此時是殲滅敵人的好時機。於是林彪決定先以主力部隊殲滅向信宜前進的敵人,再殲滅張淦兵團和餘漢謀部。
這天林彪命令四兵團火速率領三個軍的兵力北上截擊魯道源部,只留一個師的兵力在廉江佈防,阻止敵人可能向雷州半島逃竄。
對於林彪這一部署,陳賡感到十分詫異,不管張淦兵團,反而捨近求遠北上打魯道源部,這從時間上來說是根本來不及的。最重要的是以一個師的兵力守住廉江也是十分困難的,根本擋不住張淦兵團和餘漢謀部的攻擊。
這天20時,陳賡和副司令郭天民聯名致電林彪等人,提議先殲滅張淦兵團,隨後再殲滅魯道源部。然而林彪並不同意陳賡這一提議,堅決按照原定計劃執行。
24日林彪決定先殲滅魯道源兵團,再打張淦,林彪的考慮可能是四野主力還在北面,如果先打魯道源的話能夠集中兵力,如果先打張淦兵團的話,四野部隊很難追上。
不過如果先攻打魯道源,能否抓住張淦和餘漢謀部,林彪的考慮似乎有漏洞。因為僅僅靠一個師的兵力守住廉江幾乎是不可能的,按照陳賡的說法,這個師是豫西遊擊隊組成的,沒有打過什麼打仗,因此要頂住十多萬逃走的亡命徒,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
陳賡想要先追擊餘漢謀部,但他已經連續兩次違反林彪的軍令了,如果再不聽從林總的軍令,那麼勢必會損害林彪統帥的顏面,而且陳賡也不好意思再向軍委發電,說自己的請求。
大家都知道陳賡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因此他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命令指揮部天天更換地方,這樣一來指揮部的電臺也就不能開機了,不能開機就代表著接收不到林彪的命令,這樣既不算違抗軍令,也可以痛痛快快的打一仗。
當林彪聯絡不到陳賡的時候,也有一瞬間的惱怒,但惱怒之餘又覺得有些無奈。林總第一次體會到什麼叫做“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的滋味。
林彪無奈之下只好將這件事上報給中央軍委,雖然陳賡關閉了電臺,但林彪卻十分關心陳賡以及第四兵團的安危。畢竟陳賡是林彪的同門師兄,而第四兵團的戰士們也是在為人民而戰。
與此同時毛主席也很關心第四兵團的動向,他十分了解陳賡,也知道陳賡的倔脾氣上來後,是誰也拉不住的。毛主席為了緩和陳賡和林彪之間的尷尬,便以中央軍委的名義給陳賡發去電報,命令陳賡立即帶領第四兵團追擊餘漢謀部。
同時毛主席又致林彪、陳賡:“白崇禧於23日令其所部16個師向廉江等地進攻,這是殲滅敵人的絕佳機會。為此陳賡率領13、14、15、43四個軍,除了一個軍由羅定、容縣之線迂迴敵人側背外,剩餘主力部隊不要深入廣西境內,在廉江、化縣等地佈防,等敵人來攻打時再殲滅。”
這樣一來陳賡既可以繼續追擊餘漢謀部,也可以給林彪留一點面子。陳賡接到毛主席的電報後喜出望外,他命令手下將電臺開啟,並隨時向毛主席和林彪彙報第四兵團的進軍動向。
看到陳賡態度180度大轉變,毛主席和林彪都哭笑不得。
12月14日,經過34天激烈的戰鬥後,廣西戰役結束,此次戰役全殲敵軍大約17萬餘人。
敢說敢做的陳賡
1949年12月11日,根據中央軍委命令,第四野戰軍對第四兵團的指揮關係正式解除,第四兵團歸還於第二野戰軍建制。
從實際情況來看,第四兵團劃分給第四野戰軍指揮以來,林彪並沒有指揮動陳賡。當時陳賡也不是故意頂撞他,但從整個戰局的利益來看,又不得不這樣做。
陳賡違反林彪的指令也是不得已為之,林彪心中生氣,陳賡也是不好受的,但他為了大局著想,沒有讓這件事揮發和擴散。在公共場合的時候,陳賡總是講我們在四野首長的領導下如何如何,還是給林彪留有面子的。
1950年1月7日,陳賡在南寧召開的兵團黨委擴大會議上講話時,曾回顧部隊執行大迂迴、大包圍、大殲滅的戰略方針取得的經驗,至於對林彪的指示,陳賡沒有過多說些什麼。
陳賡的性格向來如此,有什麼說什麼,也不會拐彎抹角,他在黨內也是有名的敢說敢為的人。陳毅曾說過:“陳賡是我們黨的一門炮。”
解放戰爭緊張的時候,陳賡曾向軍委發了一封電報,內容是轉入外線進攻的三路大軍在艱苦連續作戰的時候,卻有一個單位一年只打了一次或者兩次戰役就休息了。
陳賡的電報沒有點名,但許世友、陳毅等人心中都是一清二楚的。毛主席將這份電報轉發到各個戰略區,許世友看後直呼:“也只有陳賡才敢向毛主席提這種意見。”
1950年陳賡作為中央代表前往越南抗法援越,從越南迴來後不久,又啟程前往朝鮮參與抗美援朝戰爭,實地考察戰場的情況。
1951年4月陳賡被任命為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率部入朝作戰。入朝不久,陳賡就提議在朝鮮修築“地下長城”,也就是著名的以坑道為骨幹的支撐點式防禦體系的最初設想,而這一設想也抗拒了敵人發動的戰爭。
面對敵人飛機、大炮、坦克掩護的瘋狂進攻,志願軍戰士憑藉著良好的工事和“地下長城”,致使敵人傷亡慘重。
1952年6月中央軍委電召陳賡回國,金日成為了表彰他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傑出貢獻,授予他朝鮮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陳賡的行裝還帶著朝鮮前線潮溼火藥味的時候,他又接受了另一項任務,那就是籌備一所大型的現代化軍事工程學院。
1952年7月陳賡在既沒有校舍,又沒有教授的情況下,開始執行這項艱難且有重大意義的任務。不管是制定規劃、選定校址還是招聘教員,都是由陳賡一手操辦的。
經過一年的努力,哈軍工終於成立,陳賡也被任命為院長兼政委。對於哈軍工在軍事教育和科研中發揮的突出貢獻,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於1959年1月參觀學院時曾說過:“在我國現有的條件下,這麼短的時間就辦起這樣一所完整的、綜合的軍事學校,在世界上也是奇蹟般的存在。”
陳賡在創辦哈軍工的時候,將好房子都讓給教授和專家住,自己則住在一個小平房內,只有三間屋子,每間大約8平方米。
1953年8月上旬,彭德懷參加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後回國,他專程來到哈爾濱看望陳賡。彭德懷在陳賡的小平房內仔細端詳,對他的做法連連稱讚:“你還是老作風!”
後來陳賡來到北京工作,組織上給他分配住房,陳賡叮囑說:“不要大房子,工作方便就行了。”
其實按照陳賡的資歷,可以分配一些比較好的房子,但他卻堅持要一套連中將級別標準也不夠的住房,在這裡陳賡生活了許久,直到他去世。
對於這些身外之物,陳賡從不計較些什麼,他經常對孩子們說:“這已經很不錯了,我們很多戰友都犧牲了,我能夠活下來已經很幸運了。”
從1959年開始,由於過度的勞累,陳賡積勞成疾,在病床上他仍以頑強的毅力撰寫自己在戰場上遇到的事情。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在陳賡剛剛寫出序言後,疾病就奪走了他的生命。
1961年3月16日陳賡因病逝世,享年58歲。毛主席、周恩來等人得知陳賡去世後潸然淚下,周恩來更是捶著膝蓋說:“他才58歲啊,為什麼這麼早就離開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