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聽說過錢三強,鄧稼先,知道他們的偉大成就。
然而卻很少關注他,這個同樣作出了巨大犧牲,付出了畢生心血在原子彈研究上的科學家。
他就是:王淦昌。
他是錢三強的摯友、鄧稼先的老師、郭永懷的親密戰友,一直默默無聞。
他為了搞研究,離開妻兒,改名換姓17年,3次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他坦言一輩子不後悔。
他就是奇蹟的創造者,中國原子彈計劃的靈魂人物。
還記得1964年10月16日 ,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震驚世界。
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破!
這個訊息頓時引起西方國家的恐慌,這比他們的預期提前了整整五年!
是誰製造了這個奇蹟?很快,王淦昌這個名字,頻頻出現在國外媒體上。
王淦昌,出生在清朝晚期的1907年,家在江蘇常熟楓塘灣。
父親是遠近聞名的中醫,醫術高明,也為王淦昌提供了很好的家庭環境。
在他4歲的時候,父親在外出行醫時意外去世。母親因為常年過度勞累,患上肺病,在王淦昌13歲時病逝。
失去雙親的王淦昌,在外婆、大哥、二哥的呵護和支援下,考上上海浦東中學。
這裡的教學條件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好學校,也是聞一多、蔣經國等人曾經就讀過的中學。
王淦昌很好學,尤其在英語和數學方面極有天賦,在初中時,就已經學習了大學一年級微積分,為日後成才之路打下基礎。
令全家人感到激動的是,18歲的王淦昌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全國聞名的清華大學,成為第一屆清華校園的大學生。
訊息傳到家鄉,村裡的鄉親都來道賀,家裡更是放了一天的炮仗來慶賀,他成了整個家族的驕傲。
跨入清華園,也讓王淦昌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進入大學,王淦昌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和科學館,就連週六、日也會整天泡在這裡。
王淦昌最開始熱衷於清華大學的化學實驗室,他對那裡的所有裝置都感到驚奇。
他經常忘記閉室的時間,被管理員反覆催促,才戀戀不捨的離開。
王淦昌的努力換來的是他門門功課的高分,他的求學態度和優異的成績,引起著名物理學家葉企孫教授的注意,他對王淦昌專注學習知識的態度大加讚賞。
葉企孫是我國物理學界的名人,清華大學物理學就是由他一手創辦的。
他還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培養出許多有名的科學家,王淦昌就是他的得意弟子。
葉企孫教授的授課技巧非常了得,僅用了一節實驗課,就把王淦昌從化學領域引領到物理學的世界中。
對於好學的王淦昌,葉企孫讓他只要在學業上有問題,隨時可以敲他家的門進行求教。
在老師的關懷下,王淦昌成為清華大學第一屆物理系學生,而且成績名列前茅,也奠定了王淦昌日後在全球物理學界的地位。
王淦昌的大學時代,是中國最艱難的時期,為了救國,大學生走上路頭抗議種種不平。
1926年,王淦昌和同學們一同參加聲討侵略者的集會,卻慘遭鎮壓,他親眼目睹和他一起請願遊行的同學倒在血泊中。
親身經歷讓王淦昌憤怒之極,握緊了拳頭卻無處伸張正義,葉企孫教授聽聞訊息後,更是氣憤的對王淦昌和同學們說:
造成這樣的局面,是因為我們的國家太落後,只有國家強盛,才不會被人捱打!只有科學才能拯救中華民族!
葉企孫不僅將王淦昌引領到物理學界,更是讓這個學生帶進“用科學為國報效”的英雄時代,讓他樹立更遠大的民族目標。
經歷過生死的王淦昌,也將老師教導的“科學救國”四個字深深刻在自己的心中。
他暗暗發誓,要讓中國的科學家站在世界物理學界的巔峰。
王淦昌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和各個科研活動中,在動盪的內外部環境下,他不怕吃苦,滿懷鬥志。
在一次關於氣象知識的科研活動中,他不僅沒日沒夜的在圖書館查詢資料,還在氣溫零度以下的清晨,在室外一次一次架起裝置,做著觀察和記錄。
有時候手指都凍僵了,還在記錄本上寫著當天的發現,生怕錯過一次重要的資料。
這個艱苦的氣象科研活動,王淦昌一堅持就是6個月,他天天早起,沒有一天落下過,就連在睡夢中都會囈語幾句研究的資料。
功夫不付有心人,半年的付出,讓王淦昌交出了第一篇優秀論文——《北平上空大氣層的放射性》,得到教授們的連連讚歎。
1930年,王淦昌從清華大學畢業,在葉企孫、吳有訓兩位教授的引導下,他考取前往德國柏林大學深造的名額,開啟他科學救國之路。
王淦昌在德國的導師,是20世紀世界物理學三大女傑之一的邁特納。
在去柏林前,王淦昌對自己的理論知識有些不自信,嚮導師提出請求,希望可以到德國哥廷根進修半年。
他的老師葉企孫也在哥廷根作學術演講,王淦昌也希望能在葉企孫的這裡得到更多的鼓勵。
是什麼原因讓王淦昌失去最後一次得獎的機會?
葉企孫很鄭重的告訴他:你要當英雄,要在當代科學前沿擁有自己的位置。
在哥廷根這半年的修學生活,王淦昌不僅拼命的學習理論,還抓緊一切機會學習德語,就連在馬路上遇到小朋友,也要和他們學幾句德語。
半年後回到柏林,當他用流利的德語和他的導師邁特納對話時,邁特納大為吃驚,對這個唯一的中國學生投去讚賞的目光。
邁特納是柏林大學第一位女老師,在世界物理學界享有盛名,愛因斯坦曾認可她的天賦高於居里夫人。
在學校中,王淦昌依然是那個早出晚歸汲取科學知識的求知者,他因為做實驗太入迷,而忘記時間被鎖在研究室。
他不得不翻越圍牆回宿舍,在冬天下雪的時候,王淦昌的腳印無數次留在潔白的雪地上。
邁特納導師不止一次在眾人面前讚賞她唯一的中國學生王淦昌,誇他的求知精神讓人感動。
只有王淦昌知道,他只有學到世界最前端的科學知識,才能為祖國的強盛盡一份力量 。
然而,就是這位一直欣賞王淦昌的導師,讓他與諾貝爾第一次擦肩而過,留下終身遺憾。
王淦昌在柏林大學參加了一次意義深遠的物理學討論會,他突然發現一個測量中子的新思路。
他急匆匆的趕到導師邁特納的家,激動地告訴她這個方法。
但邁特納只是不在意的看著他笑了笑,這個時候王淦昌來到柏林大學只有短短半年的時間。
王淦昌明白導師沒有了解他對物理學的鑽研程度,反對他的想法。
王淦昌並沒有氣餒,而是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花更多的時間向邁特納證明他的思路,但依然無果。
兩年後,劍橋大學的查德威克實驗成功,發現了中子的存在,他獲得193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他所運用的測量方法,就是王淦昌向邁特納建議的測量方法。
得到訊息後,邁特納很沮喪,她對王淦昌說:這是運氣問題。
王淦昌卻覺得,這和運氣沒有關係,這就是科學試驗的魅力,方法對了,結果就會等在那裡出現。
轉眼間,王淦昌到了博士畢業答辯的時候,他畢業論文得到多位物理界聖人的認可,邁特納希望他可以留下來繼續深造。
王淦昌婉言謝絕,毅然回到亟待需要科研人員的祖國,他接受浙江大學的邀請,成為學校最年輕的教授。
當時的國內混戰一片,科研條件更是艱苦,王淦昌一邊教學為國培養更多的有識之士,一邊在簡陋的實驗條件下,堅持自己的科研方向。
沒有先進的裝置,他就用在稿紙上完成試驗推算,寫下《關於探測中微子的一個建議》的論文。
論文中王淦昌介紹了他對中微子的探尋方法,在世界物理學界引起巨大反響。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美國科學家萊茵斯用王淦昌論文的方法,在先進裝置的支援下。
他竟然成為第一個發現中微子的存在的人,為此他獲得當年諾貝爾獎,王淦昌又一次遺憾的錯失大獎。
兩次錯過世界重量級獎項,王淦昌卻沒有任何抱怨,他對科學的探索並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利,而是為了祖國的強盛。
第三次無緣諾貝爾獎,是建國以後,1956年王淦昌派到蘇聯,參加社會主義國家原子核的研究。
1959年,經過上萬次實驗論證,王淦昌領導的物理小組在4萬張照片中,發現反西格瑪負超子,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發現該粒子的存在。
反西格瑪負超子的發現,在沒有戰爭的時代,將會在科研、農業、工業、醫療衛生等方面有重大意義。
以王淦昌在物理學界的研究成績,許多物理學界的大佬都預言,王淦昌只要堅持鑽研下去,不久的將來一定會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王淦昌還是錯過了第三次獲獎的機會,也永遠錯失獲得諾貝爾的機會。
是什麼原因讓王淦昌失去最後一次得獎的機會?
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召開物理學會,分會場設在王淦昌任教的浙江大學 。
大會邀請王淦昌做報告,他在會上給大家介紹了他獻給新中國的第一個科研成果。
為此,還收到錢三強給他寄來的邀請信,信中力邀他去中國科學院任職,王淦昌將信捧在手中反覆看了好幾遍,決定北上!
1950年5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王淦昌和一批知名的物理學家一同成為所裡的第一批研究員。
有了專業的研究場所,王淦昌告別多年來動盪的科研之路。
和吳有訓、錢三強、鄧稼先等人一起為了中國的強大付出畢生所學,有時候甚至將生死置之度外。
在抗美援朝戰役中,為了探究清楚美國所使用的炮彈武器,王淦昌毫不猶豫的接受安排前往戰場。
為了得到準確的資料,王淦昌主動提出要去交戰最激烈的地方,為了他的生命安全,申請沒有被批准。
王淦昌在命令範圍內,徹夜開展研究工作,專業的分析和探究後,向首長們彙報美國各種炮彈的結構、原理,為戰場提供了有力的理論資料。
數月後,王淦昌圓滿完成任務,這個世界知名的科學家,不僅有著世界領先的科研知識,還有著無畏生死、為國報效的精神。
1956年,49歲的王淦昌憑藉著在國內主持原子彈五年計劃的經驗,作為中國代表去蘇聯參加社會主義國家原子核的研究。
以王淦昌帶領的小組在研究中率先發現反西格瑪負超子,成為世界物理學界的輝煌成果。
正在研究的緊要關頭,蘇聯單方面撕毀和中國的合作協議,撤走所有在中國的原子彈研製專家。
王淦昌被緊急召回國,接受國家秘密安排的一項大任務:
造中國的原子彈。
有了先進的武器才會有話語權,才能保障國家的權利和人民的利益,經歷過戰火連天、動盪不安時代的王淦昌更深知責任的重大。
當錢三強向他傳達黨中央的決定時,王淦昌心願放下手中正在研究的、衝刺諾貝爾獎的課題,說了六個字:
我願以身許國!
從此,世界物理學界著名的物理學家王淦昌突然“消失不見”,在我國條件惡劣、地域偏僻的大西北,一個名叫“王京”的白髮老頭出現在這裡,一呆就是17年。
原子彈的研究勢在必行,卻艱苦無比,在半沙漠地帶的試驗場上,大風捲起飛沙走石打在人身上生疼,有時候還會把他們居住的帳篷直接吹到半空中。
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年過半百的王淦昌和年輕的戰友們,用自己的青春年華、血肉之軀,為我國原子彈成功爆破默默付出。
王淦昌更是不顧年齡和身體的原因,事事都衝在最前沿,一點都不顧慮爆炸實驗的危險。
終於,在無數的的爆炸實驗後,1964年10月16日 ,我國成功爆破第一顆原子彈!
那一年,王淦昌57歲。
騰空而起的蘑菇雲見證了中華大國的崛起,也將西方一些國家的偏見炸的粉碎,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向曾經的列強宣告中國的偉大。
隨著我國原子彈事業的成功,執行秘密任務17年之久的王淦昌,終於在1978年圓滿結束任務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後,王淦昌恢復真名,但他絲毫沒有放鬆研究的態度。
他提出又一偉大的科學構想:鐳射打靶。這個領域如果取得成功,那將會解決全球的能源方面問題。
這一年,他已經71歲高齡,被國家任職為核工業部副部長,兼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長。
事業有成的王淦昌,卻對妻兒心懷愧疚。
王淦昌在13歲失去雙親後,外婆怕沒人照顧他的起居,就給他操辦了婚禮。
妻子吳月琴比他大4歲,雖是包辦婚姻,兩人卻感情一直很好。
婚後,吳月琴一直支援他求學,承擔起家中照顧兒女的責任。
父母早逝,妻子成了他此生最親的人,兩人相聚的時間很少,卻很恩愛,一起渡過78年。
在王淦昌前往德國留學前,他回到家中和親人告別,看著妻子為了孩子們忙來忙去,自己卻什麼也幫不上,一時哽咽,輕聲問吳月琴:
你一個人帶孩子,累嗎?
吳月琴寬慰他,說這些都是她心甘情願的,讓他放心去留學,家裡的事都交給自己。
兩人促膝相談一整晚,王淦昌對妻子的敬重和愛又增加了許多。
王淦昌出國留學後,他的大哥每個月給吳月琴30塊大洋,保障她和三個孩子的生活 ,也讓王淦昌無後顧之憂,專心為國做貢獻。
王淦昌的工作,吳月琴更是無條件的支援他,她知道丈夫工作性質,從來不多問一句。
就在王淦昌改名換姓的17年間,吳月琴也只是在每封信的隻言片語中瞭解到他是否健康,是否還在人世,她用心將他們的五個兒女教育好,不讓他多擔心。
一直等到王淦昌退休,吳月琴才和王淦昌享受起安靜的二人世界。
1997年,卻發生了讓人悲痛的事情。
90歲的王淦昌,在飯後散步時,被一輛飛速而過的腳踏車撞倒,這次意外的車禍,導致王淦昌腿骨骨折,住院三個月。
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撞人者卻逃之夭夭,他撞人的動機引起各方揣測。
次年,妻子吳月琴因年齡大行動不便,走路時摔倒住院,王淦昌天天拖著不靈便的腿腳,去看望她。
不久吳月琴病逝,王淦昌無法接受妻子的離去,傷心過度一病不起,在1998年12月10日病重去世,享年91歲。
在他去世後的第二年,國家為包括王淦昌在內的23名國家元勳,頒發了“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他的家人,將這枚沉甸甸的獎章,無償捐贈給王淦昌當年任教的浙江大學 。
2002年,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用王淦昌的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為“王淦昌星”。
希望他一生為國奉獻的精神、對科研事業孜孜不倦的追求,永不磨滅,猶如星辰照耀著後來的科研人。
王淦昌從小失去雙親,生長在中國最苦難的時代,3次錯過諾貝爾獎,為了國家利益隱姓瞞名17年的中國功勳,在去世前還雙手合十拜託同事們完成核能事業的研究。
他舍小家為大家,不計功名、不論得失,一生許國、無怨無悔。
這才是中國真正的英雄、是中國耀眼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