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今日俄羅斯”網站11月3日文章,原題:為何一些美國反華人士似乎希望美中戰爭,並竭力製造戰爭? 若不希望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就不要對其包圍、挑釁,故意誤解其動機。北京並未謀求世界霸權,只是希望國家持續復興。
過去幾周,美國鷹派學者——邁克爾·貝克利和哈爾·布蘭茲不遺餘力地發表反華文章。他們採用相似的悲觀論調,認為美中開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因為北京打造全球大國所依賴的“戰略視窗”正在關閉,中國是個“修正主義國家”,正準備訴諸戰爭,鎖定領土要求,主宰東亞,然後向世界擴張。
戰爭真不可避免嗎?中國最終會不會被迫以武力回應?這是常被丟擲的問題。應該注意的是,上述兩人是臭名昭著的中國悲觀主義者。他們丟擲中國利用戰爭來避免被包圍的假設,然後建議(美國)以更多軍事化和包圍來應對。但他們否定了這種現實:中國對周邊地區的軍事化,是對西方包圍的必然及合理回應,而非想征服世界的修正主義野心。
中國(復興)建立在“恢復性正義”的原則上,即收回在“屈辱世紀”中被奪走的某些東西,但這並非修正主義。北京將中國的目標描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並不像(西方)許多人認為的那樣,想要改變整個國際體系並使中國成為世界頭號大國。
中國遵循其長期目標,即把本國建成現代化、有主權的強大國家,擺脫過去強加給它的不公正陰影。官媒常講“中國想超越自己”,而非尋求取代美國——儘管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可能是個意外(附帶)後果。多年來,中國這些目標始終一致,並非是全球擴張主義的突然狂歡。新中國自成立起,所有領土主張都高度一致。而(西方)敘事會讓你認為,北京只是突然決定“南海是我們的!”
如今可能有所不同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和軍事能力提高,落實這些主張的能力變得更強。由於美國對中國周邊實行越來越多軍事包圍,北京被迫針鋒相對。除非中國崛起完全按美國試圖強加的條件進行,否則無論中國做什麼,華盛頓總會反對。
挑釁是遏制中國的一部分,它催生緊張局勢,招致北京不可避免的回應,接著中國便被(西方)指責搞侵略和擴張主義。這一切造成雙方軍事化惡性迴圈,而中國不過是在捍衛國家主權,抵禦外國侵害而已。因此,有關中國“更加咄咄逼人和脅迫(別國)”之說,完全沒考慮中國的處境,沒看到與美國的地區競爭已成實現安全的需要。
中國或許不贊同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某些方面,但其他許多國家也是如此,沒證據表明北京渴求全球霸權,中國只是對那些試圖支配自己的惡霸作出回應。(作者湯姆·福迪,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