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游擊戰確實打得好,這一點毋庸質疑,我也很佩服。”
1940年初春的一天,時任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的陳毅微笑著坐在客位上。而他的對面,是一個身材中等,面色有些發白的國民黨將領。上面那句話,就是這位將領說的。顯然,兩人剛剛經過了一場機鋒之爭,而勝利者正是陳毅。
這位國民黨將領,就是時任第三戰區第二游擊區的總指揮冷欣。他今天的狼狽,其實完全是自取其辱。
1939年6月,陳毅率領新四軍一支隊進入江南,與打頭陣的粟裕先遣隊會和。兩人立刻開展工作,在溧陽水西村成立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陳毅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
新四軍的到來,冷欣當時是舉雙手歡迎的。因為那時候的冷欣,確實是一位如假包換的愛國將領。
冷欣在國民黨中,也算是一位錚錚鐵骨的硬漢。他是黃埔軍校的一期生,在校內便是護旗的標兵。在之後的兩次北伐戰爭中,他勇猛作戰,甚至來不及給家裡寫一封家書。他的母親甚至一度認為他已經犧牲了,連訂好的親事都退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冷欣率領部隊參加了武漢會戰,打得非常英勇。所以在1939年初,由顧祝同舉薦,冷欣開始擔任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江南行署主任,以及第三戰區第二游擊區副司令,主抓軍事指揮。
從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冷欣在1939年時確實是一位一心抗日的愛國將領。難得的是,那時的他沒有什麼門戶偏見,不管是什麼黨派,只要抗日,他一律歡迎。這一點,與我黨我軍倒是非常相似。所以陳毅和粟裕在這一時期和冷欣關係非常好,雙方經常到對方的駐地開會,交流的氣氛十分融洽。他們一起舉行過閱兵式,開過宴會,大家相處得像是重逢的老相識。而這種融洽也助長了戰鬥力,新四軍與冷欣率領的國民黨軍通力合作,打了不少漂亮仗。
但是,這種好日子沒有持續多久。在顧祝同和蔣介石的影響和逼迫下,冷欣慢慢變了,對新四軍不再那麼友好了。一開始,冷欣只是調集軍隊,慢慢包圍新四軍的屯駐地;繼而,就是可口新四軍的被俘、糧餉和彈藥;再繼續,就是派出流氓、特務,造謠中傷新四軍,製造反共摩擦。陳毅和粟裕從大局出發,不斷忍讓,算是暫時保住了南方的抗日大局。但就在1940年3月,冷欣以第三戰區第二游擊區總指揮的身份下達了一個命令,讓陳毅率領第一支隊接替國民黨96軍第108師,去安徽蕪湖以東水陽至江蘇高淳一線佈防。
陳毅接到命令後,立刻表示這個命令自己無法執行!
事情是明擺著的。新四軍的一個支隊,兵力僅僅相當於國民黨軍的一個團,人數並不多,哪裡能接手整整一個國軍整裝師的防線?而且新四軍武器彈藥十分匱乏,戰鬥力一旦分散,敵人打過來時將無法進行有效防禦。
冷欣的命令,顯然就是想將新四軍置於死地,然後借日偽軍的手來除掉他們。冷欣從愛國將領淪為蔣介石的反共先鋒,這個蛻變真是讓人遺憾。但是畢竟他是長官,在接到陳毅拒絕執行命令的訊息後,冷欣立刻大發雷霆,狠狠地拍了一頓桌子。
陳毅則顯得很有風度。作為名義上的下屬,他違抗命令,確實需要一個說法,所以他決定孤身犯險,去對方的大本營中當面申訴。
這一天,陳毅來到了冷欣的司令部。二人尷尬的寒暄幾句之後,冷欣首先發難,說道:“陳司令此次過來,是要談什麼問題呢?如果是關於調防命令的,那就不要說了。這是命令,沒什麼商量餘地。”
陳毅則是爽朗的一笑,說道:“冷司令,巧了,我今天還就是要說調防命令的。以我的看法,這條命令十分不合理。讓我們新四軍的一個支隊去守衛國軍一個師的防區,我們的力量是不足以勝任的。如果真的這樣做了,我們新四軍一支隊很可能陷入困境。這是對整個抗日局勢的破壞!如果冷司令一定要如此做,那就請說清楚這樣做的理由,否則我只能直接去找顧長官說話了。”
陳毅的話是綿裡藏針。他如果真的去找顧祝同說話,那就相當於把國共的矛盾公開化。到時候鬧得全國上下盡人皆知,冷欣也無法收場。而且陳毅說的確實在理,冷欣根本無法作答。任誰都清楚,讓一個團去接防一個師,怎麼說也不合理。
見司令接不上茬,坐在一旁的參謀長徐笙立即幫腔,說道:“陳司令這話是沒有道理的。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上級沒有向下屬說明命令原委的義務。難道說你們新四軍在命令面前,就是習慣討價還價的嗎?”
還不等陳毅回答,一旁的保安司令汪國棟急於邀功,接著徐笙的話說道:“參謀長的話沒錯。你們新四軍就是不尊重長官,而且還違令擴大隊伍、擅自徵稅、四處擴大地盤。你們四軍嘴裡喊的是抗日,做的卻全是有利於自己的小動作。你們的戰法說是抗日遊擊,但我看來,卻是遊而不擊,每次見著鬼子打兩槍就跑,這是抗日嗎?這是欺騙!你們不執行命令,其實就是為了儲存實力!如果你們不承認這一點,就應該接受防禦任務,不折不扣地服從戰區命令!”
聽了這一大套話,陳毅又笑了,說道:“汪司令好口才啊。不過我倒是想問問,你的保安司令部設在哪裡?你的部隊又在哪裡駐防?你跟鬼子打過幾仗?你有見過多少鬼子?對鬼子打過幾槍?說我們遊而不擊,那好,我這裡有數字。”隨即,陳毅將新四軍進入江南後,經歷過的衛崗、新豐等大小百餘仗的具體情況,以及殺敵數字、繳獲數字、獲得蔣介石、顧祝同的嘉獎數字一一列舉,並且說道:“說我們遊而不擊,儲存實力,可以。那大家就不妨說一說,座的各位有誰能拿出比新四軍更好的成績?”
所有的國民黨軍官全部啞口無言。真論起成績來,除了極少數的幾個人之外,還真沒誰能和新四軍相比。磨嘰了半天,冷欣只能服軟,說出了本文開頭的那句話。並且還表示,自己這個換防的命令,是讓新四軍棄其長而用其短,確實考慮欠妥。陳毅抓住機會,要求冷欣撤回命令。冷欣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同意。會議的氣氛,這時才緩和了一些。
陳毅再接再厲,追問己方物資糧餉被扣發的情況。冷欣一看事已至此,只能推脫說各個作戰單位物資都有困難,並且答應核查情況後給新四軍補發。
幾天之後,陳毅接到了冷欣的電報:水陽至高淳一線的防禦任務,已經交給國軍第52師接管。陳毅這才鬆了口氣,對粟裕說道:“這個冷欣還算講點道理。”
此事過後,陳毅主動示好,邀請冷欣到自己司令部所在的水西村“點編”。冷欣欣然前往,大家把酒言歡。幾天之後,新四軍又派遣了文工團,去冷欣那裡表演節目。雙方的關係,出現了緩和的跡象。不過在這一年的6月18日,冷欣命令手下四十師的兩個團插入茅山地區,對新四軍發動了突襲。新四軍副司令員粟裕奮起反擊,將敵人殲滅於句容東南的西塔山地區。
這一戰僅僅是前奏,1941年1月,第三戰區的國民黨兵將在蔣介石的命令下,發動了“皖南事變”,新四軍遭受巨大損失,軍長葉挺不幸被捕,國共關係再次降到冰點。後來經過多方努力,雙方才又站在了同一個陣線上,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至於冷欣,他的結局讓人覺得有些遺憾。抗戰結束後,他被束之高閣,任了一個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委員的閒職。後來國民黨在大陸失敗,冷欣也隨之逃到了臺灣。在那裡,他度過了一段窮困潦倒的生活,直到後來擔任了中國文化大學的歷史教授,經濟上才算有了些起色。後來他潛心於歷史研究,寫了不少的著作,都十分有見地。
到了晚年,冷欣思鄉心切,非常渴望兩岸可以統一。他經常和友人一起回憶當年的戰鬥歲月,談及人名、地名、傷亡數字,依舊是如數家珍。他酷愛藏書,共有各種善本、珍本一萬多冊。在身體漸漸衰弱的時候,他留下遺囑,除了一部分圖書捐給私立強恕中學之外,剩下的大部分珍品,要等到祖國統一後,捐給故鄉江蘇興化的圖書館。只可惜,這個願望到現在還沒有實現,這些書仍然在其後人手中,靜靜地等待著冷欣夢想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