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於學傑
清代帝后用藥、看病,除來自太醫院和御藥房外,有時也從民間請一些“高手”,或別人不能替代的“醫婆”進宮。如妃嬪、公主有了婦女病,長了瘡癤,或孕育等恐失大雅的事兒,就必須從宮外請醫婆進宮。宮內用藥一般全來自民間,皇帝傳旨,由內務府操辦,或御藥房監製,主要由北京同仁堂炮製後奉交宮庭。
同仁堂創建於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創辦人樂尊育曾在宮中充任吏目,晚年在北京創辦了同仁堂,因此樂尊育收集了大批藥方。後來經朝廷批准,專門撥款,同仁堂可到全國各府州縣自行採藥,專為宮內製藥。
同仁堂在製藥過程中,選料十分嚴格。該堂堂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在民間傳為佳話。
如丹皮用蕪湖的,生地用信陽的,陳皮用廣東新會的,大黃用青海西寧的,白芍用浙江杭州的;山芩、鹿茸、洋參、檳榔均派專門人才採購;炮製時要一根一根地精選,根莖分開,各派用場。選定的藥材先要去掉雜質,經過挑選後分別藥性,用適當的火候或炒、或煅、或燙、或灸、或浸。有的藥需要研磨上百個或上千個小時才能奏效。
(清代太醫院舊址)
有的藥研磨後還要經細籮篩選,春天做成團,秋後成丸,然後封存數月,待燥氣去淨,藥味純真始成。據清宮藥案載,宮中常備的藥樣樣齊全,如烏雞白鳳丸、參茸衛生丸、安坤贊育丸、虎骨丸、安宮牛黃丸、紫雪散、局方至寶丸、八寶沿紅丹、女寶丹、觀音普濟丹……無所不備。
(故宮的秋色,色如美人。)
由於同仁堂歷代為清廷效勞,所以其後人多封官職。如樂家十世孫樂印川,在咸豐年間賜二品典封,任軍機處引見。慈禧專權時曾傳旨同仁堂直接為宮內製藥,連皇帝、后妃們內藥房的藥也由同仁堂直接監製。
前些年,故宮發現藏有光緒年間同仁堂製作的烏雞白鳳丸等大量藥品為證。此外,同仁堂和宮內的大臣的及各府州縣的大員也都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就連進京赴試的舉人、秀才們離京時都會得到同仁堂的一份厚禮。為此同仁堂在全國名聲大振,不僅大中城市設有分號,而且也是清代京城資金雄厚,有權有勢的財團之一。
(2021年11月5日寫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