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魯字公旗,系五斗米道天師,雄踞漢中三十餘年,最後降於曹操,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同樣是傳揚道教,相比於張角,張魯也算是善始善終。因此,我們試從下面幾個問題進行分析,以求瞭解張魯傳奇一生。
第一,五斗米道是什麼,張魯與五斗米道有何關係。
《後漢書》記載,“初,祖父陵,順帝時客於蜀,學道鶴鳴山中,造作符書,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輒出五斗米,故謂之‘米賊’。”張陵在蜀地傳道,百姓只要交五斗米就能入教,“五斗米道”由此而來。張魯是張陵之孫,張陵傳子張衡,張衡又傳於張魯。因家族傳承,張魯便自然成為五斗米道領導人。
第二,張魯從一名傳道者,如何一步步成為漢中之主。
《三國志·蜀書·劉二牧》載,“張魯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來焉家,故焉遣魯為督義司馬,住漢中。”張魯母親能夠經常進入劉焉府邸,有這麼幾個可能:
一是,劉焉當初在洛陽時,侍中董扶擅長讖緯預言之說,偷偷告訴劉焉蜀地有天子之氣。到了蜀地之後,“撫納離叛,務行寬惠,而陰圖異計”。張魯乃五斗米道首領,張魯的母親又擅長神鬼之說,五斗米道在蜀地有極大的影響力。這肯定是就是劉焉極力拉攏的物件,以宗教神鬼掌握人心,穩固自己統治,因此二人來往比較密切。
二是,書中明確記載張魯母親“有少容”,那就是容貌年輕美麗,又能夠經常進入劉焉家裡,很有可能兩人有著不尋常的關係。
不管以上原因哪一條成立,張魯母親與劉焉已經建立了密切關係,自然也想為自己的兒子張魯謀劃一下好的未來。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後,張魯又殺張修,奪其兵眾。
公元194年(興平元年),劉焉死,其子劉璋代立。劉璋以張魯不順從他的調遣為由,盡殺張魯母及其家室。又遣其將龐羲等人攻張魯,多次為張魯所破。張魯的部曲多在巴地,劉璋於是以龐羲為巴郡太守。張魯襲取巴郡。
張魯佔據漢中、巴郡兩郡,實力大增。
第三,張魯是如何鞏固統治,佔據漢中三十餘年的。
張魯割據漢中以後,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因襲張修教法,並加以完善,自稱“師君”。教民誠信不欺詐,令病人自首其過;對犯法者寬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後才加懲處;若為小過,則當修道路百步以贖罪。又依照《月令》,春夏兩季萬物生長之時禁止屠殺,又禁酗酒。他還創立義舍,置義米肉於內,免費供行路人量腹取食,並宣稱,取得過多,將得罪鬼神而患病。
東漢末年,群雄蜂起,關中韓遂、馬超起兵抗曹,不少人逃往相對安定的漢中地區。朝廷無力征討,為了拉攏張魯,封其為鎮民中郎將,領漢寧太守。
第四,漢中局勢穩定、實力不弱,是如何落到曹操手裡的。
建安二十年,曹操出征漢中,張魯本欲直接投降,可其弟不同意,率軍數萬據陽平關堅守。張衛、楊昂橫山築城十餘里,曹軍無法攻克,便引軍而還。《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載“賊見大軍退,其守備鬆懈。公乃密遣解慓、高祚等乘險夜襲,大破之。”可實際上,在裴松之引《魏名臣表》中董昭的回憶,雙方對峙多日,曹操已下令夏侯惇、許褚乘夜撤出山上之軍,晚上道路不清,軍隊誤入張衛軍營,張衛一觸即潰,曹操順勢進入漢中。曹操能夠奪取漢中,也算是機緣巧合了。
張魯南逃巴山,卻不願燒燬包括倉庫,將其留給了曹操。曹操看到後很高興,便招降了張魯。
一代道教首腦,得了善終,比之同道張角身死棺戮,是好了千百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