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拜占庭的淪陷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是一場宗教之爭,攻守雙方分別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顯然延續近千年的拜占庭帝國到了如今已經衰敗至極,只剩下一個沒有國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如今聽聞奧斯曼帝國的新的統治者——穆罕默德,要攻佔拜占庭的訊息,拜占庭人驚慌失措。
儘管穆罕默德宣稱和平,但君士坦丁十三認清了局面,一再向羅馬教皇、威尼斯以及熱那亞求援,因為只有統一的基督教世界共同努力才能保證拜占庭屹立不倒。
但是顯然君士坦丁十三的算盤落空了,一條古老的神學溝壑橫亙在希臘正教和羅馬公教之間,即使雙方在拜占庭的危機下暫時放下了爭鬥決定和解,但是教義之爭顯然沒有那麼容易放棄,脆弱的和平在蓋納蒂奧斯修士激烈地指責那些講拉丁語的人背叛了真正的信仰時被無情地撕碎,拜占庭在這一刻開始便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了。
穆罕默德顯示是狂熱的伊斯蘭教徒,同時也是一位天才軍事家,他不惜代價地鑄造全新的重炮對付拜占庭堅固的城牆,甚至將戰艦翻山越嶺的從外海運到金角灣內港,這一下無異於狠狠的掐住了君士坦丁堡的喉嚨,只待穆罕默德的雙手慢慢收緊。
而拜占庭此時的希望全部寄託到了歐洲的基督教世界身上,十二勇士奉命出海求援,但是卻沒有看到任何的支援艦隊,威尼斯和教皇都已將拜占庭遺忘,十二勇士還是義無反顧的回到了即將滅亡的君士坦丁堡並將糟糕的真相傳遍了全城。
君士坦丁堡只能自救,此時穆罕默德也發動了總攻,君士坦丁十三親上前線身先士卒,八千和十五萬的對決顯得極為悲壯。
拜占庭歷盡千辛萬苦挺過了最危急的時刻,終於得到一絲喘息之機,但是防線內傳來的一聲“城市被攻克了”徹底將他們拖進了死亡的深淵。
原來竟是因為君士坦丁堡人竟然遺忘了內城牆的一扇被人稱為“凱爾卡門”的小門,這扇門此時不可思議的大敞四開,幾名土耳其士兵驚奇的發現了這個小門並馬上叫來了增援。緊接著整支部隊完全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就衝進了內城,直到幾名士兵發現了防線後的土耳其人,這也就有了“城市被攻克了”的喊聲。
勝利者穆罕默德直奔聖索菲亞教堂,這位土耳其君王面朝麥加,在這座基督教主教堂內向真主,向世界的主宰者作了第一次禱告。第二天索菲亞教堂中高高懸掛的十字架那伸展了千年、擁抱塵世間一切疾苦的雙臂轟然倒下,整個西方世界到位這具十字架的倒下而震撼。
歐洲人這才驚慌地意識到,由於他們昏庸的置若罔聞,這股難以阻擋的破壞力竟從那座被人遺忘的凱爾卡門中闖了進來。
凱爾卡門——一扇被遺忘的小門,讓穆罕默德扼在君士坦丁堡喉嚨上的雙手徹底收緊,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光榮的以羅馬精神同他的帝國一道同歸於盡。
一個微小的疏忽,一扇被人遺忘的門,就這樣決定了世界歷史。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拜占庭的淪陷告訴我們打鐵還需自身硬,任何將自身的生死寄於他人身上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凱爾卡門這扇被遺忘的小門同樣告訴我們細節決定成敗,甚至決定一個千年帝國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