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戰爭片,《英雄兒女》是其中廣為人知的一部影片,片中主角王成在堅守無名高地時,手持爆破筒撲向敵人壯烈犧牲,成為了全軍學習的楷模。
王成的原型取材於眾多的志願軍戰鬥英雄,包括於樹昌、楊根思、龍世昌等人,而龍世昌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位。
1952年10月20日,上甘嶺戰役597.9高地爭奪戰中,已負傷的爆破手龍世昌在引燃爆破筒後塞進美軍地堡,卻被地堡內的美軍迅速推出,龍世昌又將爆破筒塞入地堡,拼盡最後的力氣用胸口頂住,與美軍地堡同歸於盡,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戰鬥英雄龍世昌雕像
難以想象的是,這樣一位頂天立地的新生共和國的戰鬥英雄,與軍隊結緣的方式竟然是4年前被國民黨抓壯丁。
一、
龍世昌,原名龍秀昌,苗族,1928年出生在貴州省松桃縣坪茶鄉抵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48年2月,龍世昌被國民黨89軍抓壯丁,分在鎮遠師管區,編入國民黨89軍328師984團直屬炮連。
這個89軍是國軍的一個雜牌部隊,1938年由江蘇保安團和警察隊的基礎上改編而成,後幾經合併、撤銷、恢復,到1948年9月在遼西被我軍殲滅,番號被撤銷。
1948年底,國民政府貴州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奉蔣介石命令,在貴州組建第六編練司令部,下轄49軍和89軍。等於說換了一個地方,89軍又復活了,但還是擺脫不了雜牌軍的身份。
參加這樣的軍隊,龍世昌除了能吃飽飯之外,並沒有得到精神補給和提升,但龍世昌渾身上下始終憋著一股勁,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這種力量的源泉來自苗鄉的滋養。
松桃縣是苗族聚居地,位於貴州東北,這片土地上從來不缺少血性,前有清朝名將、功封封二等果勇侯的楊芳,比龍世昌稍早的時代,也有跟隨賀龍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建國後任貴州省副省長的歐百川,另外還有龍西波、石柳鄧等起義悲壯英雄。
龍世昌可能不知道上面這些同鄉先賢的大名,但這不影響他和他們一樣,因為從小生活在川、湘、黔三省交界的這片梵天淨土上,造就了寧折不彎的倔性,而這種堅韌方剛的性格,雖經歷長久蟄伏但終會迎來迸發。
轉機發生在1949年底,龍世昌所在的部隊在貴州晴隆起義了。
晴隆起義的領頭人正是89軍新任軍長張濤,這個人識時務,淮海戰役結束後就認為國民黨大勢已去,透過其手下的地下共產黨員及其他進步人士與我黨聯絡,成為了貴州全境和平解放的功臣。
起義的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4月,龍世昌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7軍。
貴州解放後,龍世昌家裡也分到了土地。為了保衛勝利果實,讓家人過上幸福生活,龍世昌在部隊幹得非常帶勁,還積極學習各種知識,追求上進,在隨部隊參與黔西南地區的剿匪及徵糧等工作中表現都很積極。
二、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龍世昌響應號召,主動帶頭報名參加志願軍,被編入45師134團3營8連1排1班當戰士,1951年10月下旬隨部隊入朝作戰。
這時候的龍世昌,雖然知道朝鮮戰場打得很艱苦,但是對於能否接受住考驗,打贏抗擊美國鬼子的一場場戰役心裡並未託底。畢竟參軍三年多來,龍世昌雖然參與過一些剿匪戰鬥,但是缺乏與正規軍真刀真槍交戰的經驗,而且美國軍隊不好惹,他們的武器裝備太先進。
同鄉劉興文的英雄事蹟給他注入了強心劑,樹立了榜樣。
劉興文是貴州納雍籍苗族戰土,在1951年樸達峰阻擊戰中打退敵人進攻十多次,殺敵一百餘人,榮立一等功,曾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接見。
龍世昌和劉興文同在一個營,劉興文在7連,龍世昌在8連。龍世昌剛到朝鮮時,劉興文作為戰鬥英雄代表團成員回國做巡迴彙報了。
1952年初,劉興文重返前線,兩位苗家戰士見了面。
龍世昌對眼前這位小自己幾歲的戰鬥英雄十分敬佩,兩人親如兄弟。劉興文把自己同賀龍司令員的合影照片及一支鋼筆、一個筆記本送給他,這對於龍世昌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他,他暗下決心向興文學習。
1952年7月,劉興文不幸犧牲,龍世昌悲痛萬分,暗自發誓:“決不辜負劉興文同志的期望!我要替他報仇!為祖國爭光!為苗家爭光!”
3個月後,龍世昌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誓言。
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美軍以3個師計6萬人300多門大炮向志願軍所在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上甘嶺每日發射30萬發炮彈,同時用飛機投擲500多枚重型炸彈。志願軍被迫轉入坑道,美軍佔領了表面陣地。
10月19日,在上甘嶺597.9高地主峰大反擊的戰鬥中,龍世昌所在的3營8連在咆哮的炮聲中衝出坑道,負責攻佔主峰的3號陣地和9號陣地,擔任爆破任務的龍世昌恨不得一下子登上主峰。
在8連奪下9號陣地後再撲向3號陣地時,遭到美軍地堡內6挺機槍漫無節制的掃射,壓得我方指戰員們抬不起頭。
說時遲,那時快,龍世昌手持爆破筒,在戰友的掩護下,一貓腰便向敵地堡曲折躍進地攀爬過去,從這個彈坑跳到另一個彈坑。眼看就要接近敵地堡時,不料敵一發炮彈不但猛然將他掀翻,彈片將其左腿齊膝削斷。龍世昌不顧疼痛,拖著血流不止的斷腿,調動生命極限下的最後能量繼續匍匐前進。
幾十年後,龍世昌的連長李寶成對當時的細節仍歷歷在目,動情地說:“那最後時刻,龍世昌用他那未被炸斷的右腿蹬著地,拼命爬到地堡前,把爆破簡向射擊孔裡杵進去。當時我心裡一陣欣喜,好,這下成了。
可龍世昌剛要翻身躲開,爆破簡又被裡面的敵人推了出來,並哧哧地冒著煙。只見龍世昌撿起來後又往裡捅。捅進去半截就捅不動了,肯定是裡面的人往外推嘛。龍世昌傷成那樣還推得過敵人?他就用胸脯抵住爆破簡,使勁往裡壓,壓進去大半截就炸了。他整個軀體被崩成碎片,後來我們一點殘骸也沒找到。當時我一滴眼淚也沒掉,死的人太多了,心腸也變硬了,根本哭不過來!”
龍世昌的這一連串舉動真的是將貴州人日鼓鼓的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
啥是日鼓鼓的性格?就是倔,就是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粉絲碎骨渾不怕,咬定青山不放鬆。對於龍世昌來說,答案就是:不砸掉敵人地堡不罷休!
李寶成頓了頓接著說:“但是我很感動,當時光念叨:真勇敢,龍世昌真勇敢!那時候,仗打得激烈成那樣,戰士們也都不要命了,不管是衝鋒還是炸地堡,哪還用我這個連長喊哪兒?打個手勢,擠擠眼睛,或者歪一歪腦袋,戰士們就知道你要他幹什麼,呼地就衝上去了……”
龍世昌壯烈犧牲後,反擊部隊的指戰員們高呼“為龍世昌報仇”的口號,衝上山頂,消滅了9號陣地的敵人,全部奪回了597.9高地。
45師在與敵人7天7夜空前慘烈拉鋸戰中,以傷亡3200餘人的代價,殲敵7000餘人。此役之後,我方基本陣地得到了穩定,敵人進攻的鋒芒被徹底挫敗,我軍從被動轉入了主動。
四、
後來據統計,為期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與敵同歸於盡的功臣和英雄一共有十幾位,除了龍世昌之外,還有大家最為熟知的黃繼光,黃繼光同在第45師135團,是2營的一名通訊員,也是在10月19日上午的大反擊戰鬥中,用胸膛堵住敵機槍射口,壯烈犧牲,後被追記特等功和特級戰鬥英雄稱號。
1952年11月,龍世昌被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追記為特等功,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朝鮮也授予他英雄勳章、二級國旗勳章,並將一所小學命名為“世昌小學”。
1953年國慶,龍世昌的母親田祥妹被選為貴州省國慶觀禮團代表,赴首都歡禮,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毛主席還當面稱讚她為祖國培養了英雄。
松桃人民為了紀念龍世昌,把他所在的區、鄉、村,更名為世昌區、世昌鄉、世昌村,現為世昌街道世昌村。龍世昌的英雄事蹟被載入《志願軍英雄傳》等史冊,不僅成了《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也是著名電影《上甘嶺》楊德才的原型。
2006年,松桃縣修復了龍世昌故居,並在縣城修建了世昌廣場,立起了龍世昌雕塑,原國防部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世昌廣場”四字,成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不要說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正是有眾多的革命先烈為祖國的革命事業捨生忘死,才有我們今天幸福安寧的生活。
生活在繁榮昌盛新中國的我們,請永遠銘記這位苗家英雄的名字:龍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