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來明朝
西學東漸是西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哲學等各種學說傳入中國的歷史過程,這個提法是近代容閎首先提出的。西學東漸主要有三個階段:一是明末清初;二是鴉片戰爭開始的晚清;三是民國初年。西學東漸最早開始於明朝萬曆年間,以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為標誌。除利瑪竇外還有汪若望等人,那時候歐洲新航路已經開闢,歐洲新航路的開闢最主要的目的是經濟。資本主義在歐洲萌芽發展後,買賣商品的貨幣才是拯救生靈的上帝,而鑄造貨幣的金銀是各階層夢寐以求的寶貝。
《幾何原本》中譯
《馬可.波羅遊記》中描繪的東方中國和印度富庶無比,遍地黃金,為求得黃金,冒險家們開闢了新航線。除了經濟目的,新航路開闢的主要推動國家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還熱衷於宗教傳播。隨著新航線的發現,那些熱衷於宗教傳播的宗教人士接踵而來,明朝中後期的傳教士就屬於這樣的人。這些傳教士來到明朝,他們交往的主要是朝廷和士大夫,利瑪竇、汪若望等人除了傳播天主教,也把當時歐洲先進的知識,先進的產品帶入中國。比如和他們交往的明朝科學家徐光啟,他與傳教士一起翻譯了《泰西水法》,把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介紹到中國。利瑪竇和徐光啟還把歐洲的幾何學著作《歐幾里得原本》翻譯到中國,叫《幾何原本》,我們今天幾何學中的鈍角、銳角等名詞都來源於他們的著作。這時的歐洲,正經歷著“文藝復興”運動,思想、文化、科技、藝術等蓬勃興起,特別是天文學和物理學,正經歷著劃時代的革命,假如那時的西學東漸運動不中斷,近代中國的前途可期。傳教士為了籠絡朝廷,送給明朝很多當時歐洲最好的、最先進的產品,比如精美的玻璃製品、自鳴鐘等,今天的故宮博物院裡,有很多這樣的物品。明朝經歷過倭寇入侵,荷蘭殖民者佔領臺灣,葡萄牙殖民者佔領澳門事件後,逐漸推行海禁政策,禁止和西方往來。到了清朝雍正王朝,徹底斷絕來往,明朝中後期開始的西學東漸運動胎死腹中。
魏源與《海國圖志》
鴉片戰爭一聲炮響,把泱泱大國清王朝打趴在地上。幾千年來的東方大國,像一個貴婦家闖入一群強盜一樣,這個雍容華貴的貴族,嚇得在強盜面前瑟瑟發抖,不知所措。畢竟中華文明幾千年,經歷過無數風雨,雖然被第一個巨浪打得暈頭轉向,但一旦立住腳步,馬上就知道該怎麼尋找方向。到鴉片戰爭時,幾代人的閉目塞聽,清朝皇帝和士大夫不知世界發展的局勢。鴉片戰爭發生時,道光帝不知道英國有多大、在哪裡?一些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了解世界的重要性。林則徐編撰了一部介紹世界地理的《四洲志》,林則徐吩咐魏源根據《四洲志》編寫了一本介紹西方地理、歷史的《海國圖志》。魏源編寫《海國圖志》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的先進文化技術來抵制西方的侵略,林則徐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代晚清和民國初年的西學東漸,與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是不一樣的。明末清初是傳教士把西方文化帶到中國,近代是中國被欺負了,自己在思想文化制度上主動學習。晚清和民國初年的西學東漸的歷程是:瞭解西方(林則徐睜眼看世界)---學習技術(洋務運動)---學習制度(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康有為、梁啟超,資產階級革命孫中山)---文化反思(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後期,陳獨秀、李大釗等把馬克思主義介紹到中國,馬克思主義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主導思想。近代中國遭受了中華大地有文明以來最深重的劫難,但中國人民完成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重新走向復興。在民族災難特別深重的抗日戰爭時期,全國都有“中國不亡!中國不會亡!”的呼聲。《歌八百壯士》裡的歌詞有,南開大學的校長的校訓有:中國不亡,有我!陝北公學的校訓有:中國不亡,有陝公。中國人民不僅有強烈的愛國激情,還有開放好學的秉性。作為一個教師,我常常想到看到這些都高興:上億的青少年學外語;所有的青少年除了學習中國文化,還學習瞭解一個西方思想家馬克思的學說。這樣一個民族是一個肯定會興旺發達的民族。世界上的優秀民族人們經常會說到猶太人,難道猶太人有的優秀品質我們缺少嗎?聰明、勤奮、愛好學習,我們還多一樣:吃苦。這就是我們新時代迅速崛起的秘笈。美國攻擊我們山寨,山寨又有什麼不可以啊?工業革命後,德國、美國都山寨過英國的產品。英國人說德國的山寨影響了他們的聲譽,要德國產品標明“德國製造”,結果逼出德國製造的世界品牌。歷史上西學東漸改變了中國,我們不僅要西學東漸,而且應該東西南北都東漸,凡是別人好的都學習,這樣我們不僅不會落後,而且會永遠傲立於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