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對新能源風口的熱炒,讓不少上市的汽車企業股價大漲,特別是那些頭頂有著與汽車巨頭、科技巨頭合作光環的車企,總會給人一種前途一片大好的感覺。但是前不久公佈的三季度財報卻紛紛打臉,有的雖然銷量上漲,但淨利潤虧損;有的乾脆銷量與淨利雙雙慘淡。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這幾家股價在上漲,經營在虧損的上市車企。
江淮汽車:聚焦中低端,難獲高回報
第三季度,江淮汽車淨利潤出現暴跌。財報顯示,江淮汽車第三季度營業收入83.44億元,同比下降25.19%,歸母淨利潤虧損2.83億元,同比下降249.06%。儘管江淮汽車稱,“主要繫上年同期第三季度收到大額政府補助及子公司大額資產處置增加收益所致。”但這也不能掩蓋淨利潤虧損的事實。而前三季度,江淮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308億,同比略微下降0.2%,基本與去年持平,歸母淨利潤為1.9億,同比大增360%,資料相對好看一些。
雖然目前的江淮汽車有著大眾、蔚來兩大合作伙伴,但兩者都沒有給江淮的長期價值提升帶來更大幫助。與大眾的合作,目前江淮只是拿到一個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思皓品牌授權,合資公司的產品尚未推出,也遠談不上從中獲益。而與蔚來的合作,江淮方面更多是承擔代工生產這種低附加值的工作。這些都並不能為江淮汽車本身帶來更好的回報率。
而江淮汽車自己的產銷資料顯示,今年1-9月,江汽集團累計銷售各類汽車39.7萬輛,其中商用車累計銷售21.3萬輛,與去年同期持平;乘用車累計銷售18.4萬輛,同比增長69.4%。其中,純電動乘用車9月銷售1.4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62.9%,1-9月累計銷售9.0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90.5%。
從佔比來看,江淮的“商轉乘”戰略目前仍未實現,商用車銷量佔比仍然超過50%,與去年同期持平的表現顯然無法為營收帶來更多提升。而乘用車方面雖然同比增長,但也別忘了,去年應該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一年,同比去年有增長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另外,江淮的乘用車業務一直聚焦在低端市場,也無法為江淮帶來更高的利潤率。
被江淮寄予厚望的思皓品牌基本上是江淮自家產品的重新包裝,江淮希望借思皓重樹在乘用車市場上的品牌形象,但看其包裝和運作的思路,依舊還是過去新瓶裝舊酒的套路。在低端市場可以憑藉價格的優勢獲取一定份額,但難以轉化為真正的品牌力。
江淮真的應該好好向幾家頭部自主品牌取取經。
海馬汽車:股價翻倍,經營慘淡
在汽車行業已經毫無存在感,但股價從年初至今幾乎翻倍的海馬汽車,三季度營收2.24億元,同比下滑28.5%,歸母淨利潤虧損8800萬元;前三季度營收11.5億元,同比增長22.63%,歸母淨利潤虧損1.71億元,扣非之後的淨利潤虧損2.6億。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三季度財報公佈的第二天,海馬汽車就收到了深交所監管函,直指海馬去年三份財報涉嫌“造假”。因此,三季度的報告到底有多大的準確性還未可知。
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海馬汽車的銷量為1.65萬輛。但實際上其中還包含著為小鵬代工的小鵬G3的銷量。在海馬今年上半年的總銷量中,小鵬的實際銷量為1.12萬輛,佔據了海馬公司總銷量60%以上。所以,海馬汽車今年上半年的真實銷量僅為5302輛,月均銷量不到1千輛,可以說是經營慘淡。
目前來看,海馬繼續虧損的局面短期內都無法扭轉。海馬為小鵬汽車代工的合作將在今年年底到期,而小鵬在廣州、肇慶都已有工廠,武漢工廠也在規劃建設中,是否還會與海馬合作尚未可知。而海馬汽車押寶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如果研發順利的話,預計要到2025年才能少量投入進行示範運營。還有三年的時間,且不說是否有足夠資金支援研發,是否有足夠資金支撐海馬的正常運營恐怕都是一個問題。
不知道海馬集團還能有多少房產可賣了。
北汽藍谷:虧損略微收窄,明年或是關鍵
北汽藍谷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北汽藍谷實現營業收入36.61億元,同比增長352.19%。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0.98億元,同比增長55.49%。對於營業收入增長的原因,北汽藍谷在季報中分析稱,主要系整車銷售及積分收入同比增加所致。
但利潤方面,第三季度歸母淨利潤虧損8.31億元,扣非後淨利潤虧損8.51億元;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虧損26.44億元,扣非後淨利潤虧損29.4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虧損略有收窄。
北汽藍谷旗下擁有ARCFOX極狐和BEIJING兩個品牌,其中前者是北汽藍谷針對新能源高階市場所打造的品牌,有著華為概念的加持。按照北汽藍谷釋出的銷量資料來看,今年第三季度銷量總計為10015輛,其中ARCFOX極狐的銷量為1702輛。由於搭載華為鴻蒙系統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要在第四季度才開始小批次產交付,因此目前華為對ARCFOX極狐到底有多少加成作用,要等到年底甚至明年才能判斷。
好的訊息是財報顯示,北汽藍谷的毛利率上升到-1%以內、經營性現金流由負轉正,達到五年來的最佳水平。在研發上北汽藍谷仍有還有能力不斷投入,1-9月研發費用投入為6.5億元,比去年多出了近2.3個億。但與其他幾家傳統車企在做中高階新能源產品時遇到的問題一樣,除了在產品力和銷售渠道發力之外,北汽藍谷似乎還沒有找到中高階品牌的玩法。
寫在最後:
藉著今年新能源車的風口,而且又有巨頭、新勢力的加持,上面幾家上市車企在股價上的表現與財報表現可以說都有不同程度的背離。這其中最危險的當屬海馬汽車,畢竟其能否熬到新產品推出都是一個問題。而無論是江淮汽車還是北汽藍谷,合作伙伴發揮的作用現在都極其有限,想要在新能源市場上站穩腳跟,還是要從自身的產品力、品牌力、玩法入手,不要寄望於和其他品牌炒CP就可以萬事大吉了。(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路,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