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徵服別人的慾望,都希望身邊的人對自己言聽計從。
丈夫嫌妻子不夠溫柔;父母嫌女兒不夠優秀;朋友之間也常會因為話不投機而漸行漸遠。
每個人都想讓身邊的人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想的人很多,但成功的人卻很少。
想要改變一個人真的不容易,但是用對了方法也不是不可以。
有句話說得好:"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既然無法叫醒,何不試試別的方法,讓他自己醒來呢?
01
強制不能改變一個人
一個人如果不想醒來,即使你把他強行拽起來,他的心也是睡著的。
想要把一個都已經成為習慣的人改變過來,要強制的手段根本行不通。
老爸愛狗,家裡經常有狗的影子,有自家的,也有別人家的,大的小的,各種顏色。每天圍著老爸轉。
老媽不喜歡狗,因為狗,沒少和老爸生氣。
記得那一次,因為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所以午餐很豐盛。
飯後,老爸把吃剩下的魚呀,肉呀都拿給了狗,可那隻大黃狗,還是沒吃飽。一個勁的纏著老爸搖尾巴。
老爸最後還是把老媽放在冰箱裡的餃子拿了起來。
不巧的是,當大黃狗狼吞虎嚥吃得正歡時,老媽走了過來。
為此,老媽和老爸大吵了一架,大黃狗也狠狠地捱了一頓打。
因為狗,有一次,老爸和老媽還差點離婚。後來,老爸也學乖了,他從來不在老媽面前餵狗,而是把好吃的藏起來,偷偷地把狗帶到一邊去喂。
有時自己都捨不得吃,都拿來餵狗。
直到現在,任老媽怎麼大吵大鬧,老爸這個嗜好都沒有改掉。
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的陳嶼,即使鍾曉芹砸了他的魚缸,和他離了婚,他也依舊沒有放棄他的魚。
作家笛安有句話說得很好:"打人是暴力,罵人是暴力,強迫別人用你們的方式去感受也是一種暴力。”
暴力面前,只有表面上的臣服,絕不會有內心上的接受。
想要改變一個人,還得從自身做起。
02
想要改變別人,先要讓自己改變
美國成功哲學家金·洛恩說過這麼一句話:“成功不是追求得來的,而是被改變後的自己主動吸引來的。”
改變一個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不要老想著去做改變別人的神經病,而要努力去成為那個改變自己的神,只有自己變得更好了,才能吸引別人去改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優秀,但是自己卻從沒有想到要改變。
鄰居王姐,三十三、四歲,有個上小學二年級的男孩,孩子很聰明可愛,唯一令王姐頭疼的是,男孩只要不上學,手機絕對不能閒著。
小小年齡,戴著500多度的近視眼鏡,假期作業往往拖到快開學才匆匆忙忙完成,字跡潦草到連自己都不認識。
鄰居王姐倒是每天罵罵咧咧,經常催促孩子寫作業,可一點效果也沒有。
王姐每天都跟老公抱怨孩子不聽話,自己管不了,可從沒想過,連她自己這個當媽的都每天抱著個手機,孩子怎麼會捨得放下這個本來就很吸引人的東西。
正像那位年少時想改變世界、年長時想改變國家、中年時想改變家人,但都沒有如願的英國國教教主所說:“當我垂垂老矣之時,終於頓悟了一個道理: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
若我能先當家人的榜樣,也許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國家,再以後,我甚至可以改造整個世界。”
想讓別人改變,就得先讓自己改變,這是不爭的事實。
03
只有自己優秀,才能影響他人
有好多人這樣感嘆:“每次看董卿主持節目,就羨慕得不得了。”可見這些人都受到了董卿的影響,也想變成董卿的樣子。
由此可以看出,想要改變一個人,影響比強迫更有效。
《特蕾莎修女:奇蹟的故事》裡描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黑社會老大想看電視,但他最終發現,每個臺都是一個年老的修女在演講。
比起失望,他更想知道這個老太太到底是誰?為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好奇心促使著他坐下來,去聽特蕾莎修女的演講,意外的是,老太太的演講把他感動得淚流滿面。
最後自己竟然也成了一名修行者。
能把這樣一個人感動並改變,說明了特蕾莎修女自身的氣場有多強大。
《認知驅動》裡有一段很好的話:"所有的社交都是一面鏡子,想讓對方聽你的勸,最好的方式不是語言,而是你自己真的變好,而且比現在好很多、比他好很多,那時你的話才有分量。因為更好建議不是勸說,而是影響。”
只有自己足夠優秀完美,才有能力去吸引別人改變。
04
改變一個人其實也沒有那麼難
常言說得好:“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想要讓一個人變成什麼樣子,只需把他放到什麼樣的人身邊就足夠。
很多時候,並不是裝睡的人叫不醒,而是你身上缺少吸引他醒來的理由。
改變一個人並不難,難得是改變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當你氣場足夠強大,自然會影響身邊的人改變。
改變身邊人最有效的方法,永遠都是感化影響,絕不是暴力強制。
既然裝睡的人無法叫醒,那麼就讓他自己醒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