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64個專案、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4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57項,8位外國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北京工業大學韓曉東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專案《面心立方材料彈塑性力學行為及原子層次機理研究》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這是學校作為牽頭單位首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項。
此外,彭永臻教授作為第二完成人的專案《汙水深度生物脫氮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讓我們對兩位教授及其團隊表示祝賀!
下面請和工小V來一睹獲獎團隊的風采吧~
面心立方材料彈塑性力學行為,及原子層次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獲獎團隊介紹
韓曉東教授帶領的原位電子顯微學研究團隊在張澤院士的引領下,近20年來一直針對材料力學行為及原子層次機理等領域的重大科學難題開展攻關研究。團隊原創性地發展了具有原子分辨的材料力學行為原位表徵方法,併成功實現成果轉化,轉化產品獲評2019年“科學儀器優秀新品”獎。團隊還提出了提高材料彈性及塑性的新途徑,併成功應用於奈米尺度材料設計,獲中國高等院校十大科技進展。此外,團隊建立了材料原子尺度微觀結構與力學效能的相關性,提出了設計優異力學效能材料的新理念,並與合作者成功應用於具有高強度、大塑性變形能力的大塊金屬材料的批次製備。
團隊先後承擔國家973專案、國家重大科學儀器研製專項專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國家級科研任務。自2004年以來,團隊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30餘篇,包括:Science 2篇, Nature Materials 3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篇,Nano Letters 12篇,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4篇,Advanced Materials 2篇,Acta Materialia 12篇等。團隊還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國際專利6項,轉讓20餘項。
失敗沒關係,但一定要在失敗中找到提高成功率的路徑
“拼命三郎”是韓曉東教授的學生們給他取的綽號,早上八點準時到實驗室,晚上午夜以後回家是常態。有時為了驗證一個細小的實驗技術是否可行,他會與學生討論問題到夜深。他常鼓勵學生“實驗失敗了沒有關係,我們鼓勵失敗,但一定要在失敗中找到提高成功率的路徑”這種求真務實、積極進取的態度激勵著團隊的每一個人,也形成了精益求精的學術文化。
耐得住寂寞,幾十年磨一劍
專案的研究過程不僅僅是基礎科學問題的自由探索,更要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卡脖子問題背後的基礎科學問題進行研究。專案的完成常常需要一個團隊的通力合作,耐得住寂寞,幾十年磨一劍。
雖然按規定專案完成人只能填寫五人,但其實在獲獎名單外還有許多“無名”英雄,這次研究成果能夠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的榮譽,是所有團隊成員十幾年來艱苦付出的成果。
獲獎團隊介紹
彭永臻教授帶領的水汙染控制研究團隊,30餘年來一直面向我國水汙染控制的重大需求,開展汙水前沿生物處理技術研發,提出了城市汙水深度脫氮的總體技術思路,發明了非外部碳源依賴的汙水脫氮新工藝和新方法,構建了汙水碳源原位利用協同汙泥過程減量的技術模式,突破了處理低碳氮比汙水達標排放和節能降耗的瓶頸難題,完成了多項技術示範,並與企業合作推進了技術成果的工程應用。
團隊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863課題等多項國家級科研任務;發表SCI論文500餘篇,截至目前正在榜上的ESI高被引論文13篇,彭永臻教授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脫氮除磷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與引用量在國內外均排名第一;團隊申請並獲得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300餘項,轉讓100餘項;在汙水生物處理領域相關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其中2項排名第一、1項第二)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排名第二),省部級科技一等獎9項。
關鍵時刻要能衝得上,拿得下!
“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是彭永臻教授多年來帶領團隊科研攻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國家和首都發展的水汙染控制重大需求,彭永臻教授帶領學生為科學研究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為了實驗有所進展,他們有時全天都在汙水處理試驗裝置旁取樣與檢測。彭永臻教授常對他的學生說“人生能有幾回搏?關鍵時刻要能衝得上,拿得下!”這種敬業精神激勵和感染著團隊的每一個人。
彭永臻教授親自參與每一項汙水處理升級改造專案的方案設計與計算,每一個細微的尺寸和引數都會與學生反覆核對和最佳化。他精益求精的態度和執著創新的精神同樣感動著每位學生,甚至連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團隊都十分欽佩。
每天堅守在科研第一線
近年來,彭永臻教授在汙水生物脫氮新技術領域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其中研發的兩項新汙水處理技術2019年入選《國家先進汙染防治技術目錄(水汙染控制領域)》(共26項,每四年評選一次),位列第一、二項。在中科院和科睿唯安聯合釋出的《2020研究前沿》,彭永臻教授重點開展的“厭氧氨氧化劑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被評為環境領域唯一的重點熱點前沿,在該方向核心論文產出國家排名中,中國位列第一,在研究機構排名中,北京工業大學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並列全球第一,為北工大在該領域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國際影響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現在彭永臻教授仍每天堅守在科研第一線,除了出差和參加會議之外,他每週7天都去辦公室和實驗室,正在為推動學科發展和我國汙水處理行業科學技術進步作出更多貢獻。
編輯:李天哲
稽核:呂洋、桂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