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吞嚥障礙”,很多人可能並不熟悉。但看到一組資料,卻足以引起老年朋友的重視。有調查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吞嚥障礙的發生率為15%~30%。而在接受調查的老年人中,其中67%的老年人不能明確說明自己是否有吞嚥障礙。由此可以看出,吞嚥障礙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見,且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出現了“吞嚥障礙”。
所謂的吞嚥障礙,指的是因為各種原因、發生於不同部位的吞嚥時嚥下困難。輕者影響進食及營養吸收,嚴重者可導致食物誤吸入氣管引發吸入性肺炎。吞嚥障礙並不是一個小問題,特別是對於一些患病後需要康復的患者,前期雖然經過了複雜的治療,但一不小心,就可能因為“吸入性肺炎”導致功虧一簣。
吞嚥障礙的原因很多
區域性的疾病:
口咽部疾病,比如口咽炎、咽結核、咽腫瘤、咽後壁膿腫等;食管疾病,包括食管炎、食管腫瘤、食管肌功能失調等,都可以出現吞嚥功能障礙。比如食管癌最典型的症狀是進行性吞嚥困難,表現為大口吃一些較硬的東西時,會有哽噎感、食管疼痛、胸骨後悶脹感。
全身性疾病:
人口老齡化、慢性病高發,是導致吞嚥障礙發病率高的重要原因。中風、腦外傷、脊髓損傷等病疾都會出現吞嚥障礙。臨床資料顯示,中風引起吞嚥障礙可以達到41%~67%,腦幹病變有80%的病人出現吞嚥問題。此外,神經肌肉疾病、精神性疾病等也會出現吞嚥問題。
生理性因素:
年齡增大後,整個生理機能都會衰退,與吞嚥相關的頰肌、舌肌、咽喉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導致吞嚥困難,所以很多老人在吃飯時容易被嗆到。
吞嚥障礙有哪些表現?
很多人認為“吞嚥障礙”,只是表現為吞東西費力,有哽噎感,實際並非如此,吞嚥障礙還會出現以下症狀,老年朋友應注意辨別。
(1)流口水,說話口齒不清;
(2)食物從口角漏出;
(3)飲水或吃東西嗆咳;
(4)哽噎感;
(5)吞嚥延遲,每口食物要咽兩三次;
(6)進食費力,聲音嘶啞,進食量少;
(7)食物反流,食物滯留在口腔和咽部等。
吞嚥障礙該如何應對?
一般來說,偶爾發生或誘因明確的吞嚥困難不必過於擔心,需要引起重視的是症狀反覆或伴有其他症狀(如反酸、消瘦等)時,需要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不同的情況,開具不同的檢查。比如食管鋇劑X線和內鏡檢查,有助於瞭解食管狹窄的部位和程度;CT有助於瞭解肺及縱膈是否有佔位性病變;食管測壓則是從功能上了解吞嚥困難的動力障礙。
吞嚥困難的治療由於病因不同,措施亦不同。如果病因明確,進行對因治療即可,同時注意以下幾點護理措施。
1、餐具的選擇:
應選用輕便容易拿取的餐具,匙面小、不容易粘上食物、勺柄長或柄粗、邊緣鈍的餐具,這樣有利於穩定握持。使用的水杯可以選擇杯沿一邊高一邊低的杯子或者帶有切口的紙杯子(缺口杯),有助於防止頸部過伸減少誤吸。
2、一口量:
正常人的一口量為20毫升左右,一口量過多,食物會從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殘留導致誤咽。一口量過少則會因刺激強度不夠,難以誘發吞嚥反射。伴有吞嚥障礙的老人,應根據評估確定最安全的一口量。如:稀液體(水)5~10毫升 ;濃稠狀食物 (稠酸奶):5~10毫升;肉團(魚肉):5毫升。確定好最安全的一口量後,找到合適的湯勺量取後,固定使用。
3、食物選擇:
降低固體食品的咀嚼難度,硬的食物要變軟。稀的增稠,降低食物在咽部和食管中流動的速度。避免固體和液體混合食用。喝水時,建議低頭用力吞嚥喝水(避免仰頭喝水、漱口)。吃藥時,建議一次吃1~2片藥物,避免多片藥物一起服用。進餐時要聚精會神、細嚼慢嚥,前一口吞下再吃第二口。
4、體位選擇:
進餐時選擇有靠背的椅子,身體內側距離餐桌邊緣一拳距離。椅子高度以坐下時雙腳接觸地面為宜,餐桌高度以可把肘部放在餐桌上為宜,不要躺著或靠著吃東西。
5、堅持康復訓練:
症狀較重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康復訓練,強化呼吸訓練及唇、舌等部位的訓練。比如患者可以將舌頭用力伸出嘴外,然後回縮,注意用力向上,且要將患者舌頭用壓舌板用力下壓,以增強其舌運動力量、協調控制等。
作者:秦虹
責任編輯:李雅琴
醫學稽核:姜峰
出品人:胡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