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覆命。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譯文:
清空思緒進入至虛的境界,守元固本至寧靜的狀態。
看萬物興起,我來觀察它們生死迴圈的規律。
萬物生機勃勃,最後各歸其本源。(樹高萬丈,葉落歸根)
歸根復原就是靜,就是完成使命。
從生到死,從開始到結束。按照正常的程序來完成,就叫做“常”。
能知能懂這個過程的叫做“明”。
不知道這個過程,卻違背這個程序去亂做,必然會引來災禍。
能明白事物生長、發展、死亡的規律就會包容,能包容才有公正,能公正平等對待所有萬物,就像天潤萬物一樣,就符合道的規律了。符合道的規律也就長久了,終身都沒有危險。
釋解:
“致虛極,守靜篤”,是一種體悟的狀態,要想深刻理解,就必須身體力行。
本章講述,從觀察萬物由生至死,往復迴圈,理解了自然界的規律。這個規律就是萬物存在都有其合理及必要性。例如:狼的存在可以控制食草動物的數量,可以保持草原的穩定,不會沙化。反過來又可以養育了植物、食草動物、食肉動物。
理解了這個規律,就會包容萬物,遵守規則。不明白這些規則,亂搞,就會有災難。
知道這些規則以後,尊重自然,做符合自然規律、符合社會規律的事,就可以長治久安了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信不足焉,安有不信。
悠兮其貴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譯文:
最好的統治者,百姓感覺不到他的存在;其次,親近而讚美他;再次,畏懼他;最差的,百姓輕蔑他。
統治者沒有誠信,大家就不會信任他。
寬鬆的管理氛圍中,很少發號施令。
功成事完之後,百姓都說本來就應該這樣的。
釋解:
治理國家,分為幾個層次。
最好的是無為而治,行不言之教,做順應自然之事。
其次是勤政愛民,愛民如子,獲百姓擁戴。
再次,是令行禁止,法紀嚴明,重刑重罰,使百姓畏懼。
最差的是,名為公實為私,滿口仁義道德,實際虛偽自私;百姓打心裡鄙視他。
例如,自以為聰明。打著培養員工能力、給員工灌各種“雞湯”,讓員工加班加點多付出,不給錢。答應員工的不兌現。 其實,在對員工不誠信的企業中,糊弄、作假會特別多,因為員工骨子裡是鄙視、怨恨老闆的,所以不會真出力。
從現代管理看,首要的就是建立誠信,並建立起保障誠信的法律機制。無信用,整個社會都會陷於投機、作假、狡詐、欺騙中。
其次,制度、條例宜簡不宜繁,宜少不宜多。原則要穩,處事要活。僵化的條例管理,是扼殺社會、企業,生機和發展的首把利劍。
最後,無為而治確實是有效的、可用的管理方法,改革之初,就是一個開放、搞活。就煥發了幾十年的勃勃生機。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譯文:
大道被廢棄了,仁義才會被抬舉很高。
打著智慧之名,定會有大的虛偽。
家庭不和睦了,才需要提倡父慈子孝。
國家混亂了,才會有忠臣奸臣之分。
釋解:
在一個純樸正常的國家裡,是不需要所謂仁義的。
在一個和睦相愛的家庭中,也不需要提倡所謂的慈孝。
只有在混亂的國家裡,才會提什麼忠臣、奸臣。
所以,治理國家,要靠道,要順其自然,要無為而治。而不是宣揚什麼“仁義”、”忠臣“、”慈孝“,這種看起來的大智慧,實際上的大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