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唐宋八大家,少年的時候沒有好好讀書,只知道遊玩。一天他的哥哥蘇渙問他:“弟啊,你遊玩了那麼多好地方,能不能寫點文章,讓人也領略一下你眼中的山河?”
蘇洵的確有滿肚子的錦繡山河,可寫也寫不出來,畫也畫不出來,他急了。再加上生活上對他的一些打擊,蘇洵決定發奮讀書,這一年,他二十七歲。
他努力到什麼程度呢?一天,蘇洵的夫人看他一直呆到房裡讀書,連早餐都忘了吃。於是,夫人把剝好的粽子和白糖送到他的書房,然後悄悄地離開了。
快到中午的時候,夫人來收拾碗筷,卻發現,蘇洵的嘴巴周圍是黑黑的。再一觀察,原來蘇洵認真讀書,用粽子蘸糖,結果蘸成了墨,吃掉了。他竟一點都沒有發覺。
後來,蘇軾、蘇轍相繼出生,蘇洵特別注重他們的早期教育。他想的是,兒子千萬不能像自己一樣荒廢大好的光陰。
蘇洵家的藏書有很多,於是,他一有空就帶著兩兄弟去書房學習。不管是古代還是當代的作品,他都認真地教兩個兒子誦讀,書寫,並且一句一句地解釋給他們聽。
兩個孩子也是聰明伶俐,在蘇洵的細心教導下,蘇軾、蘇轍很快就學完了很多經典書籍。待他們年紀稍長的時候,蘇洵又開始教他們寫文章了。
蘇洵把自己領悟到的寫文章要領告訴兒子:“寫文章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千萬不能抄襲他人,並且要實事求是,能解決實際問題。”
兩個兒子把父親的話牢牢地記在了心間。在蘇洵的諄諄教導下,蘇軾和蘇轍在十來歲寫文章就能一氣呵成。蘇洵高興極了,說:“此子他日可能有所作為!”
蘇洵最不贊成在家悶頭死讀書,他早年就曾遊歷五湖四海,知道開闊眼界對一個人來講特別重要。於是,等蘇軾和蘇轍長大了之後,蘇洵又帶著兩兄弟遊歷山川,拜訪名師。
蘇洵聽說成都有一個張方平,特別愛才。就這樣,蘇洵帶著兩個兒子,跋山涉水去找他,希望能夠得到他的舉薦。
張方平確實古道熱腸,讀了蘇洵父子三人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絕。他對他們三人說:“你們確實是奇才,必須推薦給當今第一人歐陽修,才不會委屈了你們。”
於是,蘇洵又領著兩個兒子千里迢迢奔赴京師。歐陽修也特別惜才,看了張方平的推薦信,又看了他們的文章,心裡暗暗讚歎著:果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歐陽修不遺餘力地舉薦他們,一時,“三蘇”的名聲響徹京城。
後來,蘇軾、蘇轍更是一同登科,父親蘇洵自豪極了。
看到此,大家應該知道父親的教育有多重要了吧,正是蘇洵對蘇軾、蘇轍的教育,親力親為,才有了兩個孩子的極大成功。
反觀當今,因為種種原因,育兒大多都落在了母親的身上,這不是不好,只是父親的教育也相當重要,如果父親們能儘量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給予孩子正確的行為指導,那是再好不過了。呼籲父親們!
【文章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創作不易,記得收藏評論點贊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