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同郡王耶律宗願是遼聖宗耶律隆緒的庶子,也是契丹遼國唯二的契漢混血皇子之一,和另一位契漢混血——遼世宗之子、因勾搭宮女慘遭宮刑的倒黴皇子寧王只沒相比,宗願的人生還算順遂。
01,無憂童年
大遼忠亮佐國功臣、儀同三司、守司徒、兼侍中、判上京留守、臨潢尹事、上柱國、混同郡王耶律宗願(1009-1072),字德恭,契丹名侯古,字訛裡本,是遼聖宗隆緒的庶子,生母耿淑儀。
《遼史·皇子表》記載說,宗願是聖宗第六子,而《宗願墓誌》則說,他是聖宗仲子,其實描述得都不準確。先簡單把聖宗諸子羅列一下:
①佛寶奴(989-?),夭折,母應為蕭貴妃。
②皇子(1000/1001-?),夭折,母齊天皇后蕭菩薩哥。
③燕王吳哥(?-?),字洪隱,漢名宗訓,母僕隗氏。
④柳城郡王別古特(?-?),字撒懶,漢名宗簡?母不詳。
⑤混同郡王侯古(1009-1072),字訛裡本,漢名宗願,母耿淑儀。
⑥狗兒(?-?),字屠魯昆,漢名宗偉?母僕隗氏。
⑦興宗夷不堇(1016-1055),字只骨,漢名宗真,母順聖元妃蕭耨斤。
⑧屬思(1017-?),夭折,母齊天皇后蕭菩薩哥。
⑨皇太弟孛吉只(1021-1063),字勃只,漢名宗元、重元,母順聖元妃蕭耨斤。
透過上面羅列可知,宗願在所有兄弟中排行最少在第五,排除夭折不序齒的兄弟也排在老三,足見墓誌所說的“仲子”,在這裡的意思只是泛指排行在中間的孩子,並不是指宗願就是排行老二。
宗願生於統和二十七年(1009),他出生時,後族血統的兩位皇子都已經夭折,只有別古特和吳哥兩個非後族血統皇子,等到開泰二年(1013)正月,宗願生母耿氏晉封二品淑儀時,契漢混血的宗願成為後宮身份最高的皇子。
他的外家上谷耿氏,和玉田韓氏是關係密切的姻親,他的堂舅耿延毅還是嫡母齊天皇后蕭菩薩哥的姨表兄,耿氏和韓氏與承天、齊天的孃家屬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體。
所以,在遼興宗出生前,小宗願童年的日子過得還是很滋潤的,被齊天皇后視為養子,受蕭、韓、耿家族的護佑,皇父聖宗也對幼小聰慧的他很是偏愛。
02,出繼宗室
世事難料,在宗願8歲那年,開泰五年(1016)二月,後族出身的貴女元妃蕭耨斤誕育皇子宗真,已經46歲的聖宗再次獲得後族血統的皇子,簡直是喜出望外,就把宗真交給齊天皇后收養。
而曾經被捧到手心的契漢混血皇子宗願,在出身高貴的小弟弟面前,一下子就變得不值錢了,這種落差,在宗願的年齡是能夠感知的。
還好宗願有個性格平和恬淡的親孃耿淑儀,在親孃的教導影響下,宗願長成一位“遠勝綺紈,有閎達之雄量”的好脾氣皇子。
開泰六年(1017)九月,已經“高齡”35歲的齊天皇后,居然又生下小皇子屬思,47歲的聖宗欣喜若狂的為嫡子大赦天下,但小皇子不久就夭折,齊天皇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高興了,差點和宗願一樣被棄之如履的宗真,才再次成為香餑餑。
眼看再難生出嫡子,聖宗就在開泰七年(1018)五月,封授諸皇子與皇侄,擁有後族血統、視同嫡子的宗真封梁王,其他庶子都封侯,並授官職,宗簡(疑似別古特皇子)為右衛大將軍,宗偉(疑似狗兒皇子)為右衛大將軍。
10歲的宗願,在此次分封中,也被授為左驍衛大將軍、檢校太保、開國侯,食邑六千戶。
太平元年(1021)十一月十三,51歲的聖宗冊立6歲的梁王宗真為皇太子,這意味著宗真外家蕭和一族的全面崛起,畢竟契丹遼國的制度就是皇帝生母是天然的政治正確。
不過,聖宗對聰慧伶俐的契漢混血兒子宗願,還是有一份慈父心的,如果沒有後族血統的皇子宗真的出生,受韓、耿及承天家族支援的宗願,或許真的有望登頂,但宗真的出生打破了宗願的未來。
仁慈的聖宗很瞭解太子生母蕭耨斤的為人,他不得不為這個曾經寄託厚望的兒子考慮,如何保住這個兒子呢?
只有讓他遠離政治核心,這樣才能躲避未來的迫害。大概就在太平晚期,聖宗皇帝就把年輕的兒子過繼給六院部褭(niao)古直郎君的後裔、採訪使耶律兀立寧。
遼國的皇室是根據血緣的親疏遠近,分為“皇族四帳”和“二院皇族”,所謂四帳,就是指橫帳孟、仲、季三父房和太祖阿保機系,都是玄祖勻德實、德祖撒剌的的後裔。
所謂二院,即五院部和六院部,肅祖耨裡思長子洽眘系是五院司;三子葛剌、四子洽禮,與次子懿祖薩剌德的次子帖剌、幼子褭古直四支為六院司。
宗願過繼給兀立寧的這一房,就屬於六院司,是懿祖幼子褭古直一支,在聖宗時代,差不多算是最疏遠的皇室宗親了。
按理說,皇子就算被出繼,也是出繼給近宗皇室,比如清純帝把皇子永瑢出繼到清仁帝兒子允禧名下;即便是出繼遠宗,最少也得是有世襲爵位的皇族,比如清憲帝把皇弟允祿出繼到清文帝孫子博果鐸名下。
哪裡像遼聖宗,把兒子出繼給最疏遠、連個爵位都沒有的皇族宗親家,這對宗願來說,無異是另類的放逐。
但話說回來,對曾經有望做繼承人的宗願來說,這次出繼對他本人也是一種保護,讓他遠離政治漩渦了,就算新君即位,也犯不著再去找他的麻煩,可以說聖宗也算是為宗願煞費苦心了。
03,大遼賢王
太平十一年(1031)六月初三,聖宗駕崩,太子興宗即位。太子生母元妃蕭耨斤開始她興風作浪的人生,磨刀霍霍向承天派。
在一片血雨腥風中,23歲的宗願因為被過繼遠宗而置身事外,悲悲切切地為皇父守喪以盡孝道,他聰慧的生母耿淑儀,也自請為大行皇帝聖宗守陵,遠離政治中心,母子倆在重熙初年的動盪中,明智的保全了自身。
經過一番明爭暗鬥,興宗終於取得母子鬥法的初步勝利,在重熙三年(1034)五月親政,為了展示他的兄友弟恭,授宗願為建雄軍節度,晉、隰、慈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太尉等虛銜。
沒錯,都是虛銜,遼國的節度使州並沒有建雄軍,遼國也沒有晉、隰、慈三州,所以,此次授職都是遙領的虛銜。可見興宗這時候對宗願的兄弟情也挺塑膠的,畢竟宗願的墓誌上都有“登樓聞樂,晞唐邸之謠風;煮豆成詩,笑魏朝之故事”的用典。
隨後,興宗又召宗願覲見,授右宣徽使、泰寧軍節度,兗、沂、密等州觀察處置等使。泰寧軍即太寧軍,也是遙領,而兗、沂、密三州也是宋地,所以,這些職務還是遙領的虛銜。
而疑似實職的右宣徽使也不見於遼史,按《遼史·百官志》記載,太宗設定宣徽北、南院,各有北南院宣徽使、知北南院宣徽事、北南院宣徽副使、同知北南院宣徽事諸職,並不見右宣徽使之稱。
或許遼人把北、南院稱為右、左?如此的話,那宗願就是北面朝官的北院宣徽使了。
有實職,就說明興宗對哥哥宗願的認可,也可能隨著時過境遷,性格並不小肚雞腸的興宗,就開始啟用庶兄,畢竟在人丁興旺的外家法天家族的襯托下,皇室力量稍顯薄弱,想集權的興宗也要團結一切能團結的嘛。
因此,宗願又被授為奉陵軍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兼山陵都部署,成為管理懷陵諸事的陵寢官。
由於宗願“祗奉陵園,展孝孫之戚禮;肅陳俎豆,伸尊祖之純誠。”因而受到興宗嘉獎,在重熙十七年(1048)十一月二十三覲見時,授左宣徽使(疑似宣徽南院使),封陳留郡王(耿淑儀墓誌記為饒樂郡王),加食邑五百戶,並擬賜第於東都。
總之,在重熙末期,因為政治鬥爭的激烈,為了對抗皇太弟重元和他背後的法天家族,興宗對能拉攏的宗親都很大方、很寬容,他的兒子道宗洪基也延續了他的思路。
而宗願又是一個聰明能幹的皇子,雖然過繼遠宗皇族,但在血緣上還是聖宗血脈,還是要被皇帝另眼看待,所以,在興宗末年,以賢德著稱的宗願還擔任過南院大王,在宋人眼中,宗願儼然遼廷四貴之一。
04,遼廷四貴
重熙二十四年(1055)八月,興宗駕崩,皇子洪基即位,是為道宗,新君即位,“篤其諸父之情,共以家人之禮”,在十一月,授伯父南院大王、陳留郡王宗願,為中京留守、判大定尹事、上柱國、食邑三千戶。
就在同年,南朝的歐陽修出使契丹,就由宗願領銜,和惕隱、漢王宗凞(聖宗母弟隆祐之子),北府宰相、韓王蕭知足(道宗親舅、宗天太后之兄),尚父、中書令、晉王蕭孝友(興宗親舅、法天太后之弟)一起主持接待宴會,規格之高,堪稱史無前例。
送伴使耶律元寧還專門給歐陽修解釋,是因為老歐同志在江湖上的名氣比較大,所以契丹遼國此次的接待規格才這麼高。
因為道宗的倚重,身為宗室賢王的宗願越發兢兢業業、忠誠為國,他的恭謹和嚴厲,讓“貴權屏氣以竦聞、豪猾望風而戰憟”,接著又被道宗授為諸行宮都部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侍中,加食邑五百戶,真正成為皇帝倚重的親貴。
清寧四年(1058)十月初一,中京留守宗願被授為北院大王,守司空(遼史記為東京留守侯古為南院大王,今按墓誌。)
隨後在當年閏十二月,道宗為了穩住圖謀皇位的小叔叔皇太叔耶律重元,特意賜他金券,同時受賜金券的,還有身為伯父的陳留郡王宗願。
鐵券,又叫鐵契,是封建帝王頒賜給功臣世代享受某種特權的契約,鐵券內鏤金字,所以又叫金券。遼代受金券的不多,基本都是超級貴戚,比如隆慶、重元、宗願。
宗願擔任北大王可能沒多久,就又出任上京留守。在勳貴中,宗願謙虛律己,從不侈縱驕人,所以才被任命到勳戚遍地的上京。
清寧九年(1063)七月,不甘心的皇太叔重元到底還是發動灤河之變圖謀奪位,被耶律仁先擊敗自殺。隨著重元之死,宗願再次成為聖宗皇子在世者身份最高的一位。
就在這一年的九月末,宗願的生母、自請為聖宗守陵、後來出家為尼的耿圓靖,在宗願的公署去世,享年80歲,因為耿圓靖佛法修為很高的緣故,道宗還追贈她師號“寂善大師”。
鹹雍中期(1068-1070),宗願又被徙封混同郡王,守司徒兼侍中。鹹雍八年(1072)閏七月十七,有功勳有才能還有謙讓德行、美名譽滿當時的耶律宗願,薨於上京留守任內,享年64歲。
宗願可能是聖宗諸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位,道宗聽說伯父去世,表示非常震悼,為之大慟,遣使前往致祭,還為伯父輟朝七日,並讓天成軍節度使丁文通充敕葬使,啟聖軍節度使郭善利充敕祭發引使,在當年十一月二十八歸葬門山。
05,妻子家眷
耶律宗願的妻子蕭氏,小名叫時時裡,封鄭國夫人,是樞密使蕭胡睹堇之女。有一個兒子叫耶律弘用,契丹名維裡,小字敖盧斡,生於重熙二十三年(1054)十二月初六,此時宗願都46歲了,生兒子的確夠晚的。
才出生不久的弘用,被皇帝叔叔興宗封左院奉宸,清寧二年(1056)冬,又被堂兄道宗封為左院千牛衛將軍、漆水縣開國男,賜食邑三百戶。清寧四年(1058)為檢校工部尚書、右院領軍衛將軍。大安二年(1086)八月二十二病故,年33歲。
弘用沒有兄弟,只有一個胞妹叫撻不也。從弘用兄妹的情況看,宗願生娃挺晚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結婚太晚。
弘用的妻子阿姆哈娘子,是法天太后蕭耨斤的三弟蕭孝誠的孫女,岳父是太師蕭知玄,岳母是出身橫帳的醜哥夫人。
阿姆哈娘子生於清寧元年(1055)十一月二十二,比丈夫弘用小一歲,20歲嫁給弘用,在壽昌五年(1099)十月初八病故,享年45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弘用與阿姆哈娘子的長子是韓家奴郎君,任職於印牌司;次子的契丹名字,目前還沒有被解讀出來;女兒福得爾娘子,嫁給小舅舅智不困郎君,即蕭孝誠之孫,蕭知玄幼子,阿姆哈娘子的幼弟。沒錯,弘用的孫女也是舅甥婚,不過,福得爾嫁給舅舅不久就亡故,只活了18歲。
06,猴格說
耶律宗願在《遼史》無傳,如果不是他的墓誌出土,恐怕他的漢名宗願,和契丹名侯古,仍舊會被當成兩個人,再次證明了《遼史》的簡略和不堪,幸好有大量的遼代石刻出土,不然,遼國很多人物都要被湮滅在歷史中。
從混同郡王宗願的一生履歷看,和出身後族血統的皇子們,諸如景宗子孝貞皇太弟隆慶、齊國王隆祐,興宗子皇太叔祖弘本、秦越國王弘世,甚至隆慶的嫡子魏國王宗政、幽王宗德、鄭王宗允,隆祐的嫡子周王宗業、魏王宗凞等相比,實在有些一般般。
這些差別再次證明,在契丹遼國,嫡庶之間、非後族血統與後族血統之間,真的存在著天壤之別,庶出子連親王都很難獲封,更別說國王、兩字國王的封爵,郡王就已經是頂峰了。
但儘管如此,在庶出的皇子皇孫中,宗願仍然是數得著的佼佼者,如同隆慶的庶長子耶律宗教(契丹名:驢糞)一樣,靠自己的能力,低開高走,最終贏得皇帝的倚重,“三朝之遇,萬古所無”(當然這話吹的有點太誇張)。
和同樣契漢混血的寧王只沒相比,混同郡王宗願活的並不恣意,但是,他的人生卻比曾經恣意的叔祖父只沒相對順遂。
寧王只沒的倒黴,是因為他遇到了兇殘的穆宗,而宗願的順遂,則是遇到不那麼兇狠的興宗,更重要的是,他們兩個契漢混血皇子所處的時局也不同,所以遭遇也就不同。
就是這樣。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圖片亂入勿揪。
參考資料:《寂善大師墓誌》、《耶律宗願墓誌》、蓋之庸《契丹小字 <耶律弘用墓誌銘>》等等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脫離人文環境的過度解讀和陰謀論。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宗廟遷祧、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