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四)“黃金”時代
19世紀80年代,成噸成噸的羊毛讓澳大利亞的牧場主賺得盆滿缽滿。但這一切隨著一樣東西的出現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那就是:黃金。
在曾經的傳說中,“南方大陸”是一個遍地黃金的地方,但當歐洲人發現了澳大利亞後卻沒有在這裡發現任何的黃金。
直到1823年。新南威爾士的一個測量員在筆記中記錄了自己野外工作時,在一塊岩石處發現了金礦,這是澳大利亞發現金礦最早的正式紀錄。
按照當時的殖民地法律,若是有人發現了一般的金屬礦,都可以無條件地成為礦主。但若發現的是金礦則不能佔為己有,必須上交給政府,這讓許多私下發現金礦的人都選擇了默默佔有並保持沉默。
隨著這類事情越來越多,殖民地政府也開始認真考慮如何對待。
1850年後,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又相繼發現蘊藏量極豐富的金礦。一股淘金熱終於無法抵擋的奔湧而來。
1848年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發現了大量的金礦,一時間,全世界的人都奔湧到美國進行淘金,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淘金熱。中國人將美國太平洋港口城市弗朗西斯科稱為“舊金山”。
澳大利亞的金礦大發現,又一次轟動了整個世界。無數人來到這塊土地進行淘金,如今的墨爾本在那個時候被中國人稱作“新金山”。
點燃澳大利亞的這波淘金熱的人是哈格雷夫斯。他從英國移民到澳洲。他在新南威爾士的一個小溪旁發現了石頭中的黃金,並在《悉尼先驅報》上發表了自己的發現。
屬於澳大利亞的淘金熱就此展開。1877年,新南威爾士州為了表彰哈格雷夫斯的功勞,授予他每年250英鎊的獎金,這份獎金一直髮放到他死才停止。
澳大利亞發現黃金的訊息在歐美報刊大肆報道。訊息迅速傳遍了全世界。歐洲,亞洲和美洲人,從全世界湧向澳大利亞,一下船就打算直奔金礦。
1851年,澳大利亞的人口是40多萬,10年之後就超過了110萬。這都是黃金的魅力。
淘金熱的出現給澳大利亞帶來的,不僅是因鉅額財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瞬間爆炸的人口,還促進了澳大利亞的政治發展、獨立運動、制憲運動和聯邦主義運動。
如今回望,可以發現正是這場淘金熱,讓澳大利亞從殖民地開始過渡到一個國家。
華人踏上澳大利亞這塊土地的時間比一般人想象的要悠久得多,1818年來自廣州的木匠麥世英,是有文獻記載的第一位華人。
華人真正有規模的來到澳大利亞是1848年,據《悉尼先鋒晨報》記載,第一批華工經過三個多月的海上漂泊,抵達悉尼,一共有121人,以福建人為主,前來從事開墾工作。當時的華工自嘲為“賣豬仔”。
在淘金熱的10餘年時間中,華人在澳大利亞一度達到峰值四萬人。他們以廣東人為主。
華人礦工吃苦耐勞,只攢錢不花錢。客觀上拉低了礦工的平均水平,礦工群中蔓延著一股反華的情緒。
1857年,1861年,分別發生了兩起反華事件。
淘金熱時期來到澳大利亞的華人並不是為了移民,他們的目的僅僅就是賺錢。因此淘金路結束後,大部分華人都帶著自己賺的錢返回了中國,只有極少部分留在了澳大利亞。
1860之後,澳大利亞的金礦差不多開釆殆盡。大批礦工大多數選擇了已經十分發達的農牧業。土地問題變得日趨嚴重。
為了發展農業,擴大耕種面積,新南威爾士通過了《公地方案》,維多利亞也推出了類似的法案。
這次土地改革從實際上打破了宗主國土地所有制。並進一步強化了有關土地私有化制的概念。為之後澳大利亞的獨立運動打下了非常必要的基礎。
1866年起,澳大利亞除西澳外基本上結束了作為流放地的時代,自由移民取代了流犯移民。
1871年,在澳大利亞出生的居民已經達到了總人口的60%,這個比例三十年後超過了80%。
1880創辦的《悉尼晨報》,提出了實現澳大利亞民主和獨立的政治綱領,以美國的獨立運動為榜樣,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人的”。
“澳大利亞人”漸漸成為這片大陸上最有認同感的概念,聯邦運動逐漸在各殖民地之間興起。
1900年5月,英國議會無可奈何的通過了澳洲各殖民地聯合提交的聯邦憲法法案。
1900年7月,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正式簽署了這個法案。
1901年1月1曰,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在這個世界上正式成立。
(下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