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東
動盪不安的1934年,美國還在羅斯福的帶領下努力走出大蕭條的陰影,日本已迫不及待地發表了侵華宣言,歐洲則籠罩在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陰雲之下。中國也一樣兵荒馬亂,這年3月,溥儀在長春就任“滿洲國”皇帝;10月,井岡山的紅軍被迫開始長征。彼時的中國,政權林立,戰爭頻仍,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也是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小事,一名普通的男嬰降生於安徽省巢縣烔煬河西鄉的一戶貧苦農家,這是家裡第三個孩子,按照家裡輩分屬“榮”字輩,父母給他取名“榮平”,希望他平平安安地長大。
▲ 1961年的方榮平(左一)
一、成長經歷
的確,在那樣的世道下,窮苦人家能把孩子們平安拉扯大就已經非常不易,讀書更是遙不可及的奢望。小榮平從小就天資聰穎,卻因為家貧只能給富戶放牛。當時村裡有位私塾先生開門授學,學生們只需在年底給先生送上肉菜蛋米等即可充當學費。可即使是這樣的條件家裡也提供不了,小榮平只能在每天牽著牛經過私塾時,踮著腳站在窗外聽先生講學。時間一長,先生也被打動了,同意小榮平以旁聽生的身份免費在私塾學習。(長大後的榮平非常感念師恩,經常盡其所能地照顧啟蒙先生)
寒來暑往,數年私塾光陰一晃而過,榮平不僅學習了許多傳統經典,還練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這些都讓他受益終身。後來,他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黃麓師範學校,這是由“和平將軍”張治中於1933年在家鄉主持操辦的師範學校,曾一度名震皖中。在學校讀書時,數九寒冬時節他也只有單衣可穿,因此常被同學們譏笑。可是榮平卻不在乎,能有這個寶貴機會學習他已十分知足。
當時處於建國初期,鄉村地區教師資源極為匱乏,黃麓師範學校的師資力量強大,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紮實,畢業生大多分配在周邊地區中小學任教,他們往往能夠同時教授語文、數學等課程,有力地提高了皖中鄉村地區教育水平。從師範學校畢業後,榮平便被分配到相距不遠的張家疃小學教書,成為一名鄉村教師。
後來,經人介紹他娶了張家疃村婦女主任的女兒張新英,先後育有兩兒一女。
動亂十年中,已是小學副校長的榮平成為小將們關注的物件,他們時不時聚集在榮平家門口,進行各種衝擊和騷擾。榮平被逼無奈想了個辦法,他背上揹包與同伴徒步北上,歷經一個多月艱苦跋涉終於抵達北京。據說他們趕上了一次主席在廣場上接見小將們,這次的經歷彷彿一趟西天取經之旅,自那回家以後就再沒有小將們來“登門拜訪”。
▲ 方榮平與五週歲的長子合影(1967年)
二、古怪脾氣
或許是自幼學習傳統經典的緣故,榮平的性格豪爽好客,頗有古風,他經常會把路邊聊得投機的陌生人邀至家中吃飯,儘管當時家裡一貧如洗;學校裡的朱老師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而受到排擠,他會站出來鳴不平;每到年底,他會給村裡家家戶戶免費寫對聯,從進臘月一直寫到年三十,這些細節都讓人們感念至今。
同時,他也非常偏執易怒,遇到看不慣的事情就破口大罵。家裡的地沒有掃乾淨,他會罵子侄們“好吃懶做”;孩子們買的香菸不是自己想要的牌子,他會把煙扔出去讓他們重買;電視上的女孩子衣著稍有暴露,他也會大罵“成何體統”。據說學校裡的水瓶不知道被他扔碎了多少個。
有趣的是,思想保守的榮平卻又有著超前的商業眼光。退休後的他最先在村裡種植經濟作物西瓜、甘蔗、包菜等,同時他也最先在村裡開零售店,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可惜,他已經沒有一個強健的身體來支撐這些行動了。
暴躁易怒的脾氣,再加上常年抽菸喝酒,使得他身體瘦弱多病,於是在1981年就早早辦理退職,讓兒子頂職上班。退休後的榮平依然菸酒不離身,只要飯桌上有一杯酒、一碟菜,他就能滔滔不絕地從秦皇漢武聊到美蘇風雲。
同時,他也積極參與有益於家鄉的工作。
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時,他到處走街串巷,統計烔煬鄉一帶的人口,工作積極獲得認可。
▲ 方榮平所獲證書
編訂新的《烔煬區志》,他多方調查、蒐集資料,撰寫了十幾萬字的珍貴手稿。
▲ 《烔煬區(鄉)志》手稿
子女們結婚時,一生清貧的他沒有多餘財物,只是為他們分別手寫了一份《百家姓》,作為新婚禮物。
▲ 留給子女的《百家姓》
1990年,二兒子結婚,彼時榮平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經常半夜咳嗽出血,因此常需要到做護士的女兒那裡治療。1994年底,二兒媳即將臨盆,思想傳統的榮平在已經有了大孫子的情況下又放出豪言:“如果又是個孫子,我就把全村人都請來吃飯!”
一個風雨交加的午後,二兒媳順利產下一名男嬰,半個月後家裡人準備好飯菜,要按照村裡的習俗請親戚朋友吃飯。而當時已經病入膏肓的榮平則被數人抬著從女兒的診所送到大醫院去救治。路過家門時榮平提出想要看一眼剛出生的孫子,可是大家為了抓緊時間搶救,只好安慰他:“治好了,以後回家有的是時間看。”
誰曾想,這一次錯過,竟是永別!
榮平最終沒能在醫院搶救過來,撒手人寰,年僅61歲。
三、奇妙緣分
或許各位讀者已經猜得到,那個剛出生的男嬰就是我,而方榮平正是我的爺爺,關於他的事蹟都是從小聽家裡長輩們、村民們敘說的,他對於我而言即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從未見面,但又那麼親密,總覺得他對我的影響很大:從小我就喜歡看《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等古典小說,喜歡看歷史、講歷史,直到後來高中選文科,大學學歷史,乃至在陳家祠、故宮等博物館裡做講解、當歷史老師。或許正如家人所說,我和爺爺是生命的傳遞,在我降臨到世上僅僅半個月後他就離世,把生命的火炬傳給了我。
這種奇妙的緣分在發生了一件事之後更加讓我覺得匪夷所思。
2012年,當時正在讀高中的我被繁重的學業壓力逼得喘不過氣,那一段時間成績始終難以提高,覺得自己付出努力卻怎麼都學不會,達到了一種近乎崩潰的瓶頸狀態。
直到有一天,在家裡隨意翻看舊書時發現一本泛黃的舊冊子,書名叫《成績與技巧:中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扉頁上寫著作者題詞:“贈方榮平老師——黃盛堂,94.3.5”(見下圖),我才驚奇地發現原來這是爺爺留下的書,畢竟那時爺爺已去世將近二十年,家裡已沒有多少他的遺物,唯獨這本書留了下來。這本小冊子言簡意賅地介紹了記憶、自學、歸納整理等多種學習方法,雖然僅僅八萬字、售價2.5元,但對於當時的我而言卻是巨大財富,給迷茫的我指出了方向,也培養了信心。
▲ 留有題字的扉頁
在這本書的方法指導下,我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之後各科成績開始穩步上升,雖然課業依然緊張,但是信心已經培養出來了,最終我在高考中取得全校文科第四名的成績,被一所211高校錄取。
後來,當我和家人談起這件事時,奶奶說爺爺以前留下很多書,大多都被搬來搬去時弄丟了,唯獨剩這一本儲存最完好的,沒想到正好就被用上了。真不知是機緣巧合還是命中註定!
四、尾聲
家裡人都說,如果爺爺如果還在世,一定能和我談天說地聊很久,因為我們的興趣愛好如此相似。
是啊,如果真的有如果,或許我們會是忘年知己一般的爺孫關係,我會給他斟上一杯好酒,和他聊一聊我這些年在廣州的見聞、北京的趣事,聊一聊梁山好漢、三國英雄。聊到興起時一起仰天大笑或破口大罵,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快意啊!
最憶是巢州致力於傳遞鄉音鄉情,鼓勵家鄉人書寫家鄉事……
最憶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