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的一些關於育兒的書籍,很多朋友以為我是個育兒博主,其實不是這樣。我也是個新手爸爸,很多事情不懂,所以會透過看書來學。
我家裡有兩個崽兒,小皮猴和狗娃子。我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他們進入青春期後叛逆。所以,我多學育兒知識,打入他們內部,成為一名合格的奶爸。
今天,大家想要的心理書單來了,共有三本書籍。裡面很多內容也跟育兒相關,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長不大的父母》
《長不大的父母》是一本幫助我們終止家庭創傷的療愈手冊。作者加藤諦三用豐富的真實案例深入分析了“長不大的父母”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構造,並提出了終結這一惡性迴圈的有效建議。
在當今社會上,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能力去勝任父母一職。我們要明確父母的職責,避免出現“親子角色顛倒”現象。我們都是第一次當父母,而孩子也是第一次當孩子。
大家都需要學習,但我們需要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容忍度。不要把孩子當成布偶擺佈,更不要把孩子當做情緒的發洩口。我們給孩子的應該是愛,而不是家庭暴力。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針對內在小孩的5大需要、5種情緒、5個價值信念,提供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從看見我的內在小孩開始,透過與它對話,來了解內在小孩。然後滿足內在小孩的需要,補足內在小孩缺失的所有。最後透過改變整合,重塑價值信念,活出愛與新生的自我。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不管在童年,還是成年後,當他得不到關心、愛護與療愈時,他就變成一個陰晴不定的孩子。只有不斷地看見他,療愈他,我們的自我才會完整,才能真實地感到快樂。
每個內在小孩都需要被看見,你和自己的關係,就是你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如果你的生命所擁有的天賦、資源、精神能量、自信是一個寶庫,那麼你的內在小孩就是這個寶庫的看門人。
《鏡映思維》
在《鏡映思維》這本書中,菲奧娜·默登運用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社會學的知識和見解,引導我們有意識地利用鏡映的原理,去理解周邊事物對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讓自己成為他人的“角色楷模”,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楷模”。
你可能會認為,你根本不夠格做別人的角色楷模。其實我們都是別人的角色楷模,只不過我們難以認識並接受這一點。成為角色楷模對雙方都很有好處。給予他人、與他人共享是我們為人處世的一部分,對我們的心理和社交都很有益處。
如果可以換一種說法,我認為這就是在打造個人品牌。簡單來講,建立信任和情感關係是基石。我們需要有自我認知,清楚自己的個性,也要明白自己有哪些優勢,如何利用這些優勢,去影響到其他人。
我一直對心理學很感興趣,只是感覺很多理論比較枯燥,學起來有些費力。學點心理學,開導自己,以免不開心。懂得換位思考,知道真誠待人。學會跟孩子相處,一家人其樂融融。
我是傑克小鎮,有兩個娃的超級奶爸,當個有趣的獨立閱讀推廣人。全網同名,歡迎大家關注我,與我一起交流成長。